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卫东 | 什么是人文经济学?

学术   2024-10-14 15:39   河北  







按语:本文是笔者参加第一次浙江省委党校人文经济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研讨会的一个发言稿,后经整理发表在《浙江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


人文经济学可以视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关于人文经济学是可以从三个意义上加以理解的。

首先,顾名思义,指的是带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经济学理论,这个理论不仅仅把经济活动简单地理解为是研究客观经济规律,特别是财富生产和积累规律的社会科学,而是关注到了经济活动中人作为能动因素的特殊功能。这个经济学要重视研究人的素质、能力、表现、需求、情绪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或作用。因此,它强调对人进行投资,把人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本来看待。这个意义上的“人文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在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经济学、健康经济学、体育经济学大概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个可以称之为是西方经济学的人文经济学。目前,它已经全面进入了我国大学的经济学院、教育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的课程之中。

第二种意义上的人文经济学,是把人文的含义等同于文化,类似于社会大众所理解的“文化经济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所谓经济的文化化、文化的经济化,或者说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等等。重点是关注文化的经济功能。此种意义上的人文经济学,范围大小,视研究者对“文化”一词定义的内涵外延而定。从精神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器物文化,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个人的理解和兴趣确定主题。近似于文化经济学的“人文经济学”,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就逐渐发展起来了,逐渐地体系化,并进入传媒学院、旅游学院、设计学院等大学文科的职业性学院的课程之中。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大多数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人文经济学”的。

前面这两种意义的所谓的“人文经济学”,从本质上看都是工具主义的,是就人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来看待人、重视人的。按照西斯蒙第的说法,这两种意义的“人文经济学”大体上都可以归入“财富学”的范畴。本质上是新古典经济学在当代的变种和应用分支学科。

第三种意义的人文经济学,是指人本主义的经济学,即以“人”为目的,以全体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简言之即以全体人民的富裕和幸福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这个意义的人文经济学,就其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才能得以体现而言,它建构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的底层逻辑。虽然,在国际上也有“幸福经济学”之类的著作,但其内在本质也多半是工具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批判理论中包含了相当多的理论素材,我国也有不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探索和建构相关理论,但总体上看,这个意义上的人文经济学,目前尚未成型。

笔者认为,在目前学术界关于人文经济学的基本学理、结构、对象、方法都尚未形成共识,而且短期内恐怕也难以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宏观上看,只能采取多元主义的态度对以上不同的理解予以包容。

本人坚持第三种人文经济学的理解,并就相关重大理论问题提出若干浅见。


第一、关于人文经济学的指导思想


人文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其理论体系建设的思想理论依据是马克思所坚持的批判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在马克思之前,亚当.斯密已经较为系统地考察了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并且发现两者之间在工商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矛盾;西斯蒙第更是明确地从人本主义视角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并试图建构新的人本经济学。他们的思想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评价。但是只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评才真正为人文经济学提供了坚实而强大的科学指导和方法论基础。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直到《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的一系列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人文经济学的重要文献。我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经济学底色和基调,《资本论》赋予人文经济学以全新的科学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史》则是对一切“非人的”“异化的”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清算。


第二、关于人文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人文经济学是以全体人民的发展、富裕和幸福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它不是单纯地研究财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而是研究以“全体人的需要”为目的的财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基本规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才是符合全体人民发展需要的财富生产、积累和分配方式。具体而言,如何超越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根深蒂固的资本逻辑去定义经济财富的性质,赋予经济活动以全新的“人”的逻辑,并以此建构能够实现经济财富的可持续增长与全体人民全面发展之间彼此兼容、相互赋能的新增长模式。


第三、人文经济学的性质


不同于资本经济学这个关于财富生产“自然逻辑”的经济学,人文经济学是遵循人的逻辑的经济学,它既以人为目的,也以人为对象。因此,一方面,必须把握人存在的现实状况及其实际行动,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人应有的理想状态和发展愿景。正因如此,人文经济学必须既是实证的,也是规范的。它不仅从自然属性去定义人,还要从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去定义人。所以,人文经济学就其关于人的理解而言显然地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更重要的,因为哲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的性质的最根本方面,即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学问,人文经济学便完全无法离开哲学(伦理学)这个母体,它是介于实证经济学与哲学(伦理学)之间的一门学科。还因为人及其社会动态演化的无穷可能性,人文经济学也必然是动态的、开放的。


第四、人文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和问题决定研究方法。人文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同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人文经济学要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最基本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方法系统。首先,在描述现象层面的实际存在状态上,目前通行的实证科学研究方法依然可以采用,比如,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社会经济调查和案例研究方法等等。数字化时代到来以后的各种海量数据的运算技术,也是应该予以重视的。而在解释某些人文经济学现象时,谨慎而恰当地运用数理经济学的模型也无可厚非,但必须严格防止滥用数学和定量分析。人文经济学必须学会从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吸收研究方法元素。其次,作为一门连接人的现实与理想、实证与规范的新的经济学科,它还要发展出基于个人心智的共情和内省方法,这是目前最为缺乏也是更加急需的。演化经济学,作为国际学术界致力于把人的主观和客观、现状与预期、静态与动态、意义与行动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的新的经济学思潮,旨在构建起一个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更加合理的分析框架,其努力及其进展值得关注,部分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总之,人文经济学,既需要有合适的科学研究方法,更需要有体现“人文”特色的研究方法。


第五、人文经济学的学术思想资源


简单梳理,就构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学科而言,至少有以下几种学术资源是应该予以深度挖掘和利用的。

1、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人文主义经济思想。自孔子开启儒家人文主义历史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国都受到儒家人文主义精神基因的规范。在经济思想方面,中国古代关于财富性质及其运用规范的理论和实践是十分丰富的,如何心与物、德与财、义与利、公与私、官与民、国与家……等等。通过批评和扬弃,我们可以从古代先贤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论述中汲取丰富的养分。

2、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人文主义元素。在古典政治经济学诞生之前很久,在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等西方思想家的著作中,已经反思经济活动与人的关系,特别是对经济活动提出了道德要求,“公平价格”理论就是一个典型。诞生于启蒙时代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经济学思想,其中亚当.斯密、卢梭、西斯蒙第、穆勒等人的作品,尤其是西斯蒙第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可以说是历史上体系化的人文经济学的最早雏形,十分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3、现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这个方面,异端经济学较为集中地坚持了某种意义上的人文主义取向,如与新古典经济学相对立的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激进政治经济学。即便是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内部,也有秉持人文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经济学家,如罗宾逊夫人、阿玛蒂亚.森、弗农.史密斯、鲍尔斯、金蒂斯、麦克洛斯基等等。这些学派和人物的作品有值得重视的一面。

当然,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建设最大、最重要的资源是社会主义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所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新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成功实践是人文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富矿和宝藏,亟待学界从人文主义视角进行挖掘、提炼,将其上升为中国人文经济学的一般原理。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作者:罗卫东

注: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发表c刊必备!!!

《100个论文写作必备理论》

 免费送!

参与方式
1.扫码关注不发表就出局
2.后台回复“理论”即可领取

不发表就出局
为您解读论文写作与发表策略,助您发表成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