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时间就八月了,读者朋友们好呀,本期主要聊聊近期密集发生实名举报的现象以及几点思考。
上个月,实名举报的内容实在是有点多,人大女博士举报导师、乡党委书记之父举报县委书记、清华毕业生举报局长、还有一些话题性没那么强、热度不那么高的。
按多数人的思维,不到万不得已,人们不会公开举报,尤其是很多举报人曝光的内容涉及自身不愿重提的记忆或是受侵害的内容,尚未杀敌已自损,无疑是一种破釜沉舟的行为。就如古代的登闻鼓,无论冤情如何,敲响后先受数十仗。
关于此,笔者有三点感悟与各位读者分享,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是传统的反馈与监督渠道失灵或效率堪忧。
苏州那位清华毕业生马先生公布的文字版举报信中,有一张表格,证据编号、名称、内容齐全,笔者一度以为他是法学专业的,这样的材料提交给当地纪委监委1年4个月没有任何反馈,倒是接到了被举报人的威胁。以及乡党委书记声称要去省纪委举报县委书记,3天后,自己就被县纪委监委留置了。乡党委书记的父亲网络举报,还要跑到江西以外的安全的地方。
这只能说明,内部监督机制失灵失效,并非一时一地的问题,需要高度警惕。而在事情曝光前,相关部门或者说管理者,往往处于希望大事化小的立场,尤其是面对模糊甚至具体的权力后盾时。只能说相关部门还是要加强对舆情走势的把控,否则一旦网上产生了负面舆情发酵,不仅处置难度会加大,也会因为个别事件而损害某个群体的整体形象。人大的高效处置也告诉我们,在无法根本性避免这类丑闻情况下,只有尽可能地面对问题、回应关切,才是处置舆论风波、挽回形象声誉的正确路径。
二是女博士王某的成功维权引发了“搭车效应”。
新闻学有个术语叫“搭车效应”,准确地说分为“新闻搭车”和“舆论搭车”两种,“新闻搭车”会引发“舆论搭车”,因为民众本身就有相关的民意及诉求,如一些民生问题、烂尾事件、腐败问题等与大众主体利益相关、容易涉及公众敏感神经的事件,往往就蕴藏着“潜舆论”。在相关事件得到社会关注时,公众情绪宣泄有了更为直接且高效的渠道,搭车现象更容易发生。因此,可以说“新闻搭车”现象产生的背后在于原本潜在的诉求及舆情。
笔者认为,就7月发生的实名举报系列事件来说,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王某举报导师王某元性骚扰事件正是“集结号”。因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中国人民大学迅速采取行动,于次日完成对举报内容的初步核实,对王某元作出开除党籍、解除聘任等处罚。王某的胜利不但维护了她本人的权益,也对潜在的受害者形成了正面示范,用喻国明教授的说法 “当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主体新闻事件时,与此地域相关的、以往难以受关注的问题集中爆发出现在公众视野,举报人会趁社会注意力和各方面力量聚集的时刻,寻求解决自身问题”。于是就在人民大学宣布处理王某元次日,山东、山西等地高校均有学生举报老师师德师风问题,以及之后万年县退休教师(乡党委书记之父)实名举报该县县委书记性侵其女儿。
三是正确对待各类实名举报事件,避免“阴谋论”和“民粹”倾向。
多数的实名举报事件是能够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社会整体的进步,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实名举报未必内容必然属实。以往的案例中也有某些人因为失信或者违法乱纪,自认为缺乏救济可能。于是把实名举报或者信访当成救命稻草,只希望相关部门出于舆论压力或领导关注,能够寻求一线生机。甚至是秉承着“黑红也是红”的理念,“碰瓷”相关人和事的,所以遇到实名举报,首先是积极关注、理性看待、督促相关部门及媒体调查公布真相、再总结反思,
“阴谋论”其实是谣言的双生子,无非是“阴谋论”无从证实,也难以证伪。常常伴随着所谓的“内幕消息”或者偏执的想象,毕竟每个人接触的信息与自身的三观大不相同,尤其在面对真实世界的复杂状态下难以理解时,只得投身于一个精心编织的陷阱中,就如上篇推文中谈到的川普被枪击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看一下。
而“民粹”就让笔者有些恐惧了,搜索引擎给出的其中一种定义是:“民粹主义”者宣称他们,且只有他们才代表“真正的人民”及其意志和利益。这种对政治代表性的道德垄断才是民粹主义的独特之处。在《也谈嘉峪关选调生》一文中,我开放了评论区,我相信我讲的肯定不全对,但我从来不主动人身攻击别人,而在当下的互联网,动辄因为意见相左而恶语相向。戾气太重,有分歧本身就是多元社会的特征,就如前段时间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笔者大受震撼,但也表示尊重。曾经笔者也是文化上的“右派”,对于LGBTQ、哥特分等内容缺乏了解,感谢一些朋友改变了我,让我能够接纳多元和包容的世界。
看了一下微博和其他媒体,我国网友多数认为奥运会开幕式这样的场合,怎么有点“群魔乱舞”的感觉,一点没有展示出自己的先进性。笔者只能说一方面心态不一样,北京奥运会还是2008年,我国刚刚加入WTO,经济腾飞,但国际软实力不足,急需通过一场盛事来“证明自己”。而法国作为发达国家,各类大型赛事已经举办过不知多少次,并不需要展示什么大国风范或者取悦政府元首,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戏剧化表达也未尝不可。另一方面动员力度不一样,毕竟法国政府没有我们这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上现在奥运会收益有限,这次他们连空调都不提供,难道还指望精心编排一场符合大众审美、体现法兰西“文化优越性”的盛大演出么。
聊到这里话题好像偏了,然而笔者最后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地域有别、人心有别、文明有别,我们一直反对西方的“普世价值”,那我们也不应该以自己的价值衡量别人,至少不要恶语伤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通过《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今后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现代社会分工和产业升级转型,对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会带来文化的多元,只有兼容并包,才能向世界释放善意,有助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舆论场上也是一样,只有少点戾气,在法治体系下尊重多元主体的选择与评价,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才能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