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六大特征判断:大底是否已完成?

文摘   2024-11-24 18:13   吉林  


大盘在3400多时,多数人都认为:我预测的年内最后高点在3550附近太保守了,起码可以看4000!周五跌破3300时,许多人又纷纷认为,我预测明年春的3000点保卫战会提前开打。

       

上下不过相差100多点,基本面、政策面无大变化,市场预期却差了1000点,这就是股市,这就是股民!股市炒的就是预期,那么是否真会马上砸3000?

       

股市的另一个规律是:多数人预期要么不会实现!要么远远突破!这里首先排除后一个可能:大盘以后不吭远远突破3000(砸2635或2689附近),因此这轮调整肯定不会到3000!那么能到多少?

        

我的判断是,已跌不了多少,因为我们期盼已久的大底部特征终于基本俱全了。

 

1,周一实现百股跌停后,周五又实现百点大跌。并已回吐3152-3509涨幅的68%,基本达到弱势调整回吐66-80%的目标。


  

2,周一不仅实现百股跌停,也实现了9月13日以来首次三连阴。这次三连阴和周五的百点大阴,都是在持续下跌后出现的,是典型的下跌尾声的加速赶底!

       

须知,也正是9月13日那次三连阴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就完成了2689大底!而之后的唯一一次二连阴,也当日完成3244那个阶段性底!


       

这种低位百点大阴和百股跌停下跌,固然伴随着大资金流出,但绝不意味着主力战略出货。因为掌握战略主动权的大资金,都会选择高位出货,这种在低点狂砸、连续砸更多是刻意砸盘!

       

就像持续上涨很多后,突然大涨和连续拉抬,固然智能是主力资金所为,但解释为主力战略建仓?只能是加速冲顶的战术诱多!

    

3,从60分钟图形态上,从3509开始,已走出完整的五浪下跌。而从3674-3152,也只有5浪下跌。之前分析过,3674和3509的两个大顶的级别相当,因此调整级别也应该相当。


      

 而且,上次调整不要说三连阴,连两连阴都没有!


4,周五那天,银行,保险,券商,白酒,中字头基建、航运等都暴跌,且都收出光脚阴,盘中几乎毫无反弹,也就是没有任何护盘动作。

      

这就对了,护出来的底,不会是真底。砸出来的底,才会是大底!而权重集体砸盘,是中线大底的共同特征!

      

为何不护?道理很简单,国家队在之前高位大量出货,肯定又打算再次进货(银行估值又到了6倍以下),巴不得甚至帮助砸的更低!


5,之前多次说过,有利空的下跌不可怕,也难持续,没理由的突然下跌才恐怖!周五下跌就有消息面因素:地缘冲突加剧和金毛狮王60%加税。

      

但前者并不会对股市产生直接的基本面和流动性影响,后者根本就是老调重弹。所以就是心理震慑!为了做空而炒作利空,制造恐慌!



6,这种利空炒作,三连阴,百点大跌,百股跌停,也确实制造了巨大恐慌。就像开头说的那样:从看4000点到看3000点。现在基本没几个人问这轮能涨到哪里,都在问会跌倒哪里。

       

也就是,仅仅跌了100多点,潜意识里多数人已从牛市思维转为熊市思维!多头不死,跌势不止,行情在绝望中诞生,市场陷入恐慌绝望悲观,才是最后大底的最核心条件和特征!

       

另外,之前多次说过,3300点以上不要指望任何明确鼓励做多的政策,但现在已跌破了3300……


      

但既然3300以上不会有明确利好,3300以下就更不可能出利空,所以大底的另一个特征——利空配合,估计难以出现。此外,市场虽然转入熊市思维,但依然没到绝对悲观程度;始终没出现放量阴线,也是恐慌不足的表现。

      

所以基本判断:现在已进入中线底部区域,但一方面,头部很重(一个多月构造了两个超级大顶压在上面),另一方面,脚下还很不实(恐慌不足,割肉不充分,筹码交换没完成);因为脚下还没夯实,所以时间和空间都还会反复砸底;因为头太重,完成砸底后的上升浪会很慢很曲折。

        

对于具体运行时间空间,蒙一下:周一超跌反弹,然后本周还会破前低3244,甚至考验3200,3300-3325形成短线压力位。未来一周多主要在3225-3325这百点区间运行。盘中会多次出现50-70点的下跌和多次50股以上跌停(下周砸盘主力变成题材股科技股),反复刺激市场脆弱的神经,制造每次冲3300-3330都是逃命机会的惯性心理;

       

大家逃得差不多了,新的行情也就要开始了。

       

而等回到3500以上,大家又开始相信并憧憬4000时,我们就耐心等真的3000点保卫战……



END



  
转载请联系管理员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由于微信公众号一天只能发布一条,午评发布在“鸭掌视界”。


鲍迪克
财经作家,北大商业评论首席编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