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诗意远方,追寻内心火焰|新学期第一期晌午食堂回顾

文化   2024-09-08 15:20   北京  

9月6日中午,第十八届“良师益友”王焓老师与地学系31位2024级新同学相约蒙楼S818,就科研生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王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科研工作的意义,就如何找到科研的热爱、以及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等问题与大家展开交流,并给予同学们宝贵的建议。



探索人生的“诗意”与“远方”



交流会上,王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对工作与生活的理解。她认为,工作并非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价值、追求“诗意”与“远方”的途径。科研工作也不例外,它不仅能够带来学术成果,更能够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引领我们探索科学的奥秘,感受探索真理的乐趣。王老师鼓励同学们认识到科研工作的价值,并将其作为人生体验的一部分。



追寻内心的“火焰”,点燃科研热情



王老师鼓励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追寻内心的“火焰”,找到对科研的热爱。王老师观察到,与以往的学生相比,当代学生更加注重生活体验,对科研工作的看法也更加多元化。她鼓励同学们找到自己对科研的热爱,并以此为动力,坚持不懈地开展科学研究。她分享了自己在国外求学的经历,曾经为了做科研而放弃了其他生活乐趣,但后来逐渐意识到科研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探索。她鼓励同学们将注意力从论文转移到研究对象本身,去感受科研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用内心的热情点燃科研的火焰。



打破思维的“枷锁”,拥抱无限可能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做高质量、有意义的科研等问题,王老师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了解科研流程和套路,培养自身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在沟通时以平等交流的心态,带着自己的思考和问题;二是在导师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其她同学的科研项目,拓展自己的视野,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王老师认为科研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挑战。她鼓励同学们在遇到困难时,要找到最初的动力来源,并培养自身的自驱力,才能克服困难,坚持走下去。王老师还鼓励同学们打破思维的“枷锁”,拥抱无限可能,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



理性与感性并重,享受科研乐趣



王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她从最初的不喜欢野外工作到逐渐发现野外工作的重要性,最终找到了自己对科研的热爱。她认为,科研是理性的,需要客观的方法和逻辑思维,但同时也需要感性的支持和情感上的驱动,这样才能让科研之路走得更远更快乐。她分享了自己的个人经历,说明感性和理性在科研中的平衡对科研工作的成功至关重要。她鼓励同学们在科研的道路上,既要保持理性思考,又要拥抱感性体验,让科研成为一段充满乐趣的旅程。


此次晌午食堂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科研工作的意义,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道路。相信在王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努力下,他们一定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收获幸福的人生。

一个小时的活动虽然短暂,但同学们收获满满

篇幅有限无法详尽重现。

欢迎感兴趣的同学报名参与下期“晌午食堂”!

“晌午食堂”是地学系研会于2018年初推出的、以午餐会为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其名称灵感源于电影《深夜食堂》,旨在搭建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平台,大家畅谈生活中的所思、所闻、所想,是地学系研会学术品牌“Drink Hour”的系列活动之一。


经过数学期的悉心“经营”,晌午食堂已经吸引众多来宾。导师们以其前沿的视角、广博的胸怀,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学术“大佬”的风采,促进年轻学者的成长

文稿、图片 | 地学系研会学术部

编辑 | 佘王康

 审核 | 卢麾 俞乐 陈亚微

清心地学
魅力清华,多彩地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