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中华之尺土,有死而已”!

文摘   2024-09-03 08:00   北京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海内外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共纾国难,抗日救亡运动也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从声援抗议、捐财捐物,直至回国参战奋勇杀敌,南洋华侨表现尤为突出,涌现了以陈嘉庚为代表的一大批拳拳赤诚的爱国侨胞,谱写了一首首悲壮激昂的抗日战歌。留存于世的数十首华侨抗日救国歌曲,生动展现了当年海外华侨勇担民族大义的爱国主义情怀。


序曲:告别南洋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翌年又制造“一·二八”事变,屠我同胞、占我家园,激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义愤。南洋华侨通过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募捐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支援祖国,掀起了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序幕。


1935年12月在上海首演的抗日戏剧《回春之曲》,将这一时期南洋华侨的抗日救亡活动搬上了舞台。该剧由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著名剧作家田汉于1934年底创作,音乐家聂耳为剧中插曲谱曲。


▲1934年,聂耳(左)与田汉(右)合影(图片来源:时遂营主编《聂耳图传》,云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话剧叙述一位在爪哇巴城(今印尼雅加达)华侨学校从事教学的爱国青年高维汉,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告别恋人梅娘,毅然回国投入抗日斗争。而插曲《告别南洋》正是他告别南洋时的离别之歌。


再会吧,南洋!

你海波绿,

海云长,

你是我们第二故乡。

我们民族的血汗,

洒遍了这几百个荒凉的岛上。

再会吧,南洋!

你椰子肥,

豆蔻香,

你受着自然丰富的供养,

但是在帝国主义的剥削下,

千百万被压迫着都闹着饥荒。

……

再会吧,南洋!

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

血流着黑龙江。

这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别了吧,我们第二故乡,

我们要去争取这一线光明的希望。


南洋是华侨挥洒血汗、从荒地开辟而成的第二故乡,有着“椰子肥,豆蔻香”的自然供养,但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华侨青年们毅然告别第二故乡的安逸生活,投身中华民族的抗日洪流。歌词饱含着华侨与祖国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拳拳爱国之情。


这部抗日舞台剧于1935年12月在上海甫一公演,即在各界人士中激起强烈反响,又应各界要求一再加演。《告别南洋》也成为南洋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代表歌曲,被广泛传唱。


在淞沪抗战中,也有这样一群告别南洋、驰援祖国的爱国华侨。


1932年1月28日,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驻防上海的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打响淞沪抗战。此时,由北伐军旧部、归侨吴越等人发起的华侨抗日救国义勇军迅速开赴淞沪抗战前线。这支义勇军由来自马来亚、菲律宾、印尼、泰国、缅甸、越南及日本等地的252名华侨青年组成,被编在第十九路军六十一师,战斗在闸北、江湾、吴淞一带。


▲从海外赶来上海参加抗战的华侨义勇军。(图片来源: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编《祖国不会忘记——华侨与抗日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932年2月1日,华侨义勇军在《申报》通电全国称“痛祖国之沦亡”,决心“挽狂澜于既倒”“共赴国难”,“小不丧军人之人格,大不失中华之尺土,有死而已,他所无愿”。字里行间闪耀着炽热的爱国光芒。


▲华侨义勇军在《申报》上的通电(部分)。(图片来源:《申报》1932年2月2日第3页)


在淞沪战场上,这些归侨青年们英勇杀敌,不怕牺牲,忠实地践诺着自己的誓言,有的人最终英勇献身。 


协奏:卖花词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国内人民和海外侨胞。


1938年10月,南洋华侨发起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由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担任主席。从成立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三年多期间,南侨总会带领南洋广大华侨为支援祖国抗战做出巨大贡献。其中包括时间长、范围广、影响深远的筹募救国活动。


▲ 1938年10月10日,陈嘉庚在南侨总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来源: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编《丰碑: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华侨出版社2020年版)


武汉合唱团是由28位爱国青年文艺工作者所组成的,团长是作曲家、著名小号演奏家夏之秋。1938年12月,在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的支持下,武汉合唱团远赴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巡回义演募捐。武汉合唱团的演出以歌咏为主、戏剧为辅,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八百壮士》等抗日救亡歌曲。


▲夏之秋(1912—1993,原名夏汉兴)(图片来源:叶奇思编著《赤子丹心——武汉合唱团南洋筹赈巡回演出纪实》,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版)


▲武汉合唱团在演唱,右一为夏之秋(图片来源:《赤子丹心——武汉合唱团南洋筹赈巡回演出纪实》)


为了扩大募捐范围,南侨总会动员新加坡中小学生走上街头义卖花朵,将售花所得捐献给祖国抗战。陈嘉庚的秘书、华侨诗人潘受(原名潘国渠)为此激昂创作了《卖花词》:


先生,买一朵花吧!

先生,买一朵花吧!

这是自由之花呀!

这是胜利之花呀!

买了花,救了国家。

先生,买一朵花吧!

先生,买一朵花吧!

不是要你爱花,

不是要你赏花,

买了花,救了自家。

先生,买一朵花吧!

先生,买一朵花吧!


歌词简朴感人,充分表达了广大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和赤诚之心。夏之秋十分动容,随即亲自为之谱曲。《卖花词》首次登台,由合唱团江心美女士独唱,效果甚佳,一时传遍南洋各地,将抗日募捐活动推向新高潮。


▲ 夏之秋作曲《卖花词》乐谱手稿(部分)(图片来源:《祖国不会忘记——华侨与抗日战争》)


据当时亲历者回忆,每当合唱团演出完毕时,场下的侨胞都非常激动,泪流满面,纷纷将自己身上的金镯子、金项链、金耳环等首饰摘下来往台上扔,并且高呼爱国口号,久久不愿离去。


武汉合唱团在南洋一年零四个月的巡回义演期间,共举办演唱会130场,发表演讲172人次,共募集抗战救亡资金叻币230万元,相当于当时国币近两千万元,为祖国抗战做出巨大贡献。演出激励了千万侨胞齐襄义举,部分抗战歌曲至今仍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广为传唱。


重音:运输救国歌


1938年10月以后,从香港至广州和广西的两条国际通道均被日军切断,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由于滇缅公路崎岖艰险难行,急需大批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汽车维修员。


1939年,陈嘉庚发动南侨总会组织“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司机和修理工热烈响应号召,分9批回到祖国,投身抗日救国服务工作。


▲1939年,陈嘉庚签发南侨总会通告,号召机工回中国服务(图片来源:《祖国不会忘记——华侨与抗日战争》)


陈嘉庚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欢送机工回国仪式,并在会上发表讲话,赞扬机工是代表千万侨胞出力,要坚持到最后胜利。他还说:“祖国山河可爱,需要爱国青年去保护,你们的责任就是在保卫国家,争取民族的生存。”机工临行前高唱《告别南洋》,奔赴国难。


▲马来亚各地应征机工乘船抵达新加坡(图片来源:《祖国不会忘记——华侨与抗日战争》)


滇缅公路是当时海外援华军需物资的唯一国际通道,全长1146公里,沿途山高谷深,地势崎岖险恶,加之敌机狂轰乱炸,路塌桥断,险象丛生。南侨机工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漫天战火,夜以继日地抢运军需辎重及兵员,组装抢修车辆,培训驾驶和机修人员,历经千难万险,确保抗日生命线的畅通。


▲ 滇缅公路运输沿线——贵州二十四拐处。(图片来源: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编《丰碑: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华侨出版社2020年版)


▲南侨机工在缅甸公路上驾驶的运输车队(图片来源:《丰碑: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在南侨机工中传唱一首振奋人心的歌曲——《运输救国歌》:


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口号,

运输能救国,安全第一条,

车辆的性命,同样的重要,

好好的保养,好好驾,

快把运输任务达到,

再把新的中国来建造,来建造。

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口号,

生活要简朴,人格要高超,

不许赌钱不许嫖,快把烟酒齐戒掉。

开啊!哪怕到处敌机大炮,

宁愿死,不屈挠,

努力保家,忍苦要耐劳,要耐劳。

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口号,

唤醒着同胞,团结着华侨,

不怕山高,不怕路遥,

收复失地,赶走强盗,

把民族敌人快打倒,快打倒。


歌词中道出他们保家爱国、痛击敌寇的坚定决心,以及互助友爱、自律自强的良好情操。在执行任务中,有1000多名南侨机工因战火、车祸和疫疠为国捐躯。抗战胜利后,约有1000多名机工复员回到南洋,留在国内的机工则继续为新中国各项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南侨机工用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马来西亚和中国云南多地建有南洋华侨机工纪念碑,以铭记他们的光辉历史功绩。


▲坐落于昆明西山风景区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图片来源:林少川、郭畅竑主编《赤子功勋民族忠魂——南侨机工图文录》,德宏民族出版社2021年版)


交响:黄河大合唱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此后陆续攻占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等地区。南洋华侨纷纷行动起来,与侨居地人民和盟军一起并肩作战、共御敌寇。


1941年,中共党员、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在周恩来安排下前往缅甸仰光,领导中共在当地华侨组织的革命工作。1942年1月,光未然发起成立缅甸华侨战时工作队,并担任总领队,共有队员70多人,通过宣传演出、后勤保卫,协助中国缅甸远征军对日军作战。


▲缅甸华侨战时工作队青年在曼德勒市街头宣传抗日,走在队伍最前方的是光未然。(图片来源:《祖国不会忘记——华侨与抗日战争》)


1942年2月,缅甸华侨战时工作队在缅甸曼德勒公演《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亲自朗诵,这是《黄河大合唱》在国外的首次演唱。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归侨冼星海谱曲,歌曲旋律激昂,气势磅礴,激励中华儿女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同年4月于延安首次公演,立即轰动全场,随后传遍全国,成为凝聚民族魂的巨大精神动力。


▲ 冼星海(1905—1945)(图片来源:《祖国不会忘记——华侨与抗日战争》)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整个大合唱的高潮部分,光未然用简练的语言、极其生动的意象,勾勒出广阔的抗战场景,烘托出抗日队伍的战斗气势:


(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唱歌)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在缅甸曼德勒市连续演出三场,引起极大轰动,随后又在缅甸的多个重要城镇进行巡回宣传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华侨抗战的士气。《黄河怨》《保卫黄河》等成为当地华侨音乐团体经常演出的曲目。


▲缅甸华侨各界合唱《黄河大合唱》(图片来源:《祖国不会忘记——华侨与抗日战争》)


这一时期,南洋各地的华侨抗日武装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参与到侨居地的抗战斗争中去。如1941年12月南侨总会在新加坡发起成立“星华义勇军”;菲律宾华侨受八路军和新四军鼓舞,于1942年5月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1943年,华侨郭益南等在北婆罗洲(今马来西亚沙巴州)组织神山游击队,进行抗日斗争。


▲1942年5月,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成立,初称“四十八”支队,暗含向八路军、新四军学习之意。(图片来源:《祖国不会忘记——华侨与抗日战争》)


这些广为传唱、历久弥新、催人奋进的音乐华章,奏响海外华侨奋力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强音,团结、鼓舞和激励着无数海外华侨英勇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斗争中,成为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与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卢玉敏,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助理馆员;王华,暨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主任、研究馆员。本文系国家“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港澳台侨卷》(SLHB-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监制 肖静芳 王翔宇 
审核 | 清   风
统筹 | 王彦龙
责编 | 才丽媛
制作 | 郭欣欣


投稿邮箱:daozhonghua@163.com



推荐阅读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取经之路

他出了世上最长的差,历史因他另起一页

收复新疆,左宗棠下了一盘大“棋”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道中华
道中华之美 美中华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