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什么是育人,不是金字塔尖、熠熠生辉,是粉笔无言写春秋。什么是敢为,不是翻天覆地、彰显英勇,是心系家国,奉献青春终不悔。
喜迎院庆,学院推出“家园——清华经管学院40周年院庆系列访谈”,通过一个个故事,讲述清华经管四十年来的坚守与传承,拼搏与梦想,希望与未来。
从浙江绍兴的小镇到北京清华园,再到美国芝加哥、斯坦福,从研究美国的金融体系到聚焦中国金融市场的分析,再到追踪区块链与数字金融资产研究领域……何治国以学术为帆,乘风而行,不断探索更为广阔的、更多可能性的学术天地,彰显出扎实的学术功底与饱满的人生情怀。在清华经管学院建院40周年之际,何治国接受了我们的访谈,讲述他与清华、与经管的缘分和故事。
何治国
在清华园里积蓄知识能量
在国际知名高校开拓学术视野
2001年,何治国前往美国求学。在追踪国际学术前沿的同时,他也敏锐地发现了自己的学术禀赋:“我觉得我和别人最明显的不同就在于,我对于一些抽象的经济概念有很大的热情。”何治国谈到。
翻开何治国的简历,看到的是数十篇收录在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和各类学术奖项,以及多个国际核心期刊的审稿人和主编。
何治国将他的学术成就归功于研究时兴趣与自身优势的结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金融危机和微观经济结构对彼此的影响。他说,在国外,很多华人教授的研究都偏向于资产定价,而自己则对金融经济学和博弈论更感兴趣。“我对数学和建模比较熟悉,同时又对公司金融非常有热情,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之后,美国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学者们意识到,危机不一定只受外生因素影响,于是纷纷将目光转到机构行为、行业规则以及政府政策对于危机的影响上。“我在这方面本身就有一定的积累,做起研究起来就更加如鱼得水了。”何治国谈到。
博士毕业后,何治国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国外对于中国市场了解不够,他每次回国见老同学的时候,总是能很迅速地了解到目前中国市场的动态,这方面的积累也让他在做中国市场的研究时更有优势。何治国目前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了一门讲中国金融市场的MBA课程,很受外国学生欢迎。
何治国还记得,2008年赴芝加哥大学任教时,他在西北大学的导师迈克尔・菲舍曼(Michael Fishman)的赠言:“成功的学者,要学会如何像海绵一样,在许多迥然不同的学习关系里汲取精髓来提高自己。”何治国表示,这与清华教给他的精神不谋而合。作为同样享誉世界的芝加哥大学,校训是“益智厚生”,其含义就是:积累,让生命更加厚重。这与清华的“厚德载物”有异曲同工之妙。异国他乡的感悟,使何治国再一次感谢清华,感谢经管学院的栽培和精神塑造。
在禀赋与热爱中笃行致远
作为一位学术界过来人,何治国对清华经管学子是否攻读博士这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读博士已经是一种职业选择,并且需要一定的禀赋。听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不到10%的人适合学术研究,因此在作出选择之前需要慎重。对于经济管理而言,我个人最看重的是经济学的直觉和学习的习惯。”何治国鼓励年轻学子多关注市场信息,不断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框架去解释这些实际的问题。
在何治国看来,学术道路顺利与否更多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与努力程度。他积极探索自己的研究兴趣,在清华园中积蓄知识能量,在国际学术圈中开阔视野,在专业领域持之以恒钻研深耕,不断为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领域的学术发展、为从学术上讲好中国故事,贡献着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校友介绍
何治国,浙江人。199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1年获得金融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凯洛格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James Irwin Miller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杰出访问讲席教授。
内容来源:校友发展中心
记者:袁雨晴
编辑:符怡
审核:郑黎光
统筹:张晓雪、赵蒙
责编:卫敏丽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