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到大陆是我5岁的时候,应该是2006年,是来看外公外婆,他们一直是生活在江苏的”。
宋涵菁对大陆的记忆是从5岁那年开始的。当时,涵菁的父母在江苏昆山投资建厂,常常往返于两岸,小学的时候,涵菁开始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童年乡里乡亲的这段温暖记忆,让小涵菁深切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让她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时光,为涵菁日后重新回到大陆埋下了一颗情感的种子。
“我还是比较喜欢我小的时候在大陆生活的这种状态,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很明确了我自己即使我在台湾读高中,我还是会回到大陆来求学,因为我其实从小就觉得我的根还是在大陆。”
(爱自拍爱运动的时尚女孩)
高三那年,涵菁在报考志愿时,毅然决定考回大陆。一是对外公外婆的牵挂,二是她始终觉得大陆是她的立身之本。在经过了深思熟虑后,她报考了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决定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继续深造。
“我当时其实还有去搜,比如说上海的GDP,市民幸福指数,做了一些资讯的背调。上海这座城市相对而言,我觉得就业的机会,还有薪资的比例结构其实可能会对于其他城市更好一些。上海这座城市它是一个注入了非常多新鲜血液的城市,是一座可以拼搏的城市。”
2020年,阔别六年后,涵菁又重新回到大陆,这一次是距离外公外婆家一百多公里开外的上海,这不仅是亲情的回归,也是梦想的回归。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涵菁内心带着几分的忐忑,陌生又熟悉的城市,对未来的些许不确定,让这个年轻的女孩觉得前路漫漫。但是当她在滚动的大屏幕上看到共青团的宣传时,一瞬间,她觉得自己回到了祖国大陆,是有依靠的。
华东政法大学,大陆学习法律最好的大学之一。在这里,涵菁和大陆的优秀学子一起努力、以一起成长。凭借着小时候在南通养成的严谨学习习惯和不懈努力,涵菁很快便适应了大陆的学习环境,并在大学期间一直荣获奖学金。本科毕业时,涵菁又申请到上海交通大学法学专业攻读研究生,研究人工智能与法学的交叉学科。
“我要去适应未来会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我肯定是要跟其他的学科或是其他的方向是有交叉的,再比如说我将来可能想要发展人工智能,做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的行业,上海交通大学它就是一个融合性的大学,它包含了文科、理科、医科,所有的专业它都在这里。”
(爱在旅行中探索自我)
在上海交通大学,涵菁不仅学习了法律知识,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法学的交叉领域。她认为,未来的法律服务将更多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她要做的,就是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她相信这将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
学习之余,涵菁也积极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华东政法大学期间,她曾担任校图书馆书展策展人-墨云书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策划了一场有影响力的校园展览,并获上海市国家图书日优秀作品。
(策划个展)
除此之外,她还走出校园,拓展自己的学业实践。在法商案例分析大赛中,她带领团队以真实企业为对象,分析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合规路径,融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及公司经营状况,提出经营策略的高难度实践研究竞赛,获得优胜奖。
(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各类活动)
作为校台湾学生代表,她积极组织座谈会、策划台湾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并参加了《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法学院校长论坛》和上海市政协统筹举办的《走进政协——台生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涵菁说,这些经历在丰富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让她感受到了上海的鲜活。2023年暑假,涵菁有机会参加了大陆台联举办的第二届台湾法科学生走进法院实习活动,这让她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多了一些思考。
“这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个机会,因为我们作为台籍学生的话,能够进入到政府机关司法体系当中去实习,在大陆台联没有举办这个活动之前是没有可能性的。这个活动确实给到了我们台籍法科学生非常大的学习收获和一种心理上的展望,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进入到基层治理当中去。”
(在第二届台湾法科学生走进法院实习活动中获得优秀实习生称号)
对于未来,涵菁充满了期待。她希望能够在研究生阶段继续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多的成果。她也希望,将来能深入到基层治理工作中,将自己的所学所得贡献给这片她深爱的土地。当然,她更希望自己能够在上海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继续逐梦。
“我在上海这座城市因为待了4年,像今年已经是到第五年的时间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阶段,上海这座城市真是非常新颖,无论是你到市中心,还是说比较郊区的部分,你都会发现有不同的人文气息在里面。”
这就是涵菁,一个积极向上、快乐逐梦的台湾女孩。她喜欢上海拼搏向上的无穷动力,也喜欢上海随时可以松弛下来的迷人浪漫,无论是思南路上的梧桐、淮海路上的蝴蝶结,还是武康大楼的厚重与现代,在她看来,在上海,一切皆有可能!
听台青打卡新上海 这里有未来 ↑↑↑
1 | |
2 |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