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错过,汪曾祺住过的棕树营竟藏了那么多故事……

政务   2024-11-01 14:01   云南  



若要简述棕树营街道,不过寥寥数语:“棕树营,昆明城西之村落,因古时棕树繁茂且为军屯营地而得名。”

然而,这简短的介绍背后,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明代,为稳固云南边防,沐英统率三十万大军,在昆明实施“屯田戍守”的军屯制,三分守城,七分屯种。这些军队不仅带来了人口,还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文化。军屯制在昆明及周边地区形成了无数的“营”,棕树营便是其一。


清朝年间,昆明城已呈现出繁荣景象。黄士杰在《六河图说》中描绘到:“又一支自涌莲河西北流至红庙,名鱼翅河,向西流至土堆,转向南流入草海。”这“土堆”之地,因地势高于滇池水面而得名,正是棕树营的前身。明朝军队与当地人融合的后代在此繁衍生息,棕树成林,遂得名“棕树营”。至于今天的鱼翅路,也因这条鱼翅河而得名。



据《昆明县志》记载,古滇国的长老们口耳相传,这片土地上曾有神马出没,可为人们带来祥瑞。相传在军队驻扎期间,真有一匹神马突然出现在营地附近。士兵们便精心照料并驯养,将它当做心中的精神寄托。


清朝时期,人们在神马出没的地方建立白马庙,如今还保留着“白马庙路”这一地名。而后这一片区命名为“白马东区”和“白马西区”。

(汪曾祺与夫人)


在西南联大时期,汪曾祺先生曾居住在白马庙附近。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夫人施松卿。据汪曾祺回忆,在白马庙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诗意。他的居所三面都是农田,上课之余,常常看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孩边种田边唱歌,“他的歌有音无字,只有一句,但是很好听,长日悠悠,一片安静。(《白马庙》·汪曾祺)”那时的汪曾祺正沉浸在《庄子》里,这种简单而纯朴的快乐深深打动了他。他直言:“在这样的环境中读《庄子》真是太合适了。”



这段经历让汪曾祺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活情趣。

抗战时期,南渡的知识分子们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而云南大学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的前身)也在棕树营应运而生,为抗战培养了无数医学人才。


上世纪40年代云大医学院实验楼——澄农馆


两位医学泰斗——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李秉权先生与妇产科专家胡素秋女士,便是云南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学子。二位出生于云南,一生致力于医学。李秉权先生开创国内首例开颅手术;胡素秋女士则撰写出《妇女更年期卫生》。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们也选择将遗体捐献,为医学发展再出最后一份力。


李秉权、胡素秋结婚照

如今,这片社区被命名为“医大”,那一块块路牌不仅是标识,更是对那段历史的见证和缅怀。


棕树营,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漫步在棕树营的街道上,每一个地名都仿佛是历史的洪流在耳畔回响,有着厚重的文化魅力。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西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一菡 康碧姝 胡天奇
编辑:康碧姝 刘一菡
编审:杨蕊溪 吴慧芳

推荐阅读

● 畅游西山 乐享暑期

● 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

● 融媒面对面


昆明西山发布
西山区位于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昆明市主城区西南部,因辖区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西山”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按照国际化商务中心和山水园林新城区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区,全区上下正在加快建设美好幸福的新西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