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力 | 浙大学生的原创音乐剧深受欢迎

民生   2024-10-20 19:38   浙江  

杭州文博会上,由浙江橙柿互动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戏聚中法”——2024国际(中法)演艺产业对接交流活动,好戏不断。


10月19日下午,浙江大学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学生,在杭州文博会“戏聚中法”的舞台上,演绎了一个面对失败、保持热情、追逐梦想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行,走!》,这是浙大灵韵音乐剧社首部原创音乐剧,在杭州文博会上的这场演出,是首演。


浙大灵韵音乐剧社由150多位来自各个专业的浙大学生组成,已经出品了《妈妈咪呀》《吉屋出租》《芝加哥》《发胶星梦》《律政俏佳人》《来自远方》等12部剧,均为浙大剧社同学自行译配、设计舞美、排练表演,每年都会在校内公演3-5场,观剧人数达5000人次/年,常常一票难求。


这一次,他们走出了校园,为杭州市民、游客表演。


跨越40年,两代浙大学子寻求生活的答案


《行,走!》开场前,主演们在做什么?


主角高畅的扮演者杨盛惠在放空,“最后十几分钟,什么都不想,让自己保持一个放松的状态,然后再默一遍词。”


透过后台的间隙,现场的人越来越多,没有“抢”到位置的人就坐在舞台边上、站在后侧的过道上,挤满了整个小剧场。


出乎意料,原先想的是能把位置坐满就已经很好了,没想到有这么多观众来捧场。”杨盛惠似乎小瞧了杭州市民对戏剧的热情。



“叮咚”一声,音乐响起,杨盛惠深呼吸,站起来,走到了舞台一侧。


“加油,享受舞台!”剧社的同学们给他加油。


旁白结束后,他走上舞台,逐渐入戏。


杨盛惠饰演高畅



《行,走!》讲述了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学生高畅在一场重要的机器人大赛中失利后,一蹶不振,一直陪伴他成长的机器人“高兴”,带着他回到了1988年。回到80年代的高畅,在学校里遇到了年轻的父母和自己的导师,以及混合班(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原浙江大学混合班)的其他同学们。这些年轻人,教会了高畅如何面对失败、保持热情、追逐梦想。


编剧、丁岚的扮演者郑涵月介绍,整部剧在90分钟左右,今天在现场呈现的是最关键的一段剧情——回到1988年的高畅满脑子都是拿第一、写论文、做项目,试图阻止彼时还是竺可桢学院学生的母亲丁岚做的一个人生选择,希望她能按时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改变此后的人生轨迹。最后,他理解了母亲,并接纳自己、勇敢追梦。



演员多为大一新生,没有表演基础


音乐剧,是要把剧情唱出来的。《行,走!》里的5首歌曲的歌词,全部由社员们原创。


浙大灵韵音乐剧社指导老师、《行,走!》总导演孙晶晶介绍,剧社的编创组从去年10月就开始写剧本了,编曲、选角、排练等环节下来,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行,走!》是为浙大竺可桢学院40周年院庆创作的,这个聚集浙大精英的学院,10月26日就满40周岁了,当天,《行,走!》将正式在浙大校园上演。之后,将面向校内外更多的观众。


“先让同学们在文博会上展现一下,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试演机会。”孙晶晶说。


参与本次演出的浙大同学们,平均年龄不到20岁,多数为大一新生,表演基础为零,本人和角色有一定重合度。比如主演杨盛惠,是工科试验班的一名新生,外形充满少年感,加上之前学过声乐,非常契合高畅这个学生角色。


杨盛惠(左)和郑涵月


今年8月开学后,同学们通过了灵韵的面试,就立马投入到了排练中去。


没有基础怎么办?一个字,练。


孙晶晶说,同学们既要做声乐练习,学习如何正确发声,又要做表演练习,通过情绪温度计来扩大表演张力,还要在合唱上做融合,时间很紧张。


“大一新生课程很多,同学们晚上九点多下了晚课,要赶过来排练,周五的下午和周末,也都泡在排练厅里,甚至国庆假期也在参加集训。”



演出结束后,台下观众连声叫好,坐在离舞台最近位置的大哥说:“戏剧张力拉满,我作为第一批观众,老感动了。”


杨盛惠复盘整场演出,他说,越演越投入,在舞台上渐入佳境,“很享受整个舞台”。




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逛展攻略



 时间 

10月17日-10月20日

(09:00-17:00)

10月21日

(09:00-14:00)


 地点 

杭州市滨江区

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

(滨江区长江南路336号)

▲点我导航▲


 票务 

普通票:30元/张

70周岁(含70)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退伍军人、一米二以下儿童等群体可持有效证件及本人身份证前往参观者服务中心换取邀请函,凭邀请码实名登记后入场。

▲长按扫码进入购票小程序▲


杭州文博会
权威全面的文化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最新文创产业资讯,解读最新产业政策,实现文创产业网上商城,打造永不落幕的杭州文博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