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能建造的理论基础——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认识

文摘   2024-06-29 15:07   湖北  

原文参考:《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陈彦斌  发表于经济日报 )

要理解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往往需要有宏观思维。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不确定的,但它又仿佛遵循某种特殊的力量前行,只有理解了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我们才能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获取成功
众所周知,国内的建筑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至暗时刻,政府投资放缓,房地产市场下滑,历经三十多年行业高速发展构建的庞大行业体系面临坍塌。市场不景气,企业生存困难,从业者面临失业,我们该何去何从?从BIM技术应用到智能建造,行业似乎一直都希望在极度不确定的时代下寻找一些确定性,但绝大部分企业或者个人都似乎在观望中艰难前行。智能建造有未来吗?我们试图从纷杂的信息中寻找一些答案。
那么,为什么要开展智能建造?我认为任何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离不开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就绕不开当前时代创新的三大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

今天我们先来谈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我们要理解国家为什么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原因还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注:一期:增长速度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二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三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等供给侧问题较为突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减弱。
从政策层面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作为治国方针提高到了历史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此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及近些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多次提及。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去产能”主要是化解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就是去掉多余的、落后的产能,方法可以用4个字”关、停、并、转“来阐述;“去库存”主要是化解房地产库存问题,这也是当前建筑业最大的问题;“去杠杆”主要是降低企业和地方政府等部门的债务负担,“降成本”主要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税费负担,“补短板”主要是弥补高技术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供给短板。
201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 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需抓住“供给侧”“结构性”和“改革”三个关键词。“供给侧”是指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结构性”是指供给侧的矛盾主要是“结构”而非“总量”;“改革”是指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途径是深化改革。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巩固”是指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大破、立、降力度;“增强”是指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提升”是指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畅通”是指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2023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求,“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有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也强调了这一点。这是由于近年来,伴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凸显出扩大内需的重要性。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对于建筑业来说,经过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行业也内卷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低价竞争、无序竞争等现象层出不穷,大有饿死同行、累死自己的发展趋势。如果继续延续传统粗放、低效的生产方式,大部分非垄断或强资源体系的企业是很难在这波经济周期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会沦为“落后的、多余的产能”然后被淘汰,这是历史发展必然。如何改变?我一直坚定的认为走高质量和创新发展是唯一可能,对于建筑业来讲,以智能建造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可能很多人依托多年的行业关系沉淀依然还在“正常经营”,只是感觉项目比以前难做了一点,并没有意识到危机也在逐步逼近。其实,传统商业很重要的一个模式就是“信息差”,特别对于早期经济体是市场,这种依托信息差的商业模式往往能够获得成功,但长久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一定是基于“价值导向”。在市场高度内卷的情况下,传统信息差在逐步被打破,市场变得愈发透明,行业也需要逐步从“关系营销”向“价值变现”方式转变,企业需要更多的思考未来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需要构建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技术创新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征地。这一点,从“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这点也可以看出国家的一些思考和决心。
智能建造的提出和发展,正是在国家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下的行业自适应调整,是行业匹配历史发展趋势的自然选择。在智能建造整体框架下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将有望打破各类数据要素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构建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愿那时,行业不再内卷,众人不再迷茫,大家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创新发展,真正的实现创新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让创新者有市场,让数字化有未来


BIM智造
传播BIM技术,融合BIM观点,让我们共同推动BIM的发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