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如何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文摘   2024-08-27 10:02   四川  

如何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展现出愈发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深入剖析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之间的紧密关联及互动机制。志愿服务凭借其自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等特质,能灵活深入社会各个维度,成为解决多元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融合面临诸多挑战,如志愿服务本身存在可持续发展困境,包括资金来源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等;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实际需求的精准匹配度不足,有时难以切实满足特定场景的治理要求;且志愿服务的管理与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合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有效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应强化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为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创造良好条件并提供有力激励。同时,要着力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相关培训与教育,使志愿者具备更专业的能力与素养以应对复杂治理任务。还需强化社区在其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社区的地缘优势。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也至关重要,加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与志愿者之间的协同合作与沟通交流。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等,可提升志愿服务的效率与覆盖范围。总之,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意义重大,对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未来需持续深入探索和完善融合路径与机制,以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

一、引 言
     在当今社会,社会治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和多元的需求。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迁带来了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如人口老龄化、社会矛盾凸显、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已难以全面有效地应对。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的体现,正逐渐成为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志愿者们凭借着对社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积极投身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中,为改善社会状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作用。

    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广泛的资源和力量支持,还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志愿者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的协同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参与度的提高,人们对于社会治理的参与意愿也日益强烈。志愿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使他们能够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要实现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措施。本论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一)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
    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在社会治理的广阔领域中,志愿服务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志愿服务能够填补政府服务覆盖不到的一些角落和缝隙。政府的资源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志愿服务者们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深入到那些细微之处,关注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和问题。比如为偏远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支持,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这些都是政府服务可能难以全面顾及的方面。
    其次,志愿服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志愿者们可以根据社会的即时需求,迅速组织起来并开展行动。在突发公共事件或紧急情况下,志愿服务团队能够在第一时间响应,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他们可以灵活调配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治理需求。
    再者,志愿服务能够带动社会风尚的积极转变。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和榜样力量,能够激发更多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这种积极向上的风气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通过志愿服务,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培养了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
    此外,志愿服务还可以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志愿者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他们在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理解,打破了隔阂和偏见。这种交流融合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多元包容发展,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治理为志愿服务提供平台和环境
    社会治理在志愿服务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适宜的环境。
     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志愿服务搭建了稳固的运作平台。通过明确的治理架构和规范的制度安排,志愿服务能够更好地明确自身定位和目标,在有序的框架内开展活动。政府、社会组织等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引导和协调作用,为志愿服务的组织、策划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各种社会治理主体积极整合资源,为志愿服务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得志愿服务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
     社会治理所营造的良好社会环境,也为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一个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会更高。社会对公益事业的重视和倡导,让志愿服务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同时,社会治理过程中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挖掘和拓展,也为志愿服务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方向,使其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

    而且,社会治理的不断推进,也在促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随着社会治理要求的提高,志愿服务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要求促使志愿服务更加注重培训和学习,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此外,社会治理中信息的流通和共享,也有助于志愿服务更好地把握社会需求和动态,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和内容。在社会治理的大环境下,志愿服务与其他社会力量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总之,社会治理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推动着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当前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融合面临的挑战
(一)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问题
    志愿服务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其面临着一些可持续性问题。
     资金不足是制约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如交通、物资、培训等方面的费用。然而,单纯依靠志愿者的个人奉献和少量社会捐赠可能难以满足长期稳定的资金需求,这就导致一些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资金短缺而面临困境,甚至难以为继。
    志愿者的流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尽管有很多人怀着热情参与志愿服务,但长期坚持下来的比例并不高。这其中既有个人生活和工作变动等客观原因,也有志愿服务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职业发展规划等主观因素。志愿者的频繁流动使得志愿服务组织难以积累经验和保持稳定,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果的延续性。

    此外,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很多志愿者可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服务需求时,可能会力不从心。而专业培训的不足和更新不及时,也会限制志愿者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志愿服务的成效和可持续性。
     同时,志愿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也有待提高。尽管志愿服务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但在一些情况下,仍然存在对其理解不够深入、支持力度不足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可持续性问题,是确保志愿服务能够长期、稳定、高效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个人等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二)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方面,社会治理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但志愿服务的供给有时未能及时跟上这种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如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服务需求、数字鸿沟问题等。然而,志愿服务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迅速地针对这些新兴需求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导致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的资源分布与社会治理重点区域和领域的匹配度也不尽人意。某些地区或领域可能对志愿服务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但志愿者资源和服务项目却相对集中在其他地方,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这种不匹配会削弱志愿服务对社会治理的实际助力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再者,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在理念和目标上的协同性也有待加强。有时志愿服务可能更侧重于个人的爱心奉献和情感满足,而对社会治理整体目标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从而导致在行动上与社会治理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
    此外,信息沟通的不畅也影响了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需求的匹配度。社会治理相关方对志愿服务资源的了解不全面,志愿服务组织对社会治理的具体需求掌握不准确,这都使得双方难以高效对接和协同合作。
     为了提高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需求的匹配度,需要加强对社会治理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引导志愿服务更加精准地投向需要的地方;同时,要强化志愿服务组织与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行动,以实现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

(三)志愿服务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不完善
     志愿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其管理和协调机制的不完善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管理方面,一些志愿服务组织缺乏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这导致在具体运作中容易出现混乱和效率低下的情况,例如任务分配不明确、责任难以落实等。同时,对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等环节也可能存在漏洞,无法确保志愿者具备足够的素质和能力来开展高质量的服务,也难以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协调机制的不健全也表现明显。不同的志愿服务组织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渠道,各自为战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一些大型的、跨区域的志愿服务活动难以高效开展。而且,志愿服务与政府部门、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之间的协调也不够顺畅,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

     此外,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也不够完善。无法准确衡量志愿服务的效果和质量,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难以得到及时的收集和处理,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持续优化。
    另外,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信息的不及时更新和共享,使得志愿服务资源的调配不够灵活和高效。
    这些管理和协调机制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成效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以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促进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强化政策支持
    为了推动志愿服务更好地发展并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强化政策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全面系统的志愿服务政策体系。明确志愿服务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为其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在资金方面,政策应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扶持。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志愿者的培训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的运营等。同时,制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对志愿服务进行捐赠,增加资金来源渠道。
    政策还应注重对志愿者权益的保护。确保志愿者在参与服务过程中的享有相应的保险、安全保障等权益,消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和支持政策。简化注册登记流程,为其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其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政策激励,促进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此外,政策应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其他方面的有效衔接。比如在教育、就业等领域给予志愿者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加分、优先录用等,以体现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和鼓励。
     而且,要建立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志愿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变化,及时对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始终保持适应性和有效性。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为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刻不容缓。
     首先,要加强志愿者的专业培训。针对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项目,制定系统的培训课程,涵盖专业知识、技能技巧以及沟通协作等方面。通过定期培训和持续教育,不断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服务。
    建立专业人才库,吸引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加入志愿服务。比如医疗、教育、心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的专业能力能够为志愿服务带来更高的质量和效果。
    与志愿服务组织与专业机构、高校等开展合作。借助这些机构的资源和优势,为志愿者提供更深入、更前沿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同时也有利于开展具有较高专业要求的志愿服务活动。
    注重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制定明确的服务流程、质量标准和行为规范,让志愿者在服务中有章可循,保证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服务需求和趋势,更精准地调配资源和安排服务;利用在线平台提供便捷的培训和交流渠道。
      还要建立志愿服务的专业评估机制。对志愿服务的效果和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促进志愿服务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以上举措的综合实施,全面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三)加强社区参与
    社区是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加强社区参与对于志愿服务的发展意义重大。
     要积极营造社区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通过社区宣传、教育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和理解,激发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社区居民意识到志愿服务对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志愿服务的社区文化。
   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平台,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沟通和参与渠道。这个平台可以发布志愿服务项目信息、招募志愿者、组织培训等,让社区居民能够方便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机会,也便于志愿者更好地了解社区需求。
    鼓励社区居民以各种形式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局限于亲身参与服务活动,还可以通过提供资源、出谋划策、宣传推广等方式为志愿服务贡献力量。比如,社区中的商家可以提供物资支持,有专业技能的居民可以开展培训讲座等。
    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根据社区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涵盖关爱老人、儿童教育、环境保护、文化活动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和兴趣,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加强社区与志愿服务组织的合作。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将专业的服务引入社区,而社区可以为志愿服务提供场地、人员等支持,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
    建立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社区居民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进一步提升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荣誉感。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全面加强社区参与,让志愿服务在社区中蓬勃发展,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和便利。

(四)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为了确保志愿服务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社区等不同主体之间建立起沟通协调的桥梁。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工作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各方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共享,使大家能够对志愿服务的现状、需求和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在志愿服务组织内部,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职责和分工,形成科学合理的协调运作体系。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建立资源协调机制,对志愿者、资金、物资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需求,及时将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比如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与民政部门合作关爱弱势群体等。通过协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协调平台,实现志愿服务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志愿者、服务对象和相关部门都能通过平台及时获取信息,便于协调工作的开展。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志愿者、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信息对协调机制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其有效性。
    培养专业的协调人才,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协调手段和方法,保障志愿服务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协调机制,为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五)利用科技手段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利用科技手段对于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搭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志愿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志愿服务项目信息、报名参与活动,服务对象也能更轻松地发布需求。信息平台还可以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精准匹配,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志愿服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为制定个性化的志愿服务方案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也能更好地评估志愿服务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策略。
    开发智能志愿服务应用程序,为志愿者提供实时的指导和帮助。比如提供路线导航、服务流程提醒等功能,使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开展一些创新性的志愿服务培训。让志愿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服务场景,提高培训效果和实践能力。
     社交媒体也能成为推动志愿服务的有力工具。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同时,志愿者之间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
    远程通信技术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使志愿者能够为更远地区的服务对象提供帮助。例如开展远程教学、在线心理咨询等服务。
     科技手段还能实现志愿服务资源的高效管理和调配。利用智能管理系统,对志愿者、物资、资金等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积极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和方式,为志愿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结论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社会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可以为志愿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其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能够使志愿服务更加高效、精准地满足社会需求;加强社区参与,能让志愿服务扎根基层,切实服务广大民众;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避免资源浪费和混乱;利用科技手段,则为志愿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当这一系列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志愿服务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它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增进社会和谐;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创新与发展;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以及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持续不断地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组织建设;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不断优化协调机制和利用科技手段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要坚定对志愿服务的信心,充分认识到其价值和意义。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让志愿服务之花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打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作者:孙红雷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志愿服务队 队长




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者


声明: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稿邮箱:njsg666@126.com

志愿视点
志愿视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及新时代志愿服务宣传报道新媒体平台。 投稿邮箱:njsg666@126.com。备注:无稿费补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