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招聘“绿色通道”

政务   2024-11-15 18:06   辽宁  

 
编者按


沈水之阳,古韵盛京。广袤的黑土地上,沈阳这座拥有深厚红色底蕴的城市正以崭新面貌走进人们的视野。近年来,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通过做好褒扬纪念工作大力弘扬英烈精神,以“六红”工作法助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多措并举促进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实现从服务保障退役军人工作生活到引领退役军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变。这里,正以实际行动再次吹响英雄之城的冲锋号。




翻开沈阳的城市历史,红色资源富集、革命底色闪耀。从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从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广袤的黑土地上,这座坚韧刚强的城市,百年来展现着独特的红色基因。


如今,作为国内唯一的“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沈阳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面对近35万名退役军人,沈阳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正在以红色理论宣讲、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志愿服务、红色协商议事、红色就业创业、红色医疗养老的“六红”工作法丰富这座英雄之城的红色内涵。


传承红色基因


10月中旬,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伯阳中学雷锋广场落成揭幕。仪式现场,数千名师生聆听了一场动人的雷锋故事报告会。讲述者是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军休干部孙桂琴。这是她今年参与的第105场雷锋故事报告会。



孙桂琴与雷锋相识于1960年。那一年,雷锋被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聘为校外大队辅导员,在学校开展勤俭节约“三件宝”活动。当时,在建设街小学二年级就读的孙桂琴第一次在活动中见到了雷锋。


之后的日子里,她在田间地头听雷锋讲珍惜农民劳动果实的道理,课堂上雷锋教她用旧毛笔练大字,生活中雷锋教她补袜子……与雷锋相处的点滴成为孙桂琴的人生财富,让她在雷锋离开的日子里,自发成为一名雷锋故事宣讲员,一讲就是半个多世纪。如今,72岁的孙桂琴还在205所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通过一次次宣讲,让雷锋精神在一代代中华儿女间传承不息。


在沈阳这块红色沃土上,红色宣讲的开展已成为常态。由抗美援朝老英雄、军休先锋队、退役军人模范典型和街道社区优秀党员等组成的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已有17支。每年,各宣讲团在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大中小学等场所开展红色宣讲数百场,受众1万余人。


宣讲形式的不断探索和丰富,让红色宣讲焕发生机。2023年以来,《英雄赞歌》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宣传活动、“爱我人民爱我军”双拥晚会、“英雄城市爱英雄”战地家书朗诵会、《人生这一课》红色故事宣讲团进校园、“光辉的篇章,不朽的丰碑”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展、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红色英雄书吧”等20余项大型活动的举办,让2000余万名群众接受红色教育,使英烈精神传遍辽沈大地,尊崇氛围日益浓厚。


擦亮鲜红底色


得益于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为烈士寻亲工作的扎实开展,越来越多的英烈故事线索不断被发掘,让沈阳这座英雄之城的鲜红底色历久弥新。


进入深秋,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依旧鲜花盛开。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实践场,陵园每年接待祭扫群众约50万人次,承接主题教育活动1000余次。



位于陵园中部的烈士英名墙上镌刻着197653个烈士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些名字有深有浅,深的镌刻得早,浅的则是随着为烈士寻亲工作的开展补刻上去的。“于恩江”正是最新刻上的名字之一。


1950年10月,于恩江所在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125师375团入朝作战。次年,于恩江的家人收到部队来信,信中称于恩江在作战中受伤,被送回国内,在吉林的部队医院救治。家人曾与于恩江在部队医院见过一面,之后便彻底失联。直到1974年春,于恩江的家人得知他早已牺牲。


2004年、2010年,于恩江的妻女先后离世。2023年,于恩江的侄子于胜利来到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希望通过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找到于恩江的安葬地。


接到线索,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迅速组建寻亲小组。根据烈士亲属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员先后查阅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档案、沈阳健在的2000多名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资料及军事专家、烈属后代提供的资料,却始终未找到于恩江烈士的信息。工作人员又把搜索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中华英烈网找到了一位籍贯为黑龙江省绥化市的“于恩江烈士”。


尽管籍贯信息不符,但工作人员并未放弃。他们与绥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两单位将绥化市庆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原始档案资料与寻亲小组提供的烈士籍贯、生前所在部队番号及作战经历等资料进一步认真比对,最终确定安葬在庆安县烈士陵园内的于恩江烈士正是寻亲小组要寻找的人。


原来,于恩江当时伤势严重,从吉林的部队医院转到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的第25陆军医院一分院进一步治疗,后医治无效去世,被就近安葬。因信息沟通不畅,部队未能及时通知其家人。


3月28日,寻找于恩江安葬地的家人前往庆安县烈士陵园祭奠,他们从家乡带来一捧黑土,撒在烈士墓旁的一棵树下,看着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墓碑,泪流满面。


早在2008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就借助媒体力量开展为烈士寻亲工作,在《沈阳日报》刊登53位抗美援朝烈士信息,为其寻找亲人。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组建后,全国为烈士寻亲工作得以有力开展。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开展为迎回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确认身份、帮助烈士亲属寻找烈士安葬地等工作,并通过“回家·归国志愿军烈士的寻亲故事”系列报道等宣传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英烈回家之路背后的感人故事。


畅通数条路径


生长于沈阳的于正元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2021年,在河北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就读的他被一位退役复学的学长讲述的军营故事深深吸引。同年9月,当同学们或走入社会或继续深造时,于正元如愿穿上了军装。在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部队服役的两年间,于正元有了军人的精气神和属于自己的军营故事。



2023年9月,于正元退役。从学校直接进入军营,初入社会的于正元还没有理顺自己的职业道路和人生方向,与上千万名毕业生一样,彼时的于正元也面临着人生的选择。


退役报到后,于正元被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拉入退役军人服务群。一进群,一条提醒全员参加线下适应性培训的置顶信息就吸引了于正元的注意力。


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采取“线上+线下”方式组织退役士兵开展全员适应性培训。线上为每一名退役士兵开通退役军人事务部退役军人培训中心“再起航”网络课程包。线下适应性培训会设置了政策解读、法律服务、就业指导、实地践学等课程,帮助退役士兵转变就业观念,找准就业创业方向,实现接收报到人员100%参训。


就业有招聘“绿色通道”、创业有优惠政策、提升能力有职业技能培训……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于正元发现自己脚下的路逐渐清晰。与家人沟通后,他通过退役军人招聘“绿色通道”报考了浑南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的事业编制岗位。


为进一步实现退役军人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还将退役士兵报考次数由退役后只能考1次放宽至可以考3次,报考人员范围由退役义务兵拓展到退役士官。“虽然条件放宽后报考人数增加、竞争加大,但退役军人招聘‘绿色通道’相较于一般考试还是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可能。”最终,于正元顺利通过考试,成为浑南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



近五年来,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已筹集1200余个事业编制岗位定向招录退役大学生士兵,目前共录用575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其中包括到中小学任教的优秀退役军人。


与于正元不同,沈阳市浑南区浑河站东街道彩霞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退役军人陶世臣正在另一方天地间实现着自我价值。


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经过与民政部门沟通争取,实现社区工作者、辅警等部分岗位面向退役士兵定向招录。2017年,退役后的陶世臣通过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考试进入首创国际社区工作。担任网格员、慰问社区住户、调解邻里矛盾,陶世臣在部队养成的坚毅品格转化为社区工作中的耐心、细心、爱心。2020年5月,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被选聘为彩霞社区党委副书记,2023年10月又被选聘为彩霞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由于职业发展路径清晰、上升渠道合理,陶世臣成长迅速。2024年,沈阳市656个社区工作者岗位将全部用于定向招录退役士兵,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退役军人能像陶世臣一样通过畅通的路径创造更多可能。


构建服务闭环


沈阳市有近35万名退役军人,其中60岁以上的占比38.4%,让退役军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更可持续,成为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打造服务闭环的着力重点。


2023年7月18日,随着最后一项事宜敲定,这场历时3个月的走访调研和协商谈判结束,沈阳市首个退役军人养老服务联盟正式成立,沈阳京沈医院、东北国际医院等4家企业作为首批单位加入联盟。



“联盟成立的核心原因是军休干部有相关的需求。”泰康之家沈园助理总经理毕爱华介绍,沈园成立之初就有10%的住户为军休干部。服务联盟成立后,沈园将面向所有退役军人提供免费试住、入住免费体检、价格折扣等专属优待。不限于此,沈阳军休部门还与沈园搭建多条合作渠道,定期到市内各军休中心开展专科健康义诊,借助智能健康管家跟踪检测军休干部身体状态……社会化医养正在改变退役军人的养老生活方式。


今年8月13日,沈阳首家退役军人红色主题养老专享社区军安社区在泰康之家沈园建成落地。走进社区大门,幽静的小路两旁是茂盛的绿化植被,树荫间一排排红色宣传栏上张贴着历史知识等内容。沿着小路走到尽头,一座能容纳110户住户的“荣军楼”出现在眼前,楼门口悬挂的“退役军人服务驿站”牌匾格外显眼。


同一时间,沈阳市肛肠医院长白岛医院、沈阳京沈医院、东北国际医院推出荣军崇军优享医疗服务,建立退役军人医疗服务驿站,开辟荣军崇军服务专享区域。长白岛医院还开辟就诊“绿色通道”,安排门诊专人接待、“一对一”陪诊,让优抚对象享受优先就医诊疗服务。


此次合作意味着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探索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系统建设中最后的社会化医养板块稳稳落地。通过荣军医养专享社区和医养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退役军人养老保障“医、康、养”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有500余名退役军人签约养老服务。


记者手记:



这里有英雄故事的反复吟唱,亦有年轻战士“寸土不让”的不悔誓言。传承着独特的红色基因,沈阳这座英雄之城怎样彰显新时代城市活力?行走辽沈大地,答案跃然纸上。沈阳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组建五年多来,紧贴退役军人从应征入伍到退役保障,再到荣休服务的实际需求,全心全意服务近35万名退役军人,不断探索服务方法路径,全力推进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系统建设。退役军人正与沈阳这座红色之城紧紧相拥,成为其焕发活力的新引擎。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

    (声明:“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妥善处理。)

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发布权威信息,解读退役军人相关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