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日报》刊发!全南:托起银龄幸福梦

文摘   2024-12-10 12:25   江西  




12月10日,赣南日报4版刊发《全南:托起银龄幸福梦》,报道全南县通过养老服务需求摸底,依托社区居家养老、老年大学及奉献社会等服务项目,推动“有所养”到“有所为”、变养老为享老,为广大老年人筑起家门口的“幸福圈”。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以飨读者

“这里的饭菜干净卫生、营养均衡,软糯清淡很合口味。”近日,记者来到全南县滨江社区“夕阳红”餐厅时,正逢午餐时间,72岁的黄洪秀边吃着饭边告诉记者,她在这里就餐5年多了,一直非常满意。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近年来,全南通过养老服务需求摸底,依托社区居家养老、老年大学及奉献社会等服务项目,推动“有所养”到“有所为”、变养老为享老,为广大老年人筑起家门口的“幸福圈”。

黄洪秀告诉记者,除了提供就餐服务,社区棋牌室、图书室、中医诊疗等养老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她在社区居家养老12年,生活丰富多彩,其乐融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真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养老不离家,是很多老人的愿望。为聚焦老年群体实际需求,全南积极探索“公益化+市场化+长效化”的养老运营模式,形成以居家为基础、村(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成7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5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依托“互联网+”提供智慧上门服务,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15分钟”养老圈,全面覆盖周边居民养老、护理、娱乐等服务,不断擦亮老年人幸福生活底色。

老年大学“文化养老”的丰富供给,让文化养老成了广大老人的标配。“二胡音色的表现与变化,离不开揉弦的运用,揉弦分为滚揉、压揉、滑揉……”每周的二胡课上,老师黄山都会认真地给学员们授课,他教得仔细,学员们学得认真。

老年人结伴走进教室,重拾“背上书包上学堂”的乐趣,老年生活迎来不一样的打开方式。“我们不仅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需要琴棋书画诗酒花。”全南县老年大学学员黄元华对学习传统乐器兴趣浓厚。
立足于一个“联”字,全南把老年活动、传统文化传承和老年教育联在老年大学、镇村老年学校课堂上,组织一批有书画、歌舞、乐器特长的“银龄族”因地制宜开设“家门口课堂”,充分发挥联动效应。
“世界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学习,退休亦如此。”这是全南县老年大学的一堂主题课上,校长李建华为全校1000余名师生讲完课后道出的内心感受。
抓住一个“融”字,运用社区(村居)平台,把老有所养、老有所学链接起来。全南成立了金色年华艺术团、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等老年文化宣传队,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艺轻骑兵构建“文化链”,利用重要节庆日进社区、进镇村演出,月月有表演,户户有演员,不断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全南涌现出了不少“银龄”爱心志愿者,他们发挥各自特长,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今年69岁的钟义添是一名司法退休干部,他和几位退休“老司法”主动承担起全县“法律明白人”骨干、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在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等一线工作中发挥余热,每年调解矛盾纠纷近百起。“钟义添”老司法调解工作室的挂牌,成为赣州市司法局首批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
晚霞映照银丝间,青春焕发正当时。将基础好、能力强、有威望、乐奉献的退休人员纳入“五老”队伍,结合全域文明建设工作,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动员老年妇女参与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银龄行动”,发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老年知识分子优势,在红色传承、移风易俗等方面积极作为;实施各老年协会“乐龄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承办赣粤六县门球赛事、赣南六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等活动……随着全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银龄之声”声声入耳,“银龄之光”熠熠生辉。
扫码关注全南党员之家 
来源:赣南日报记者余书福 特约记者张美霞 



全南党员之家
宣传全南党建信息的窗口,搭建全南党员交流的平台,致力于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与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