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品 | 行走绿廊·双峰寺:古城有名刹,瑰宝名声扬
旅行
2025-01-09 19:30
广东
在榕城东门莲花心,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每当夕阳西下,钟鼓钹铎齐鸣,梵呗阵阵,木鱼笃笃,梵经陈闻,这就是揭阳古八景之一的“双峰晚钟”。这座古寺不仅是揭阳佛教的中心,还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宏伟规模在揭阳地区首屈一指。2024年冬,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来到位于榕城区中山街道观音仔街的双峰寺,探访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感受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双峰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旧址在磐溪都双山(今属揭东区桂岭镇岭丰村),为法山禅师所创。因寺院背倚石母山、严摩岽双山,故名“双峰寺”。南宋末年,石山禅师移建于县治马山巷今址,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为当时规模最大之古寺院。是时寺宇壮观,佛相庄严,茂林修篁。双峰寺迁入县城后,原寺废止。历经一段时间后,原址重建寺院。为了区分两座双峰寺,旧址的桂岭双峰寺因其双峰对峙,山巅巨石形似笏板而得名“石母双峰古寺”,而迁址到榕城区马山巷的双峰寺则直接称为“双峰寺”。根据史料记载,石山禅师将双峰寺从磐溪都双山移建于揭阳县城马山巷今址。而关于移建的时间,清代《揭阳县志》没有断定,只说至石山禅师时移建。20世纪80年代末编印的《揭阳县大事记》和稍后出版的新编《揭阳县志》则将移建时间界定为“明洪武年间”。于是“明洪武年间”移建说多年来成了“权威的说法”。但此说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质疑。揭阳市文史专家、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原揭阳市文化局局长陈作宏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从大量翔实的文献史料中考证,作出《双峰寺移建县城年代非明初而系宋末》的学术论断,文章清晰推断得出了双峰寺于宋末迁建的结论。他认为,《揭阳县大事记》和新编《揭阳县志》的编者之所以断定“明洪武年间”移建,很可能是误将洪武二十五年(1392)县内宁福、花果、丰化、宝福、双山、福成、资福、福田8寺田地归并双峰寺,该寺规模扩大,故从此有丛林之称一事,与石山禅师移建该寺之事混为一谈。而按照更具原始性的明代文献《寰宇通志》中《潮州府·寺观》载:“双峰寺,在揭阳县东一里,宋建,国朝洪武七年重修。”《大明一统志》《广东通志》则说:“双峰寺,在揭阳县东一里,宋建。”陈作宏老师认为,所谓“宋建”,当指马山巷这座双峰寺创建于南宋也移建于南宋。而其中最有说服力也是最直接的一个证据即为明朝末年揭阳本地先贤郭之奇的一首诗《题双峰寺》,诗曰:郭之奇的家正好在马山巷双峰寺附近,他于崇祯元年(1628)中进士后授翰林院庶吉士,翌年请假归省家食三年,期间,先后应县令冯元飚、陈鼎新之邀,纂修崇祯《揭阳县志》。以郭之奇博古通今、对地方文史的精通、对双峰寺历史及掌故的熟悉,在双峰寺何时移建县城的问题上,他必然有过认真细致的史料考证。而这首诗作于崇祯五年(1632),“三百年来旧佛宫”,从南宋灭亡的1279年到郭之奇作诗的1632年,刚好历时300多年,而且最主要的是诗小序曰:“寺旧在双山,宋末石山禅师移于邑内”,直接表明是宋末移建。自此,宋末移建说可谓盖棺定论。南宋时期迁来的双峰寺,成为东门地域一处文化胜景,历宋元朝代更迭,屡有重修。据2024年《环城榕色》记载:南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双峰寺因地方战乱,“独罹劫灰”而被毁。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揭阳县尹彭振听从地方父老的“合辞荐请”,带头捐俸倡修,本县大善人刘用宾、林叔翊等也纷纷助资。寺院重建的工程,由时任双峰寺住持的石山禅师负责,于次年(1309)落成。仁宗延祐元年(1314),梅州通判蒙果又助资续建。过了10年,即泰定元年(1324),南雄推官程準应彭振之请,补作《揭阳双峰院记》,后收录在《永乐大典》中。重建后的双峰寺,据《揭阳双峰院记》所说:“山门品列,廊楹鱼贯,僧寮师室,香积宝庋,种种完美。”双峰寺重建过程中,石山禅师劳苦功高。明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佛、道二教,“近代崇尚太过,徒众日盛,安坐而食,蠹财耗民,莫甚于此”,于是下诏全国各地,令“府、州、县止存大寺、观一所”。明洪武七年(1374),重修双峰寺。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下旨并天下僧道寺观,每县只能存一座佛寺。翌年,揭阳奉行朝廷旨意,将县内的8个佛寺撤销,院产一律归并入双峰寺。原近郊凤围邢氏先祖邢道济于宋末捐给宁福寺的一千亩田也归并入双峰寺。双峰寺规模扩大,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郡三大名刹”。双峰寺和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位于马山滘西的玄妙观,因此成为揭阳仅有的佛寺和道观。洪武末年,揭阳知县蔡善首次议定揭阳“八景”,双峰寺名列其中,曰“双峰晚钟”,沿用至今。据《揭阳县志》载:清雍正戊申(1728)六月,双峰寺毁于飓风,栋梁楹桷瓦盖一应俱尽,经县令陈树芝批准募款修复。民国十四年(1925),县长陈卓凡废之,寺产充作教育费用,是邑绅林存厚、林仲良、周伯初等发起筹款赎回葺复,终得无虞。20世纪50年代,寺僧推行“农禅并举”之策,以寺办厂。“文革”期间,佛像、文物俱毁。改革开放后,县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宗教政策,决定修建双峰寺,恢复古迹,开辟旅游胜地。1985年,双峰寺经政府部门批准登记开放,成为揭阳首个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1986年10月25日,举行修缮双峰寺奠基典礼,启动对寺院全面重建。经过5年时间,于1991年12月10日举行修建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双峰寺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该寺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三宇并立,观音阁、地藏阁精巧玲珑,东西长廊、耳房及角楼结构严谨,整个寺院雕梁画栋,古朴大方,汇集古建筑精粹,结合现代化的建筑技术,以其宏伟庄严、古色古香的风格重现。赵朴初所题的“双峰寺”匾额、刘海粟所题的“大雄宝殿”匾额、释定因所题的“天王殿”门匾、孙星阁所题的“藏经楼”额等,无不为古寺增添文化氛围。泰国以及海内外华侨、热心人士纷纷赠送如来、观音、弥勒诸佛像等等,法相尊严,为此还专门在藏经楼的二楼辟建泰佛殿。2008年12月,市政府对双峰寺的保护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划。2012年7月,市政府批复同意双峰寺扩建重修,恢复城市历史风貌,拆迁工程随之启动。2014年5月,举行双峰寺扩建重修首期工程奠基仪式,计划改造扩建总面积约13200平方米,所需资金大约3亿元人民币,建筑设计凸显唐宋建筑风格。扩建后双峰寺东至莲花心河、南至金马玉堂后壁、北至陈泰兴河、西以榕城文化广场规划的马山窖河东侧道路。2024年10月1日,双峰寺扩建重修一期工程——弘法楼和双子塔竣工后对外开放并全部亮灯,亮灯后的双峰寺也成为揭阳古城新地标。双峰寺建寺至今,高僧辈出,香火旺盛,名闻遐迩,享誉海内外。虽历经多次风雨重建,但也见证了岁月的沧桑。踏入这座寺庙,随着香云缥缈,梵音悠扬,仿佛进入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空间,置身于寺中,顿觉心生肃穆。“双峰寺的建筑群外观和整体布局以宋代风格为主,同时融合了潮汕地区的特色。”在双峰寺住持耀勇法师的带领和讲解下,采访组一行认真参观了修葺一新的双峰寺。寺院的建筑格局呈四合院布局,第一进为以三福桥、放生池及大照壁为主体景观的天王殿,左右两侧为钟鼓楼,庭院内两侧为观音殿、地藏殿。第二进为以礼佛广场为主体景观的大雄宝殿,第三进以转轮经殿为主题景观的综合楼(大藏经阁)和双塔,组成了三进式的围合院落。寺内古色古香,一座座建筑上的浮雕彩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寺中还有东西长廊,墙上悬挂着经年来文人雅士大师的书法、绘画等作品,还有双峰寺的古图旧貌,让人忍不住驻足流连忘返。微风习习,庭院内的木棉树树叶随风摇曳,香客云集。扩建重修后,面积由原来的10亩扩至20亩,并以唐宋建筑风格进行设计。扩建重修的项目包括双峰广场、观音殿、地藏殿、综合楼、琉璃宝塔、圆通宝塔、祖师殿、讲经堂、僧舍楼、钟楼、鼓楼、客房、茶室、接待室、流通处、禅画院、图书阅览室等,工程以宫殿式为主体,兼楼阁、长廊、塔、亭、园林相配套,溪水萦绕,以彰显岭南水城景色。双峰寺历来香火兴旺,也是游客们争相游览的热门景点。尤其是2024年国庆首日开放以来,每当夜幕降临,双峰寺随即呈现灯火辉煌的景象,明亮的灯光将古寺装扮得流光溢彩,吸引着无数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拍照留念,被誉为揭阳市区最美夜景之一。双峰寺虽然饱经劫难,但现存的各时期的古碑刻颇多,其中宋代陈抟的“寿”字碑、清代张国樑的“虎”字碑,堪称双绝。此外,还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的《奉旨勒石碑记》、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的《为给照管业事案查实户清理事务》和1991年12月的《双峰寺修建碑记》,均为该寺重要的文献资料。这些珍贵的佛教文献,为研究佛教文化和地方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双峰寺还保留了许多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所留下的珍贵墨宝。有清代郭光任阳江儒学时由肇郡移于双峰寺中,并题跋。明末大学士郭之奇有《双峰寺怀石山禅师》诗为证,爱新觉罗·溥杰、秦咢生、莫仲予、黄独峰、吴南生、释仕得、释智诚、郭笃士等名人、书画家的题词,被专门刻制成为碑廊,更增添了古寺的光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寺内珍藏有泰国华侨赠送之观音菩萨铜像,人们前来瞻仰,常常见到菩萨的耳环在微微摆动,被称为“双峰一奇”。双峰寺大雄宝殿里还有一副皇帝联,这在潮汕众多古刹中是绝无仅有的,堪称此寺一绝。双峰寺原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揭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的双峰寺自古以来一直是揭阳佛教活动和传承禅宗文化的重要场所。新世纪以来,双峰寺在国家宗教政策指引下,爱国爱教,以崭新面貌开展佛教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改善环境设施,为弘扬揭阳古城历史文化贡献力量。采访中,原榕城区统战部副部长、区宗教局局长、揭阳市榕城区双峰寺慈善会执行会长林欣建向记者介绍,双峰寺慈善会自2017年1月起连续8年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传温暖,献爱心”活动,主动联合寺院周边居委,以榕城区的中山、新兴、榕华、西马、榕东街道为主要服务区域,深入社区,了解群众的疾苦,把温暖及时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慰问的对象主要有重病、重残、孤寡、五保等困难人士,每一期都是以一对一的精准方式把大米、食油等生活物资和慰问金直接送到困难群众手中。截至2024年12月,“传温暖,献爱心”活动已开展了94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用于扶贫的慰问金约36万元,大米30吨,食用油200箱。自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举办“情系学子,助力圆梦”大学生奖学助学活动,对榕城区每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而家庭特殊困难的应届大学生给予资助,为他们全额缴纳本科4年的学费,截至2024年底,已帮助困难大学生80名,累计发放奖学助学金约112万元。2018年8月,揭阳双峰寺成立揭阳市榕城区双峰禅画院,是揭阳市佛教界首个获得政府部门批准登记成立的书画院,自成立以来,每年举办一次书画交流活动,组织创作一大批爱心作品,专项支持筹集助学善款行动,开展春节前送春联爱心活动,5年来共捐赠爱心助学作品300多副,送出春联2000多副。对促进揭阳佛教界依法依规办教、传承中华优秀书画艺术起积极引领作用。而在2020年疫情期间,双峰寺积极响应广东省佛教协会号召,集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及四众弟子和合之力,累计捐款37.18万元,为疫情防控“保卫战”贡献佛教界的力量。另外,双峰寺近10年来总计向广东省扶贫基金会捐赠约60万元,此项捐赠款由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用于指定扶贫济困、乡村振兴、对口支援等项目。2023年4月,揭阳市《双峰寺志》编辑部成立挂牌,编纂工作也紧接着在5月1日开始。作为编辑部执行主编的陈作宏老师介绍道:“目前,《双峰寺志》的前期调研及筹备事宜均已大体告竣,初稿正在严谨细致编修与优化之中。”“双峰寺在围绕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在全省部署推介的‘一寺一志、一寺一馆、一寺一树’活动中,积极响应,主动作为,以深入推进‘志馆树’工作为重要抓手,创新推动佛教中国化广东实践走深走实。目前,双峰寺还在进行内部装修,计划布置打造档案馆、艺术展览馆,这也是深入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举措。”展望未来,耀勇法师表示,双峰寺将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元素,为僧众提供一个更好的禅修中心;为信众提供一个更加庄严宽敞的礼佛胜地;为游客奉献一个更具魅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场所,为打造揭阳古城文化旅游建设注入新活力。
发现揭阳
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官方政务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