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自定义内存池:实现高性能内存分配器的完整过程

文摘   2024-12-21 10:00   浙江  

在高性能开发中,内存分配可是个大头问题。默认的 new 和 delete 虽然方便,但效率上不总是让人满意,尤其是频繁分配和释放小块内存时。内存池(Memory Pool)就是解决这种问题的神器。今天就聊聊,怎么自己撸一个 自定义内存池 ,让你的程序飞起来。



什么是内存池?

简单来说, 内存池 就是提前分配一大块内存,然后按需“切”成小块,分发给需要的对象。用完后,内存直接回收,省掉了频繁调用操作系统的分配函数。就好比你买了一整箱矿泉水,想喝的时候直接拿一瓶,而不是每次都跑超市买。


优点 :


  • 高效率
     :减少系统级分配的开销。
  • 减少内存碎片
     :分配和释放的内存有统一管理,避免碎片化。
  • 灵活性
     :你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内存池大小。



内存池的基本设计

一个简单的内存池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1. 预分配一整块内存
     :比如分配一块 1MB 的内存。
  2. 分块管理
     :把内存分成一块块的“小格子”,每次分配一个格子。
  3. 回收机制
     :用完的内存块放回池子,下次再用。

下面直接用代码实现一个简单的内存池。别担心,代码看起来比你想象的简单。



核心实现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cstddef> // for std::size_t

class MemoryPool {

public:

MemoryPool(std::size_t blockSize, std::size_t blockCount)

: blockSize_(blockSize), blockCount_(blockCount) {

// 预先分配一大块内存

pool_ = new char[blockSize_ * blockCount_];

// 初始化空闲块链表

for (std::size_t i = 0; i < blockCount_; ++i) {

char* block = pool_ + i * blockSize_;

freeBlocks_.push_back(block);

}

}

~MemoryPool() {

delete[] pool_;

}

void* allocate() {

if (freeBlocks_.empty()) {

std::cerr << “内存池已耗尽!” << std::endl;

return nullptr;

}

// 分配一个空闲块

void* block = freeBlocks_.back();

freeBlocks_.pop_back();

return block;

}

void deallocate(void* block) {

// 回收内存块

freeBlocks_.push_back(static_cast<char*>(block));

}

private:

std::size_t blockSize_; // 每块内存的大小

std::size_t blockCount_; // 内存块数量

char* pool_; // 内存池起始地址

std::vector<char*> freeBlocks_; // 空闲块的链表

};

int main() {

// 创建一个内存池,每块 64 字节,共 10 块

MemoryPool pool(64, 10);

// 分配两块内存

void* p1 = pool.allocate();

void* p2 = pool.allocate();

std::cout << “分配的内存地址:” << p1 << “ 和 ” << p2 << std::endl;

// 释放其中一块内存

pool.deallocate(p1);

// 再分配一块内存,看看是否复用了之前的地址

void* p3 = pool.allocate();

std::cout << “复用的内存地址:” << p3 << std::endl;

return 0;

}


代码详解

  1. 构造函数
     :

* `pool_ = new char[blockSize_ * blockCount_]`:一次性分配所有内存。

* 把内存分成小块,放到 `freeBlocks_` 容器里管理。

  1. 分配函数
     :

* 每次分配一个块,从 `freeBlocks_` 取出一个地址。

* 如果没内存了就报错(实际项目中你可能会加扩展逻辑,自动扩容)。

  1. 释放函数
     :

* 把用过的内存重新放回 `freeBlocks_`,等下次再用。

  1. 测试代码
     :

* 分配两块内存,然后释放一块,再次分配时可以看到地址被复用了。


应用场景

这个内存池的实现非常基础,但在很多场景下已经够用了,比如:


  • 游戏开发
     :需要频繁创建和销毁敌人、子弹、特效等对象时,内存池能极大提升性能。
  • 服务器开发
     :处理大量小对象(如网络包、请求数据)的分配和释放。
  • 嵌入式系统
     :资源有限,内存池可以帮助更高效地利用内存。



温馨提示

  1. 线程安全问题
     :上面的实现没有考虑多线程。如果你的内存池会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记得加锁或者用无锁队列。
  2. 内存对齐
     :某些平台对内存地址有对齐要求,分配的内存块大小最好是 8 的倍数。
  3. 内存泄漏
     :分配的内存块如果忘了释放,会导致内存池资源耗尽,一定要小心管理。

进阶优化

上面实现的内存池虽然简单,但可以进一步优化:


  1. 支持不同大小的内存块
     :

* 为不同大小的对象准备多个内存池,每个池只分配固定大小的块。

* 比如一个池专门分配 32 字节的块,另一个池分配 64 字节的块。

  1. 增加内存池动态扩容
     :

* 如果池子满了,可以自动分配新的一块内存。

  1. 用链表代替std::vector

* 直接用链表管理空闲块,性能更高,内存开销更小。


这就是 C++ 自定义内存池的完整实现过程。虽然这种实现称不上“工业级”,但原理已经非常清晰了。很多专业的内存管理库(比如 TCMalloc、JEMalloc)也是基于类似的思想,只不过它们更复杂、更智能。自己动手实现一个内存池,不仅能提升项目性能,还能加深对 C++ 内存管理的理解。



椰子树的秘密
优质内容创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