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计划从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等方面,通过实施19条政策措施,充分激发养老服务消费活力,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据《经济日报》11月12日报道)
银发经济既包括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也包括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被专家认为有望成为未来30年中国经济领域确定性最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赛道。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30万亿元。
今年1月,我国印发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江苏提出到2027年建设10个以上银发经济特色园区;北京、上海等多地形成立足机构、辐射居家的养老服务产业模式……从政策制定上的系统安排到地方探索的具体举措,从产业园布局到企业研发生产,多方聚焦银发经济蕴含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路径纷纷发力。可以说,我国银发经济相关产业已经具备清晰、稳定的成长逻辑和行业红利,也催生了许多新产品、新服务。比如,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长者陪伴机器人、可以提升肌肉练习能力的“黑科技”发热服、帮助识别诈骗信息的数字人,科技赋能的种种产品和服务,展现了养老服务的新图景。
当前,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相对于庞大的老年人基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还不能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比如,目前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等方面,可调查显示,新一代中老年人普遍有学习意愿和社交需求,更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买单。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首次提出推动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显然切中了银发群体对品质化养老的迫切需求,也为各地掘金银发经济指出了方向。
河北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1644万人。叠加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重要机遇,提升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既是对老年人消费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我们进一步拓宽银发经济“朋友圈”的发力点。在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95%的老人来自北京,不少人因为这里性价比高、文娱活动多,一住就是10多年。据统计,目前京津到河北康养的老年人已超16.7万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人们的共同心愿,是家事也是国事。以品质提升为抓手发展银发经济,为银发群体创造更好的养老生活环境,就能让老年人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新动力。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河北民政
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