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一旦开始走上坡路,就慢慢变得冷漠,话越来越少;人如果特别要面子,处处当老好人,害怕得罪任何人,反而越混越差

创业   2024-11-01 13:46   广东  







作者:枳为橙 · 主播:吉米

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愿你学会卸下身上的负累,守好内心的平和,步步洒脱,轻装前行

经济学上曾谈到这样一个观点:

“人的贫富是跟脸面挂钩的,太在乎面子上的光鲜,只能处处束手束脚,越活越窝囊。”

诚然。人活一辈子,最怕的不是穷,而是被“面子”困住。

久而久之,“面子”吞噬了“里子”,“人情世故”耗尽了“幸福指数”。

现实生活中,见过不少这样的人:总是害怕得罪人,担心伤及情分,不仅做事小心翼翼,待人处世也只会一味讨好。

平日里当惯了老好人,凡事都求个面子上漂亮,结果处处委曲求全,活得越来越累。

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但大多时候,费尽心思维系的人情,到头来不过是如泡沫般一戳就破。

而真正的强者,在岁月的打磨下,早已懂得了给“人情”做减法。

他们不再强行追求合群,更无需依附圈子装点生活,慢慢习惯了独来独往,活成了自己的光。

这份看似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冷漠背后,其实正说明了这3个人生真相。

 01 

过分善良,是一种自我消耗的开始

《晚熟的人》中写过一个深刻的道理: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也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却成了最孤独的一个。”

一个人在通往成熟的路上,总要付出一些代价去悟透人性的复杂。

这个代价或许是真心给错了人,也有可能是付出的善意被辜负,又或者是被有心之人利用。

然后在淋了一场又一场雨,见证一次又一次人性的恶后,就会渐渐明白:

善良没有了尺度,便是自毁的开端;对任何人都抱有菩萨心肠,正是灾难的源头。

之前看过俞敏洪的一段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年前,俞敏洪在短时间内遭遇了两次抢劫,大量财物被抢走,性命也差点因此丢了。

这段如噩梦般的经历,让他在那几年时间里都有了深深的阴影,为此苦恼不已。

直到事情发生六年后,他才搞明白自己为何会遭此厄运。

原来,他之前因为课程需要,租用过一个度假村,当时给老板预付了20万。

课程结束时,因为时间未到,度假村需要退还3万元,但老板却以手头紧为由,表示一时半会拿不出钱。

俞敏洪得知此事后,觉得大家做生意都不容易,心软之下就帮了那个老板一把,表示若实在没有,那三万就不必还了。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句发自内心的谅解,这个出于善意的决定,竟给度假村老板埋下了一颗“邪恶”的种子。

那人发现,原来俞敏洪为人如此大方,还心地善良、懂得包容,便生出一个想法:可以从他那里弄到更多的钱。

随后计划一步步开始实施,就有了俞敏洪遇到的两次抢劫。

许久以后,重新将几件事联系起来,俞敏洪才幡然醒悟:我对他太好了,所以他一缺钱就来找我。

对一个人太好,其实是对自己太狠,你不把原则当回事,那么对方就会不把你的善良当恩情。

当你为了顾及彼此的体面,付出没有了底线时,别人伤害你时也会肆无忌惮,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祸端。

杨绛有句话说得很对: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

行走于世间,你若过度的付出善意,就是将被刺伤的机会亲自交到了对方手上。

这份无底线的善良,不仅换不来感恩,还会迎来“恩将仇报”的灾难。

永远不要为了无谓的人情,惯坏只会索取的人,更别再因为害怕得罪别人,而不分场合的做个老好人。

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注定难以好受;只懂得给别人撑伞,自己注定要被雨淋湿。

中年以后,学会该翻脸时就翻脸,明确亮出自己的底牌,真心才不会被辜负,人生才会遇到源源不断的美好。

 02 

生性凉薄,是一种与世无争的清醒

早年间看剧时,听过一句让人醍醐灌顶的台词:

“人情世故的事,既然无法周全所有人,就只能周全自己了。”

很多时候,身处人际关系中,为了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人总会觉得身心疲惫。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你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想要把每一段关系都打理到完美,把每一份感情都维系到最好。

事实上,人心难以彻底喂饱,欲望永远无法真正满足,单方面的讨好并不能赢得真心。

把人情看的太重,把面子抓得太紧,自己终究过不好眼前的生活,还会背上沉重的枷锁。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一度名扬四海。
在众人眼中,他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必然是名利皆收。

不少老家的亲戚朋友,在得知莫言获奖的消息后,一时间眼红至极,纷纷想要从他身上谋取点利益。

有人想借着他的人脉和地位,找他帮忙发表自己的作品,然而那些诗歌写的平淡无味,没有半分特色。

也有人想利用他的名声,在外说尽了大话,惹下一堆烂摊子。

还有人以亲情为纽带来借钱,一张口就要数万元的赞助。

最开始,莫言不想伤及彼此的情分,也常常念及多年的来往,屡次施以援手,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帮助亲戚朋友。

时间久了他才发现,自己的一片好心,让那些人越来越不知深浅,越发得寸进尺。

有人因自己作品没有起色,把锅都甩在莫言身上;还有人因为自己过得不好,心生嫉妒,四处诋毁莫言。

从那时起,莫言开始停止和那些亲戚的来往,处理人际关系也多了一份“冷淡”。

即便有人斥责他“为人凉薄”,他也不再把这些闲言碎语放在心上。

也是从那会儿开始,他活得越来越舒心自在,少了一份负累,多了一份心安。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讲过一个观点:

“铁冷却了才会变硬,人冷落了才清醒。

一个人如果长期在聚光灯下,这个人可能就毁了,因为他不能进入深入的思考。”

所谓“聚光灯”,在人情世故中,指的大概正是“不平等的关系”和“不适合自己的圈子”。

到了一定年龄,人生变成旷野,眼界变得开阔,往往就是因为:

环绕在周围的人变少,断开了错误的关系,戒掉了过度的付出,远离了无意义人情的消耗。

人生在世,永远不要为了别人的温暖,一直把自己放在火上烤。

人来人往,本就是生活的常态,不必为了留住任何关系,让自身置于痛苦煎熬之中。

不在人情往来间纠缠,不强求任何一段感情,学会适当的冷淡,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全。

 03 

人到中年,收起你的人情世故

《致命人脉》中说到:“人情是开路的剑,也是自缚的茧。”

修好人情世故,是人人都会经历的一堂课。

但如果太过看重人情,就会被关系蒙蔽双眼,眼中只剩下“世故”,也会因此深陷其中,生活受到干扰。

人到中年,与其在喧闹的人群中挣扎,为了面子时时伪装,为了名利处处攀比。

不如在时光的流转中,为自己留一份独处的空间,学会享受片刻的宁静。

著名作家路遥曾创作出多部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他在一篇自述中曾感慨,当其他人都活跃在社交场合的时候,自己似乎永远学不会一见如故地应酬。

所以平日里,他总是独来独往,也不会将大把时间用在维系人情上,一切顺其自然即可。
每当灵感迸发的时候,他都会远离嘈杂的环境,找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屏蔽外界的信息,专心开始创作。

一张桌子,一张床,一支笔,避开了人世纷扰,他找到了内心真正的宁静。

即便条件很艰苦,但因为足够专注,目标坚定,他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意志力,最后写出了那部启发无数人的《平凡的世界》。

正如他在书中写的那样:

“人处在这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

没有形单影只的自怜,只有独来独往的自得,这就是成熟后的孤独。”

有一种人,时常行走于人群之外,看似是给生命筑起了一道围墙。

实则是他们认知通透,懂得了社交的真相,不再为他人的眼光而活,在岁月的长河中,早已找到了专属自己的天地。

前行的路上,懂得为关系断舍离的人,早已收获了长久的自由。

往后的日子,活得简单一些,把人生调成“低耗能”模式,自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清欢。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应该像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写的那样:
“是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喧嚣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生,愿你学会卸下身上的负累,守好内心的平和,步步洒脱,轻装前行。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枳为橙,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

向您推荐一个不错的公众号

↓↓↓

创业那点事
ID:ichuangyenadianshi
分享有营养的创业文章.包括创业资讯、创业点子、创业项目、创业经验等创业的那点事。

↑↑长按二维码点击名片一键收藏

创业那点事
请点击下方【关注】,分享有营养的创业文章.包括创业资讯、创业点子、创业项目、创业经验等创业的那点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