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再奋进 凝心聚力谱新篇丨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文山州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综述

时事   2025-01-27 11:13   云南  

开栏的话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云南确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擘画了云南发展的美好蓝图。十年来,文山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结出新硕果、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推出“牢记嘱托再奋进 凝心聚力谱新篇”专栏,全面展示十年来云南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新成果,讲好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动人故事,激励和鼓舞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篇章。




天更蓝——2024年,文山州空气优良率98.9%,细颗粒物平均浓度22微克每立方米,其中,文山市空气优良率98.4%,细颗粒物平均浓度24微克每立方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8.59%。
水更清——2024年,全州27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无劣V类断面,18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4.44%。
土更净——2024年,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完成涉铊污染源排查,组织涉铅、锌、铜等重金属企业升级改造,累计完成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减排2824千克。
物种更多样——长期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24年,成立文山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建设文山滇东南极小种群专类园,收集保存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及特有植物200余种,珍稀濒危和特有野生植物6万余株。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生态兴,文明兴。十年来,文山州牢记谆谆嘱托,沿着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涵养生态之美、壮大经济之美、塑造环境之美、建设家园之美、弘扬文化之美发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文山州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美丽云南建设的全面领导,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绿色产业发展、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一湖一河”治理、绿美建设等工作,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开展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等调查研究。制定印发《文山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文山州污染防治攻坚战8个标志性战役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文山州落实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措施任务清单》。同时,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完成《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河道管理条例》《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者黑景区保护管理条例》修订,有力有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筑牢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


2023年5月,丘北县普者黑湖发现“桃花水母”的消息火爆出圈,频频出现在央视《第一时间》《经济信息联播》《今日环球》等100多家官方媒体,全网浏览量1.5亿人次,收听人数达8.78亿次。时隔不久的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再次因一株野生“大洒锦”双色并蒂莲走红全国。202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央视用34分钟直播报道普者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近年来,文山州除丘北县发现桃花水母,灰鹤、长尾阔嘴鸟等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物种外,在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也相继发现菲氏叶猴、蜂猴、林麝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和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生态保护好、生物多样性,让文山正成为云南独特的生态新名片。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立文山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建设文山滇东南极小种群专类园,收集保存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及特有植物200余种,珍稀濒危和特有野生植物6万余株。筹集1.14亿元用于实施科学考察研究、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建立文山自然保护地专家库,完成3个涉及占用自然保护地项目的审查报批,完成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能力提升项目州级验收。开展2个建设项目有限人为活动认定工作,完成33个探矿权、采矿权项目用地范围生态保护红线线下核查,筑牢生物生态安全防线。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是生态环境好坏的硬指标之一。十年来,我州生态环境部门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提高大气治污的精准度,打好蓝天保卫战,让“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成立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专家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空气污染预判、预警、处置能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组织错峰生产累计1146天,2024年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304.2吨,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107.7吨。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焚烧管控,加快推进烤烟房煤改电,紧盯扬尘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在一张张城市、乡村与蓝天遥相辉映的照片背后,数据更具说服力。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文山州空气优良率98.9%,细颗粒物平均浓度22微克每立方米,文山市空气优良率98.4%,细颗粒物平均浓度24微克每立方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8.59%。
天更蓝的同时,水也更清更绿。“普者黑的水真是太清澈了。”站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普者黑的游船上,前来旅游的刘女士不时发出感叹。见微知著,普者黑水清岸绿的“秘密”,正是文山州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持续发力。文山州把普者黑湖、盘龙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文山高质量发展基准线,以项目为支撑,一体推进“三治一改善”,排查整治入河湖排污口,开展重点流域执法帮扶检查。2024年化学需氧量累计减排3369.6吨,氨氮累计减排288.82吨。2024年,全州27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同时,实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等补短板工程,建成砚山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马关、丘北、广南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新建、改造排水管网135.92公里,全州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77.66%。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精心保护,也要“利剑”高悬。文山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目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17个问题完成整改13个,达序时进度4个。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57个问题完成整改44个,达序时进度13个。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信访件43件、已办结40件、正在办理3件,反馈涉及文山州共性问题10个,待省级方案正式印发实施后组织对我州整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国家和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涉及文山州8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


走进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无论是山峦还是田野,冬日里的西畴竟没有一丝萧瑟之气,与错落有致的村庄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被称为“失去生存条件”的地方。
西畴县是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99.9%的国土是山区、75.4%的土地石漠化。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产业基础,30多年来,西畴县全民上阵植树造林,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25%提高到现在的近55%,实现从石漠荒山向绿水青山的蜕变。从嶙峋乱石到层层台地,三光片区在完成生态修复和设施建设后,还打造了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以“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
文山市新平街道红旗社区的庄子田居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落,超过80%的土地被石漠化困扰。近年来,当地村民积极探索石漠化治理的新路径,因地制宜规模化种植仙人掌,成功将这片贫瘠的土地转变为充满希望的绿色家园。
从重度石漠化地区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绿洲,从寸草不生的荒漠山区到枝繁叶茂的“致富果园”,生态奇迹正在文山大地上演。近年来,文山州积极申报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等林草项目,累计完成营造林870余万亩,与2016年相比,石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22.68万公顷(占全省35.49%,占比第一)。共种植油茶92.2万亩、占全省50.76%,八角96.15万亩、占全省78.93%,蒜头果5万亩,总量和占比均全省第一,建设林下三七种植及生态评估试验示范基地5个,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55.25万亩,林草产业总产值由2021年的132.82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220.56亿元,年均增长18.42%。
同时,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2018年以来(启动生态损害赔偿工作),对45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启动索赔程序,办结案件40件,文山州承办的2起案例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典型案例”。加大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查处侦办力度,2013年以来,全州共立案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案件782件。统筹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创新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西畴县石漠化治理生态扶贫案例荣获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创成1个国家级(马关)、3个省级(砚山、马关、丘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西畴),六郎城酒店民宿群、伟光星河营地、香坪山康养实训基地等康养旅居新业态建成运营。
州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山州全面加强林草湿资源监管,从严打击破坏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违法犯罪,持续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和极小种群拯救保护,全州90%以上的濒危植物得到保护。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林草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三棵树”、森林康养旅游、林下经济产业,通过多年努力,文山州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美、产业兴、群众富的画面正在文山大地生动上演。
如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正成为文山人民更多的生态福祉,护绿、爱绿、逐绿正成为文山人民共同的追求,全州上下正奋力开创文山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力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记者:杨月波 张军丽

编辑:刘虹

校对:郭韦

制作: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免责声明:
1、本平台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平台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发布"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平台不承担责任。

文山发布
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反映社情民意平台、回应民众关注平台、便民服务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