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学人》和《气象知识》杂志合作征文啦

文化   2024-10-09 09:00   北京  

1

杂志介绍


12

   《新地学人》杂志

 

《新地学人》是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的学生所创办的刊物,也是目前国内地学领域第一本反映地学师生精神风貌的刊物。杂志创刊于2012年12月,至今已走过近12年的历程。杂志为季刊,内杂志内容包括“地学动态”、“地学风华”、“地学论坛”、“地学风采”四个栏目,内容涵盖了地学新闻活动、师生互动采访、科研成果展示、热点话题讨论、心声写作及图片展示等。经过十几年的成长,杂志已经成为反映地学师生风貌的特色读物,也成为了清华学生办杂志的样例和典范,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目前杂志已经累计出版共37期,欢迎广大师生前往地学系官网或者邮箱浏览电子版!

《新地学人》第35-37期杂志封面


12

      《气象知识》杂志

 

《气象知识》是中国气象局主管、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全国唯一一本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彩色科普期刊。创刊于1981年,《气象知识》杂志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成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行业科普杂志,曾荣获全国“双百期刊”。2017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2020年入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优秀科普期刊目录。2023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普期刊”推荐名单。

9月20日,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暨中国一流科技论文世界影响力评价论坛在京举办,同期发布了 《2024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科普类)目录》。《气象知识》 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热烈祝贺!

2024年《气象知识》第1-4期杂志封面

《气象知识》被收录为“中国核心期刊(科普类)”

2

投稿背景

 

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

被《黑神话:悟空》带火的山西古建筑取景地,竟和天气气候息息相关?

9月秋台风“扎堆”?“摩羯”“贝碧嘉”“普拉桑”……秋台风与夏台风有何不同?

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上有什么气候印记?气象部门如何为古建筑穿上“金丝软甲”?

气候变化影响三星堆人衣食住行?古蜀国有何气候密码?

深秋时节,吐鲁番为何还吹着夏天的风?

小麦为啥“怕”干热风?

台风、东北冷涡、寒潮拥有“身份编号”?

……

与气象科普相关的任何话题,都值得你投稿

关注公众号“气象知识”,来寻找答案吧!

《气象知识》杂志一直秉承着宣传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文化、反对和破除封建迷信的办刊宗旨,积极组织编发了大量公众关注和喜爱的文章,目前杂志开设的“本期关注”“气候变化”“气象万千”“谈天说地”、“气象与农业”“气象与生活”“校园百叶窗“ “趣味气象”等几十个栏目,以其丰富的气象知识、严谨的科学内涵和活泼的办刊风格吸引了大批的读者。

《气象知识》为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作者和读者对象社会大众,尤其是面向中小学生、气象爱好者以及基层的广大气象信息员。为使本刊更加贴近民众、贴近社会、贴近实际,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热忱欢迎气象科普爱好者踊跃为本刊赐稿。

征文活动长期有效,期待您的来稿!

3

征文主题

Weather, Climate & Water: 

A Blueprint For the Future

——2024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主题一:气象防灾减灾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台风、洪涝、干旱、暴雪等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们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公众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提升气象灾害的预警与应对能力,减少灾害的损失。无论是加强社区的防灾韧性,还是推动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我们诚挚邀请您围绕气象防灾减灾这一主题撰写文章,共同探讨如何构建更安全的生活环境,推动社会的长远发展。

主题二: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全球的生态环境,还对经济、社会和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与自然的关系。应对气候变化,既需要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合作。从清洁能源的推广、碳排放的减少到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每一个行动都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我们诚邀您围绕“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主题撰写文章,分享观点、经验与创新思路,共同为应对气候危机、建设可持续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

主题三:水

上善若水。你对水有何感想?请尽情发挥。

4

征文要求

1、请符合两刊办刊宗旨,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科学性和趣味性,内容通俗易懂,语言流畅,尽量不晦涩。


2、来稿全文中文1000-3000字,请尽量提供相应的原创科普图片、照片3-5幅。


3、对于新奇的气象事件,请注明出现时间、地点,或参考文献。


4、应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称(或职务)、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5

征文对象

所有读者


6

稿酬设置

1、科普供稿一经录用,将同时刊登在《新地学人》杂志和《气象知识》杂志,获得双份稿酬

2、文章发表后,将获赠《气象知识》杂志和《新地学人》杂志样刊各2册

7

投稿方式

请将稿件以WORD形式,发送至

邮箱:xdxr@mail.tsinghua.edu.cn

邮件主题为“征文”,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

附件命名为“征文题目-姓名-邮箱-手机号”。

来稿一律不退,4个月未刊用作者可自行处理

投稿长期有效,无截止时间

知识扩展:认识一位气象学家


 

气象学泰斗:叶笃正先生

2003年5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决定向叶笃正授予世界气象组织的最高奖——第48届国际气象组织奖,对于中国以及中国气象界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给叶笃正的奖状上写着这样的评价:“此奖确认叶笃正在基础和应用两个方面的重大贡献,包括:创立青藏高原气象学;发现大气环流突变;提出能量频散理论;开创全球变化及对可持续发展、有序人类活动和对全球变化影响适应的研究;建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促进国际合作和该领域中许多杰出轻年科学家的培养。”

2003年的《世界气象组织通报》说:“正是叶笃正提出了进行大气化学研究的必要性,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思想,如全球变化的可预报性、气候和生态敏感带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作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的主席,他把所有与之相关的学科结合在一起,确保了全球变化研究在中国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清华大学地学系

《新地学人》编辑部

2024年10月9日

供稿|《新地学人》编辑部

编辑| 李申奥

审核| 卢麾 俞乐 陈亚微

清心地学
魅力清华,多彩地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