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历经数千年风雨的洗礼,唯有文化仍在熠熠生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体现民族工匠精神的瑰宝,它邀请我们放慢脚步,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浪潮中,细细品味每一项技艺背后的故事与智慧。
今天就跟着广西文化旅游推广大使——王可文Kevin,一起探索属于北海合浦的非遗故事。
北海,作为中国著名的角雕工艺品产地之一,其骨角雕(合浦角雕)享有盛誉。合浦角雕以雕刻水族生物著称,造型美观,生动逼真。近年来,合浦角雕逐渐被更多人所认识和喜爱,但不仅仅是合浦角雕,北海还有很多非遗技艺值得我们去关注、保护和传承。
合浦角雕作品《春潮》。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合浦角雕自治区级传承人白耀华正在制作角雕。拍摄者:杨苑
合浦金银首饰制作技艺
合浦金银首饰制作技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这项技艺主要包括熔炼、锤揲、掐丝、花丝和錾刻等,每件精美绝伦的作品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心打造而成。
合浦金银首饰制作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样式,在传统花鸟虫鱼、奇珍异兽、祥瑞八仙等图案的基础上,融入了鱼、虾、蟹、海水、浪花等海洋元素。通过手工錾刻和银丝层层叠堆的技法,巧妙地表现了海洋生态,形成了形态独特、个性鲜明的海洋文化首饰。
“手工制作的作品每一件都不一样,它有独特的地方,这是机器没有办法代替的。”合浦金银首饰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李黄宏钜说道。
每一件作品,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是对美的极致追求。
如今,银饰已深深融入北海民众的生活之中,满月周岁、祝寿祈福,人们都以银饰表心意。日常穿戴,也用银饰添光彩。
合浦李氏木雕
“精雕细琢成佳作,木纹流畅似流水。”木雕艺术,是中国珍贵的传统民间工艺。
中国木雕,分布极广。因各地民俗、文化及资源条件的差异,取材不一,工艺不同,从而形成了多个蕴含浓厚地方特色且各具魅力的流派。
合浦李氏木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动物为主要雕刻题材,所创作的作品形神兼备,情趣盎然。
合浦李氏木雕传承人——李泽贵从事角雕木雕技艺多年,擅长飞禽走兽造型设计,善于捕捉各类动物最能表现灵性的特征。
“笃笃笃……”木槌敲击着刻刀,刻刀所至,木屑掉落。在他的精心雕琢下,一峰骆驼逐渐显现。
“我可以雕出像这样一丝丝的、一缕缕的动物的皮毛。这个是我自创的‘镂空法’和‘动物皮毛法’。”李泽贵大师在细节处镌刻的动物皮毛,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李氏木雕佳作不断,创作了大批的木雕作品,其中《拓》被广西民族博物馆收藏。
每一件木雕作品,或者说木雕的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木雕艺人智慧的光芒,他们用精湛的手艺为木头赋予新的生命,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山口杖头木偶戏
木偶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艺术形式之一。在合浦县山口镇老许陂村,杖头木偶戏在此地已流传了几百年。
杖头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一种重要木偶戏形式。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主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头为木雕,并涂上油彩;内藏机关,使眼可动。
木偶戏的生命在于演出。杖头木偶戏以粤语乡音演唱为主,伴以锣鼓、笛子等,按曲目节奏敲打,有快有慢,轻重搭配,可一人饰演多角,形式生动活泼。
杖头木偶戏没有固定剧本,只有提纲。唱词按提纲即兴发挥,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表演者的精湛操纵下,木偶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能表达喜怒哀乐,演绎人间悲欢。
如今在很多地方,木偶戏已经失传,但在合浦梁兴木偶剧团,团长陈耀文依旧在坚持演出。“只要有一个观众,我就要把它演下去。”陈耀文通过一场场表演,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山口杖头木偶戏,了解山口杖头木偶戏,喜欢山口杖头木偶戏。
山口杖头木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耀文为该项目传承人,为保护传承木偶戏,发展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非遗的存在诠释着匠人们“择一事做一生”的执着。传统融于现代,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代代接力,才能让文化得到传承,使产业能够兴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近年来,北海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而以白耀华、李黄宏钜、李泽贵、陈耀文等为代表的合浦非遗传承人,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些祖辈传下来的技艺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如果你曾造访过北海这座城市
可以看到新旧共生浪漫景象
在这里
不仅可以领略到古老建筑的魅力
也能切身感受非遗的深厚底蕴
有空就不妨来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