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产品销售的对象当做对手,还是队友?一直以来都是汽车后市场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今天,我们就给诸位汽后从业者捋一捋。
智人能走出非洲,吃光当时所有的大型生物,从而制霸全球,靠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配合紧密的分工合作。
电影《流浪地球》中,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出示的百万年前原始人的一节愈合的腿骨,说明互相协作是已经深深地埋在人类的基因内;凡是不愿意合作、索群寡居的人类要么被野兽吃掉,要么因为生病得不到照顾英年早逝,基因根本流传不下来。
而汽车后市场,按理是一个紧密合作才能生存发展的行业,因为汽车制造业就是如此,几万个配件,几千个供应商精诚合作,才能保证一辆汽车能够正常驾驶。
但在汽车后市场,充满了尔虞我诈和翻云覆雨,尤其是汽配商与修理厂之间的关系,更如雾里看花,让人不明就里。
两个常见案例
是汽修厂与供应商冲突的缩影
案例1:
某个小众机油品牌因为竞争压力,将市场目标放在县市,因为这里竞争不如一线城市激烈,定好所谓“赋能”策略(就是帮修理厂做机油锁客的活动)后,开始以授权加盟的形式在县城招商。
刚开始招商策略定得比较保守,说是有3公里的商圈保护,第一批门店将信将疑地换门头后,厂家倒也尽心尽力,花了不少精力和费用帮门店引流上,也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
但当效果起来后,机油厂家便遍地开花,到处放货,甚至非加盟修理厂拿到的机油比加盟门店还便宜。搞得刚开始加盟的门店怨声载道,感觉被背刺。
因为县域城市汽车后市场与一二线城市有个本质的不同,就是熟人市场。新车增速缓慢,车主群体相对固定,各种人情世故关系交织。诚信是县域修理厂必备的经营基础,而当换了小众机油品牌门头的修理厂卖的机油比隔壁修理厂要贵时,你猜他的车主客户会怎么想?
后面结果自然是鱼死网破,以加盟修理厂纷纷换门头,该品牌机油在当地消失为结束。
案例2:
一家修理厂一直在一家汽配商那里拿货,合作了很多年,修理厂对汽配商还是比较信任的,直到有一天一位车主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一个前轮轴承来门店更换,结果换后不到一个月轴承坏了。
车主找门店扯皮说是安装问题,因为网上商家保证是正品;门店说是质量问题,正在纠缠不休时,车主打了网上商家的电话,让商家跟门店对质,可狗血的一幕出现了,原来网上的商家就是修理厂的供应商。
虽然事件以商家赔了一个原厂轴承,门店免费重新安装告终。但从此之后,这个修理厂就再也没到该汽配商拿货了。
这两个案例是不是很熟悉?
因为这不是偶然,是千万个汽修厂与供应商之间冲突的缩影。一直以来,汽修厂和供应商一直处于这种互相合作、又相互背刺的纠缠中。
剪不断理还乱
矛盾追溯到上游工厂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来自厂家的压力,另一个来自信息差优势。
先看厂家的压力:
厂家的压力在于各方利益冲突,其与经销商的矛盾,相较经销商与修理厂有过之无不及。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比宫斗戏还精彩,特别是汽车后市场,简直是修罗场,几乎每年行业内都有各种“拉黑白横幅”事情出现。
最具代表的便是汽车易损件厂家与经销商的严重对立,拆解原因,不外乎有两个。
第一个自然是因为利益关系。
厂家要达成目标,要么是市场占有率,要么是利润。但汽配和其他商品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它具有安全属性。而市场开发广宣与收获之间有着非常长的滞后期,有的甚至长达3—5年乃至更长时间,即每年投入巨额的市场开发成本,实际上在客户心智中连水花都不会冒一个。
有的厂家是真不明白这个道理,只知道我投多少钱,就得赚多少钱回来,看重的就是一个投资回报率;拿着快消品的贸易逻辑生搬硬套,完全不知道这投入符合飞轮效应:刚开始可能投入很大,可越到后来越轻松。
但刚开始投入感觉没效果就不投了,这个市场就永远不属于你。
有的厂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专门忽悠新手小白,说得非常高大上:给你三个月账期,还把价格给你放到底,但我只要销量。
新手小白听到这句话可能就已经感动得泪眼婆娑,但实际上呢?给你的账期是正常操作,价格也不会便宜到哪里;但关键最值钱的只属于厂家才能做的营销支持,却被他轻描淡写地带过去了。直到货到了手里,才知道销售成本完全高到经销商无法承受。
厂家前端投入大的厂家,经销商业务员基本不用怎么销售就能把产品卖给修理厂。而前端投入不大的厂家,经销商业务员说破了嘴皮子,跑了无数次,也打不开修理厂的大门。
第二个是市场的反馈。
德内拉·梅多斯在《系统之美》一书中指出: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调节机制越远,反应就越差,就好比一台热水器,离水龙头越远,尽管你开了热水龙头,但在很长时间内依然是冷水一样。
汽配厂家,特别是油电轮厂家,一般采用代理制,一级级代理下去,好处是简单不费脑,也省钱;但缺点有两个:第一,到终端消费者手中价格偏贵;第二,对市场反馈慢,因为厂家的货看似销售出去了,但实际上货都压在各级别经销商仓库里,市场根本就没有反馈。
这两个缺点在上个时代没问题,但现在还这样做的厂家,怎么被对手干掉的都不知道;就好比诺基亚一样,我们什么都没做错,但是输了,不是输在产品,而是输在对市场反馈速度上,“快鱼吃慢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两个原因影响下,不少厂家宁愿背刺经销商,被经销商戳脊梁骨,都要采取多重渠道销售产品,不这样做的成本极高。反而做了没什么成本,顶多经销商难受而已,还是得捏着鼻子合作。
再看信息差优势:
有厂家的以身作则,经销商自然依葫芦画瓢,对汽修厂也并不客气。90%的汽配经销商在能多赚钱的情况下,绝对要多赚,而不是告知修理厂真实情况。
说句黑色幽默的话,尽管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很多年,但汽配依然存在很大的信息差,越是豪车配件越明显。
前段时间,笔者一个合作辅导的门店要一套保时捷卡宴发动机线束,首先是上某汽配撮合平台上找,结果得到3个报价,原厂13000、品牌8000、拆车件5000。
可实际上原厂4S报价才11000多,而拆车件最终以2100元的价格通过传统渠道搞定,可见水分之大。而像这样的事情我遇到不止一两次,而是很多次。
就这样的信息差优势,又怎么不能让汽修厂有所忌惮呢?
而现在的情况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汽配销售的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传统燃油车和豪车,库存越多,可能亏得越多,谁也不敢多备货,都在去库存。
而新能源售后呢,连4S店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多少业务流到市场上?
汽后风云正激荡
汽配商三个事实需要正视
现在是汽后风云激荡的几年,也是雾里看花的几年,我认为到了供应商应重新审视与修理厂的关系,大家抱团取暖共同进退的时候了。
往后的日子,我觉得供应商无论愿不愿意,都要正视以下三个事实:
1、供应商不能既要还要
自己定位为供应商,就好好优化自己的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为门店赋能,不能既要还要,即想做裁判,又想当业务员。
前几年许多油品经销商受到厂家洗脑,纷纷下场试水油品厂家推出的所谓加盟连锁;可据我所知,就没有不赔当裤子的,开几年赔掉一套房的也不在少数,很多都是捏着鼻子认了,没爆出来而已。
门店经营和配件销售完全就不是一回事,不是简单的算术题。因此,供应商就不要一山更望一山高,吃着碗里想锅里的想法,认认真真地做好服务才是王道。
2、修理厂是弱势群体
作为供应商,无论你怎么样定义汽修厂,有一点是不变的,即修理厂一直是弱势群体。
作为一个事关安全的特殊行业,市监、安监、环保、交通、税务、劳动等,谁都能拿捏一下,又加上信息不流通,修理厂看似毛利很高,其实落到手里并没有多少,况且运营成本同样高。
开店一年缓不过来,这个店大概率就要黄了,生存真心不易。加上还有不少外行挤破头往里钻,还有整个维修市场的萎缩,导致生意越来越难做。
3、合作共赢
供应商和修理厂现在的关头,应该放下囚徒博弈心态。特别是供应商,应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用心做好服务,眼高手低不可取。
现在优秀门店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做好分内事情、不背刺外,还渴望供应商提供产品之外的服务,包括信息支持、培训辅导等等,真正能帮到修理厂,而不是做些表面功夫。
嘴里全是赋能,暗地打几闷棍,这样的供应商谁都不喜欢。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信誉攒起来不容易,垮掉可太快了,珍惜自己的羽毛,就是珍惜自己的事业。
双方应精诚合作,才能共赢,毕竟生意做一时,事业做一世,老了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可不好受。
如果你有意向成为快准车服的客户,
请登录:www.kzcf-auto.com
如果你想成为快准车服的合伙人,
请拨打全国加盟热线:173-6966-2256 / 400-969-6661
加入我们
请发送简历至邮箱:zhaopin@kzmall.cn
活动合作、媒体报道
请联系邮箱:husq@kzmal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