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一路繁花一路歌!

政务   2024-10-21 20:59   安徽  

一路繁花一路歌
——近年来我市文艺工作综述

  文艺是时代与理想的风雅颂,演奏华美的乐章,谱写时代的芳华。

  近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全市文艺战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用心用情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服务宣城高质量发展贡献文艺力量。

“艺术乡村”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千秋村。(资料图片)

新答卷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我市文艺工作者高举时代精神火炬,把握时代跃动脉搏,以文艺精品书写时代答卷,展现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担当作为,展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
  成绩,沉甸甸;荣誉,亮闪闪。
  2023年,我市3件作品获第十六届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首次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创历史最好成绩;3件文艺作品获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获奖数量、质量为历届之最。自2019年以来,每年均有作品入选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项目。
  创作精品力作,讴歌伟大时代。
  多年来,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地区经济社会新变化、富有新时代内涵新生活、展现人们精神新风貌的现实题材进行创作,歌曲创作水平稳居全省前列。
  2019年以来,在省音协组织的年度原创歌曲评选活动中宣城市作品获奖比例均在20%以上,《纸上花》《我和幸福有个约定》等9件作品登陆央视音乐频道等全国性平台。

大型皖南花鼓戏《青檀魂》演出剧照。(资料图片)
  皖南花鼓戏,是宣城的一张靓丽名片。针对皖南花鼓戏濒临失传的状况,2019年起,我市每年从文化强市建设专项资金挤出一块,实施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已实施6期扶持38部小戏,成效初步显现——
  2020-2022年,每年一部大戏入选省孵化计划;大戏《青春·李夏》、小戏《逆行者》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占全省入选数量三分之二;2023年大戏《青檀魂》、小戏《还猪》《红色家书》等参加3项全国性展演;2024年小戏《还猪》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名单。
  繁荣文艺创作,激励引导政策是重要保障。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层面出台了《中共宣城市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市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层面出台了《宣城市促进文艺繁荣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关于推进艺术化宣讲常态长效的实施意见》《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扶持办法》《宣城市原创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办法(试行)》等。
  目前,敬亭山文学艺术奖已实施五届10年,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获省以上文艺奖项配套奖励、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化宣讲比赛等已连续实施六年,支持市文艺家协会打造“一会一品”扶持政策已连续实施五年,宣传宣城网络文艺奖励和新加入全国文艺家协会创作支持政策已实施一年。2018年以来累计支出奖补资金1100多万元,给予奖励支持的作品达869件。
新成效



艺术化宣讲“声入人心”

  “中华历史——”“几千年。”
  “光辉的业绩——”“说不完。”
  清脆的快板声中,一句句字正腔圆的台词从广德市文化馆一楼的小剧场里传来。循着抑扬顿挫的语调走进剧场,文艺宣讲志愿者廖志洲与搭档正在绘声绘色地进行艺术化宣讲。
  2020年7月,广德市利用文化中心小剧场打造品牌文艺志愿服务项目——群文书场,每周五晚7点,廖志洲在此驻场演出。只木桌一张、方帕一条、醒木一块,小小一方天地,却能道出大千世界。台上演员滔滔不绝,台下观众掌声阵阵。
  理论宣讲遇见文艺表演,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自2019年起,我市每年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化宣讲比赛,目前累计推出60件优秀作品。2020年10月,省委宣传部在宣城召开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推介艺术化宣讲工作经验,后被命名为“农村思政大舞台”在全省推广。
  文艺搭台,理论唱戏。2020年以来,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主题,累计调动文艺志愿者近6000人次,组织艺术化宣讲基层行活动600多场,受众达24万人次,真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主题活动均覆盖宣城市所有乡镇(街道),涵盖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学校、军营等各种类型,具体到每场活动,安排若干个戏剧、曲艺类节目。

党史学习教育艺术化宣讲基层行走进宣州区西林社区。吴舒婷 摄
  特色做法,引来中央多家主流权威媒体纷纷聚焦——
  2020年6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讲好理论,也能圈粉》,讲述了艺术化宣讲志愿者廖志洲的故事;2021年7月20日,新华社客户端刊登《宣城: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报道宣城市党史学习教育艺术化宣讲活动成效;2023年3月13日,人民网刊登《安徽广德:歌舞曲艺上舞台 理论宣讲活起来》,报道广德市文艺小分队进基层宣讲的事迹。
新图景



艺术乡村建设“向美而行”

  在宁国市港口镇西村,天地间铺展着一幅恬静优美的“大油画”。
  湛蓝的天空下,是层林尽染的三面山峦,一望无垠的金色麦田,野花簇拥的乡间小路,红瓦白墙的错落民居。
  走在乡间小路上,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大大小小的铁柱、铁罐拼接成为动物造型的烧烤架,铁片和煤气罐经过焊接变成形状各异的花器,路边的野竹摇身一变成为风雅别致的小景观,路灯以杂而不乱的钢筋为灯柱、废弃不用的啤酒瓶为灯罩……艺术装置,让人目不暇接。
  2016年,西村将景观系统和村里的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了“遇见童年的自己”这一主题,邀请专业团队在村庄外墙创作3D童趣主题彩绘画,瞬间“吸粉”无数。
  一个村庄就是一道艺术风景。
  自2018年开始在宁国西村等地探索艺术乡村建设路径,2021年起将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至24个村(包括延伸培育村),着力打造“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品牌,用文化和艺术因子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
  三年来,全市累计协调各方投入资金达2.1亿元,实施艺术化改造项目61个,新建项目69个,修复徽派民居79幢,建立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展示馆21个、非遗展示街(馆)33个、家风家训馆3个,开展乡村文艺活动407场,151所艺术院校在艺术乡村设立工作室或创作基地。
  “艺术乡建”让乡村与艺术美美与共,“点燃”了乡村旅游新活力,绘就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3年,全市艺术乡村累计吸引游客达497.8万人次,村集体自营年均收入从原先不到30万元增长到50万元以上,艺术乡村建设逐步“火起来”“雅起来”“富起来”,“到皖南度星期天”悄然流行。

“艺术乡村”宁国市港口镇西村。(资料图片)
  艺术乡村频频“出圈”、备受瞩目——
  2020年10月,宣城艺术乡村建设经验被作为中国文联第21期全国市县级文联负责人研修班典型教学案例,长三角艺术乡村圆桌会议在宣城召开;2021年,《人民日报》“艺术改变乡村”系列报道栏目在开栏报道中,大篇幅推介我市艺术乡村建设工作;2024年5月,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报道泾县桃花潭村、宁国西村艺术乡村建设成效。
新赛道



网络文艺“热辣滚烫”

  今年春节期间,一部名为《值年》的微电影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该片由中共绩溪县委宣传部、安徽电影集团联合摄制并出品,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100万+,获安徽省共筑中国梦原创网络视听征集二等奖、第19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最佳短片二等奖等荣誉,并入围了第二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
  这部影片充满了浓浓的“宣城元素”。影片以绩溪县岭川村的古老习俗“三十值年”为叙事背景,讲述了小学生胡晓梅作为岭川村的外姓人,通过自己精湛的戏曲演绎被接纳并登上戏台的感人故事。影片呈现出蕴含在徽州山水古村落中的徽文化内涵,也展示出了徽戏、徽菜、徽建筑、徽民俗的无限魅力。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202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宣传宣城网络文艺奖励扶持标准(试行)》,引导创作宣传宣城网络文艺作品,鼓励设立以网络文艺作品形式宣传宣城的新媒体账号,已初显成效。
  其中,热播微短剧《别打扰我种田》《朔风如解意》分别在宁国、泾县取景,前者播出后即登猫眼短剧实时热度第一位,后者抖音播放量545.9万次。微短剧《李白的朋友圈》等正在筹备中。推出《穿越桃花潭》旅拍项目,发展“电影+旅游”业态,即以桃花潭旅游度假区建筑空间为舞台,一步一景,吸引游客参拍以经典电影为素材的微短剧,目前已拍摄8集样片……
  网络文艺“热辣滚烫”。我市还组建起宣城市文艺外宣短视频联盟,网络大V“豪哥哥”推出原创歌曲《宁国》,网络达人“泾县小童”“老帅带你游皖南”等不断推出文旅短视频。

来源/宣城发布

审核/许俊 编辑/林风

邮箱:xcswlbgs@163.com

宣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宣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宣城市文联)是全市文学艺术团体的联合组织,是中共宣城市委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团体,是中共宣城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联系文艺家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助手,在业务上接受省文联的指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