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大事的,都洞察人性

文化   职场   2024-09-30 11:59   北京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 越是高级人才,越看底层思维 ·
01
在我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有知识的人一般喜欢去做官的,而做官是一种管理和服务的工作,然而,一些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又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情结。

2022国考报名人数达2026060 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1.4万人,增幅34%。其中1837759人通过审核,初步拿到2022国考的“入场券”,过审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3.5万人,平均竞争为59:1,略高于去年的54.5:1。

这些数字其实就是证明!

在欧洲的中古时代,知识通常是由僧侣阶层掌握的,他们代表着道德上的高地。

上帝创造的伊甸园里面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之树,另一棵是知识之树,而上帝所禁止人们偷吃的恰恰是那一颗知识之树的果实。因为吃了知识之树上的果实,人们就能够明辨是非,从而拥有聪明才能和智慧。

上千年来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使国人虽然讨厌“恃物/权傲才”的人,但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对于恃才傲物、傲权的人却非常宽容,甚至有许多赞赏和推崇。

譬如,对于李白这样的天纵奇才、大名鼎鼎的超级名人,其嘚瑟甚至狂妄,可是人们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李白戏弄高力士、唐贵妃这样的皇亲国戚的故事被编成戏剧、评书而被千年传唱。
在这种文化下,一些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很少考虑如何去与人相处,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心里形成了一种比较“扭曲”的观点:
有知识的人就应该张扬,说的话只要是对的就不需要照顾听者的感受,要不就是听话的人有问题,没有雅量、心胸狭窄等等。
02

当年20岁的咸丰皇帝继位后,为显示自己的胸襟和明君气派,下诏“求言”。


以谨慎闻名的湖南年轻、耿直的老实人曾国藩就信了,然后很真诚的直指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并且将自己的折子送回老家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传阅,以显示自己是一个有立场的人。


他的折子核心意思是批评咸丰皇帝的三大不是:


一是见小不见大,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他批评皇帝有“琐碎之风”,“谨于小而反忽于大”,天天把精力用于挑大臣们礼仪疏漏之类的小毛病,苛于小节,疏于大计,对派往广西镇压起义的人员安排不当。


二是“徒尚文饰,不求实际”。

鼓励大家进言,大家提了不少意见,其中有些是很有见解的,可是结果却都被批成“毋庸议”仨字而已,没有一项落实。


三是刚愎自用,饰非拒谏,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看到这样的建议,你什么感触?相信普通人看了也会十分恼火,更不用说年轻气盛、想沽名钓誉的小皇帝了。

关注视频号听免费直播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疏上,帝览奏大怒,摔诸地,立召军机大臣,欲罪之。

咸丰皇帝真想治曾国藩的罪,无可奈何其他大臣苦苦求情,更重要的是咸丰皇帝不愿意落下气量窄小的评价。

可以看出,虽然咸丰皇帝最终没有因为这个奏折治曾国藩的罪,但是在其心中却对“曾国藩”有了成见。

除了给皇上的折子,在社会上和工作中的曾国藩也是这样,最终,“愤青”曾国藩变成了“孤家寡人”。

后来他母亲去世时,曾国藩请假回家守孝三年。在这三年中,他不断自省和反思,并对世态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最终,他改变了自己,这才有了后来的“外圆内方”、成就一番事业的曾国藩。

他认识到,在短时间内,仅以一己之力很难去改变整个社会的陈规陋习,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也必须与大部分同僚、上下级之间建立相对和谐的关系,才能使自己有机会去实现个人的抱负。

同时,他还认识到,如果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与各式各样的人物建立好关系,虽然他仍然有自己内心坚守的原则与底线,但是在外在表现上已经不是那样咄咄逼人、非黑即白了,而是去适应、去利用各种资源与人脉,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伟大目标。

03

小孩子们看电影和电视的时候总爱问:那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在他们眼里,世界上的人是可以泾渭分明地分出好人和坏人的,但这种幼稚的认知在社会上时则会处处碰壁。


从人的成长来看,作为一种动物,人无疑是弱小和珍贵的。所以人类拥有了所有动物中最长的被庇护成长的时期,从婴儿到大学毕业这十几二十年的过程中,人们都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怀”下生活、生存,这个时候的年轻人看到的世界其实不是真实的世界,是我们成年人为他们创造出来的、过滤过的“美好“世界。


所以当大部分年轻人走向社会的时候,会对现实有“天真和幼稚”的预期,但当看到真实的社会的时候,他们就会愤世嫉俗,当看到社会上的阴暗面的时候就会恨之入骨,当看到与自己年幼无知而“假想”出的世界不一样时,就感觉”三观“崩塌了。


但成年人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想象而变得更加美好,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的改变才会如意起来。

报名后联系微信号:511956894 领取课件并入群

作为有志于成为专家的人们,需要尽早摆脱“天真和幼稚”状态,不要认为社会是非黑即白,不要以直言为荣而不考虑交流对象的感受,不要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就应该受到重视而相信社会不会沧海遗珠,不要认为前辈有义务帮助你而让你不顾起码的礼貌。


你还应该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而且每个人都有各自性格上的弱点和好恶,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致使其看世界的角度都会有所不同,因而,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并与你所在环境的各个成员友好相处,而不能自认为整个社会对你都不友好,从而将自己的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


许多有才华、志向的人就因为陷入这种无休止的斗争中不能自拔,最后自己成为了社会的冷嘲热讽和批判者,而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建设者,这样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才华,而且也让自己失去了很多得以成长的机会。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认为:“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领导者需要灰度,专家也要能够容忍这个世界的灰度。灰度既不是黑,也不是白;既不是对,也不是错;既不是好,也不是坏;是一种融合体,而不是走极端。


灰度思维既不是“非白即黑”的反向思维,也不是“白加黑”的并存思维,而是“黑白融合”的和合思维。


任正非曾经说过:“在变革中,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个人的努力和有价值的实践都极其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够与自己所在的环境建立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其他人有意无意施加的阻力就可以让你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而个人也会陷入无尽的斗争和冲突中走不出来,甚至可能成为怨天尤人的怨妇一般。


04
你也许会想“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

没有人可以做到让人人喜欢自己,作为一个想成为高手的人而言,你不必去学习那些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的技巧与方法。

实际上,也只有那些真正有自己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人,才能真正地赢得人们的尊敬。但每个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应该学会洞察人性、理解人的弱点和缺陷。

达尔文曾经说:

“我们必须承认,尽管人类有着所有的高贵品质(具有对最为卑劣的人的同情心,具有善心,不仅仅对人,还延伸到最为卑微的生物;具有上帝般的智力,渗透到太阳系的运动和构成),但人仍然在他的身体里承载着出身低微(注‘来自于动物所抹不掉的烙印’)

譬如,每个普通人的内心深处都会妒忌、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而因循守旧,哪怕明明知道自己观点不正确,也要坚持和固执等。”

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人性弱点,为了完成我们的目标,我们需要承认这些弱点并勇敢面对它。
当你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要去激发人性恶的一面,而是创造让“善”发挥的环境,只有这样你才能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歌德说“希望其他人能同我们相协调是非常愚蠢的,我从来没有这样希望过。

我总是把每个人都看作独立的个体,我努力去了解他的所有特点;但是从他们那里,我从不希望获得进一步的同情。这样一来,我就能够同每个人交谈,并因此获得不同性格的知识和控制生活所必需的圆滑机敏。”

虽然我对卡耐基那句流传甚广的“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一直持怀疑态度,但这无疑从侧面说明在全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要想有所成就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别忘了发明情商的丹尼尔•戈尔曼也是一个美国人,这说明,即便在美国的任何领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流相处时让人感到舒服,并赢得人们的认可与信任,也是想要有所成就的基础。


05
工业革命开始后,知识则越来越摆脱它的道德属性,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尤其是改造世界的一种有力武器,甚至人们认为有用性成了知识的唯一属性。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分工理论,其中暗含的其实是互相服务的概念:专业分工,用经验和知识提升效率;互相交换、相互服务,社会的整体效益提升。


所以,真正想要有所成就的人,还要有自己的专业是为他人服务的理念,不要陷入“我专业,我很牛”,甚至我专业别人就要迁就我、理解我的怪圈中。

在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这档节目最火的时候,主持人孟非经常调侃:作为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嘉宾有什么需求都尽量去满足——你要唱歌就唱歌,想跳舞就可以跳舞,想变魔术、耍武术节目组都尽量提供方便。既然是服务类节目,当然得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没参加过《非诚勿扰》,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跟说的那样真诚地去为参与的嘉宾服务。即使现在没有当年那样如日中天,但是大部分电视台的服务意识也不强,潜意识里:我这么有名,邀请你来上我的节目就是给你脸了,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不仅仅是电视台有这种思维,许多体制内的机构大都是这种潜意识的想法,甚至许多民营的机构、路边小店的老板也都有这种权利和管理思维。具备各领域专业知识、实践经验、思维方法的各领域的专家们,其实何尝没有这种潜意识的思维呢?

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真正有价值的专业人士,在现在的环境下就必须拥有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而且,服务别人并不丢人,这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在通过自己的知识、智慧和劳动服务其他人,其服务的形式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过其他形式(如参与产品等)间接去服务。

然后,真正的服务,一定不会是站在专家的立场上的服务,而是要从用户角度出发,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这是一种大部分专业人士欠缺的能力和意识,这里面也涉及许多知识、方法和工具,值得下工夫去学习与实践。(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 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

企业知识管理实施与知识库构建的方法论课程,田志刚一对一辅导


该文内容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京东购买。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 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

@关注知识管理中心公众号:KMCenter

发送“1”可以获取大量高效学习、企业知识管理、个人成长文档、PPT

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
从事知识管理的研究、咨询和培训工作,为组织和个人知识管理提供服务,分享知识管理领域的观点和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