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教授:数字化驱动智能建造

文摘   2024-09-28 19:46   湖北  
在2022年11月《建筑技术》杂志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张建平、林佳瑞等发表了《数字化驱动智能建造》的专题论文,针对智能建造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提出在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支撑下,面向智能建造的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路径以及数据驱动的智能BIM及全过程应用,为智能建造探索可行的技术路径。张建平教授是我国BIM技术和IFC标准的最早研究者和推行者之一,曾主持包括国家“十五”、“十一五”、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几十项相关科研课题。在BIM和4D的理论技术研究、标准编制、软件开发及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积累和研究成果。
(本文根据论文内容及网络公开资料结合作者解读整理,侵删)


智能建造发展的背景

首先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智能建造奠定了基础。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其中以 5G(6G) 通信、物联网(IOT)、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与感知技术,使高效、高速获取大数据成为可能,为行业数字化提供了数据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数据计算技术,实现了超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存储、处理与高效计算,结合GPU、FPGA等芯片技术,为行业数字化提供了算力环境;以数据挖掘、感知识别、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据分析技术,推动了大数据驱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行业数字化提供了算法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能力,可实现数据增值成为“数字资产”,将推动各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

基于此,我国也适时推出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的重大发展战略,推进各行各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我国建设行业的传统建造方式和管理体制一直相对落后,特别是对标制造业,建筑业的发展还停留在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大工地时代。在国家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建设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面临严峻的挑战,使数字化和智能化支撑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智能建造的数字化技术

智能建造是面向工程产品全生命期,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建造模式。旨在实现数字化驱动下工程项目立项策划、规划设计、生产施工、产品交付、运维服务等全生命期、全链条的一体化和协同化,促使建造过程实现设计数字化、建造工业化、管理现代化,是加快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生产方式根本变革的主要途径。智能建造应用内容主要涵盖全过程数据智能感知、识别、采集,定位、跟踪、传输、监控和管理;数字化建模及数据管理平台;数字化协同设计;工厂化生产自动化施工;数据驱动的决策管理。

工程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技术。基于 BIM 定义工程产品,构建多维度数据关联关系,通过仿真其空间逻辑、物理逻辑和业务逻辑、真实动态映射建造全过程,实现工程产品及其建造过程的数字孪生。

智能感知识别与控制技术。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感知建造过程和现场的状态信息,融合 BIM、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识别、实时定位、数字监控等技术,实现项目建造全过程数据的智能感知、识别、采集,定位、跟踪、传输、监控和管理,支持智慧工地和智能物流。

工程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技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模型和新型数据挖掘范式,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洞察,实现工程建造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的超限趋势预警、偏差诱因提取、预测分析等,支持基于数据 + 算法的智能决策管理。

自动化和智能化工程机械。在传统工程机械基础上,融合感知识别、定位导航、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基于 BIM 和数据驱动的数字加工生产与机器人施工,替代人从事恶劣环境中的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

智能建造的数字化思维

智能建造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支撑,其中数字化又是实现智能建造的关键。数字化是将信息载体以数字编码的形式进行存储、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途径,通过对物理对象或过程进行数字建模,形成计算机里的数字孪生。信息化则是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数字化强调信息应用的计算机化和自动化,将物理世界重构到数字化世界中;信息化则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产业的发展,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改造物理世界,形成信息生产力。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和方法,而信息化是数字化的价值所在,是数据在物理世界的应用

数字化思维是要提高数字化运行水平,以数据驱动 IT,可产生新的业务形态或产品模式。这种数字孪生体既是对象的真实动态映射,又可通过构建多维度的数据关联关系,实现整体集成化计算,反映现实、诊断和解决问题、预演未来。

智能建造的数字化路径

智能建造是以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为基础支撑,实现建造全过程数据管理,其技术路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数字化建模与仿真。BIM 是建设领域数字建模,实现数据孪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工程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深度推进项目全过程 BIM 建模及其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数据孪生,仿真其空间逻辑、物理逻辑和业务逻辑。融合物联网智能感知、动态在线数据,建立多维的数字触点,采取不同方式收集数据,保持“数据视图”在线,实现工程大数据多态化高增长,为行业大数据积累提供数据基础。

数字化管理平台。基于边缘计算分布式网络架构体系,构建自主可控的工程项目 BIM 云平台,乃至建立企业、行业大数据中心,提供 BIM 及工程大数据的分布式云存储、高效处理与计算,以及全息数字化模型创建、管理和应用机制和协同工作和业务逻辑控制机制,对工程建造全过程数据流、工作流进行管控,也为行业大数据管理、挖掘和分析提升算力支撑。

数字化产品服务。建立数字化设计、生产、运营的产品及服务综合体系,通过工程软件研发和产品化,形成以自主可控 BIM 软件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软件生态,并与自主 CIM 平台生态贯通联动,支持数据驱动的工程项目立项策划、规划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管理,形成一体化产业链,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工程产品交付与运维服务。

数据驱动业务运营与决策。基于 BIM 的数据孪生,可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动态映射,自动构建复杂的空间逻辑、物理逻辑和业务逻辑及其多维度的数据关联关系,可利用并发展更科学、更高效的算法和数据分析工具,提升数据不同维度的拆分和分析,以数据分析驱动业务精细运营和管理。基于企业自身数据和行业大数据支持,形成立体、分层的分析和趋势性判断,对产业、行业、产品及客户群体产生洞察与了解,以数据洞察驱动业务增长。从原有的流程及经验驱动决策,升级为以数据驱动决策。

人机融合的智能化工程装备。通过融合感知识别、定位导航、自动控制等技术,智能化工程装备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控制的特征。采用由人、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新型人机融合模式,形成机 机、人 机等多种协同方式,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自主操控、智能监控和故障诊断。

按照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以及建设行业的政策导向,以智能建造作为切入点,推进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建设行业仍然面临数据基础设施薄弱、大数据积累欠缺等问题,导致数字化水平并无明显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作为数字化基石的BIM 技术的普及应用仍面临着标准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不健全、关键技术待突破、应用软件不配套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数字孪生模型引擎、核心建模软件等瓶颈技术缺乏,致使 BIM 设计应用受阻,BIM 集成应用困难,难以实现完整 BIM 数字建模,不足以支撑项目全过程数字化和智能建造。

所幸,行业部分先驱已经开始践行,在三维图形引擎、BIM基础建模软件及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上均开始有所实践和产出,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建设行业也会搭乘中国数字化转型东风,将我们从一个建设大国向建造强国迈进,这需要我们一代建筑人的共同努力!


专题回顾:

1、肖绪文院士:智能建造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2、周绪红院士: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3、丁烈云院士——智能建造发展现状浅谈
4、赵宪忠教授:智能建造 构筑未来
5、刘界鹏教授:智能建造发展趋势
6、刘汉龙院士-生物建造体系研究


延伸阅读:

1、发展智能建造的理论基础——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认识
2、丁烈云院士科研团队-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的概念解读(一)
3、智能建造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4、央国企数科公司突围:做项目还是做产品?


BIM智造
传播BIM技术,融合BIM观点,让我们共同推动BIM的发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