CAMLab Cave | 2024年秋季展览:自敦煌启程 自敦煌启程 Dunhuang and Beyond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里程碑和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地,保存着四百余座装饰精美的佛教石窟。这些石窟建于公元五至十四世纪之间,以壁画和雕像营造出一个个由佛教传说构成的神圣世界,让来访者身心沉浸其中。敦煌数百年来所保存的佛教艺术宝藏宛如一部恢弘的百科全书,展现了不计其数的艺术杰作和丰富浩渺的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除了视觉艺术的伟大成就,敦煌石窟呈现了一个超越物理现实的想象宇宙。正如柏拉图寓言中的洞穴之影,敦煌石窟的视觉程序和设计逻辑向我们展示了中古中国关于生命、死亡与灵性超越的哲思与洞见。CAMLab Cave秋季公众参观 Fall 2024 Public Visits 今年秋季,CAMLab Cave空间将重启公众参观。在9月27日至11月24日的展期内,通过多媒体文遗体验剧场,哈佛大学CAMLab将敦煌艺术置于中国中古时期佛教建筑与艺术创作的广阔脉络中进行探讨。通过光与声音的交织,“窟·舞 | Cave Dance”与“影窟 | Shadow Cave”两件装置再现了敦煌石窟蕴含的时空戏剧,展现了佛教中超越肉身、空灵变幻的伎乐舞蹈想象,以及舍身修行、生命升华的佛教时空观想。在敦煌石窟之外,我们还将目光聚焦于中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佛塔与佛寺。“建筑之躯:辽塔 | Embodied Architecture”项目关注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基于虚拟现实空间中数字建模的建筑与雕塑巨构,让观众体验佛塔内蕴藏的通向开悟的修行攀登之旅,展现了辽代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数字寺观:北宋高平开化寺 | Digital Temple: Kaihua Monastery (c.1096)”项目则围绕位于山西高平的北宋开化寺,通过线上的交互界面,带领观众逐步解析开化寺壁画中多层次的佛教故事和精神世界。通过探讨中国中古时期佛教的三大核心场景——石窟、佛塔与寺庙,本次展览将与您一同寻索佛教视觉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戏剧性感官体验与无形的精神道场。石窟 Cave 窟·舞 | Cave Dance “窟·舞”项目始于敦煌数以千计的舞者图像所构成的数据集。创作团队团队收集了五千多个静态壁画和雕刻人物样式,将其肢体形态转化为统一的几何语言,由此训练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可以将舞者形态连接生成动画序列。为了进一步丰富这些数据,CAMLab与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演员合作,通过人机合作的编舞,重新演绎了保存在敦煌的乐舞相关文本。在此基础之上,CAMLab创作团队应用人工智能将这些动作序列生成空灵的动画,其中着重对于敦煌第220窟中乐舞展开重构与再想象,演绎了唐代佛经文本对乐舞的隐喻性描述——这些经文把舞者比喻成风中的火焰、香气或流云,把伎乐天形容为非物质的、强感官的、象征著佛教的“无形之身”的超然状态。同时,CAMLab Cave沉浸式展厅层层映射的镜面空间亦强化着对“无形之身”的虚幻想象,展现了佛教仪式与舞蹈文化关于身体与超越的内在想象。影窟 | Shadow Cave “影窟”项目包含一系列数字多媒体装置,旨在为当代国际观众重新诠释一个延续千年的佛教核心观念。公元五世纪左右,在今位于阿富汗的那竭城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佛陀在与龙对峙时踊身跃入悬崖边的洞窟中,留下“佛影”,传续佛法。“佛影”从远处看像镜子一样光芒四射,一旦靠近则消隐于岩壁的表面。自此之后,“影窟”的故事通过文字和图像传播至整个亚洲的佛教世界,激发了无数信众的虔诚向往与仪式化的视觉观想,推动了延续千年的开窟造像实践,并吸引了无数朝圣者沿着丝绸之路前往膜拜。“影窟”沉浸式多媒体项目聚焦敦煌莫高窟中与“影窟”原型关联紧密的第254窟。窟内的壁画与雕塑将原本彼此独立的佛教故事整合起来,描绘了从具象的生命个体,通过舍身修行与次第禅修,转化为无形的精神意识的过程。在“影窟”中,CAMLab通过戏剧化的音画设计,重现了第254窟关于超脱肉身的故事,并利用粒子效果、色彩、光线等元素的微妙操控,模拟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往返,进而探索了“永恒”和“无常” 、戏剧性和仪式感、物质和神性等主题的关系。佛塔 Pagoda 建筑之躯:辽塔 | Embodied Architecture “建筑之躯:辽塔”项目探索了山西应县佛宫寺内“释迦塔”(又名:应县木塔)的文化意涵和设计原理。作为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释迦塔不仅展示了宋辽时期中国木工技艺的巅峰,也是开展佛教仪式的关键场域。基于对藏于塔中佛像内辽代大藏经的研究,该项目呈现了从塔底到顶层的修行过程,揭示了佛塔作为宇宙缩影的象征意义。“建筑之躯:辽塔”在虚拟现实中重建了释迦塔,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攀登并探索塔内冥想空间的机会。在秋季参观中,CAMLab首次将“建筑之躯:辽塔”从大屏幕置入VR显示设备。结合摄影测量、建筑建模和计算机成像等技术,观众将有机会更为沉浸地感受登临千年木塔、一睹唐辽造像的体验,在数字技术中步入法界与心界的辉映境地。寺庙 Temple 数字寺观:北宋高平开化寺 | Digital Temple: Kaihua Monastery (c.1096) 位于中国山西省太行山西麓的开化寺(约1073/1092-1096年)曾是一个庞大恢宏的北宋建筑群。其中保留至今的大雄宝殿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完整保留了北宋时期建筑、壁画、彩绘的独立建筑。殿内富含丰富的图像内容,将这座佛殿转化为一个精彩的虚拟世界,通过时间与空间的交织表现,展现了超凡入圣的佛教修行过程。作为“数字寺观”项目的重要部分,开化寺VR体验将邀请观众置身于大雄宝殿之中展开自主漫游。观者可以细细探索殿内精美复杂的壁画,其中佛像以多种形态展现,散发出空灵的光辉,再现了如冥想观想等佛教仪式体验。观众还可以通过线上互动界面深入探索开化寺的壁画内容,访问网址:https://www.digitaltemple.art/。关于CAMLab Cave 作为哈佛大学CAMLab的实体多媒体实验空间,CAMLab Cave致力于推动创新性的知识生产、教学和多感官媒体实践。自2022年开放以来,CAMLab Cave持续为人文历史、数字科技与新媒体艺术的跨学科尖端实验提供实践空间与体验剧场。CAMLab Cave将带我们潜入人类文明史与艺术史的深处,以全新视角洞见古往今来之流变,观照人类文化历史之脉络。2024 秋季 | 公众参观时间:2:00 - 6:00 PM,每周五至周日 2024年9月27日至2024年11月24日 预约方式:请提前通过CAMLab官网进行参观预约 参观地址:哈佛大学 CAMLab Cave 485 Broadway 地下一层 Cambridge, MA 机构介绍 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隶属于哈佛大学文理学院, 由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终身教授汪悦进 (Eugene Y. Wang) 创立并领衔,是整合尖端学术研究与多媒艺术创意的国际平台,开启文化艺术想象时空的跨界实验地,熔铸精神维度文化体验的艺术展示空间。实验室旨在将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化为艺术体验呈现,并以艺术实践催化激活学术研究,是集学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创意园和孵化器。The Harvard FAS CAMLab fosters cutting-edge research, design, and exhibition projects fueled by both humanistic inquiry and multi-sensorial technology. Our innova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s probe and showcase art and culture through immersive installations, exhibitions, films, digital and print publications, and other multimedia formats.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CAMLab, please visit our website. 如有意向参与并支持CAMLab,请前往 https://camlab.fas.harvard.edu/connect/suppor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