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答卷”暖民心——辽宁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观察

时事   2025-01-24 08:18   辽宁  




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


在葫芦岛市建昌县杨树湾子乡赵家屯村灾后重建的新房里,大大的“福”字贴上了窗。


在沈阳市沈河区滨河街道多福社区的居民活动室里,一张张红纸上也写下了“福”字。


大街小巷,万家灯火,老百姓红红火火的日子里装满了“福”。


“幸福”二字,深深嵌入了辽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项重大工程的每一寸“肌理”里,书写在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的每一份“答卷”中。


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门出台《关于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比重达到76.7%,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辽宁“民生答卷”愈发厚重、更加暖心。





兜牢民生底线


“各位同学,我们请来了沈鼓集团高校招聘负责人林薇,给大家传授一下求职技巧。”短视频刚一上线,点击量就节节攀升。


虽然高校已放寒假,但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的“就来辽”HR视频微课收看量却热度不减,平台粉丝已经突破80万人。“就来辽”是我省向全国学子宣传就业政策、吸引人才来辽的新媒体平台,与线下招聘活动、公共就业服务相互补充,实现了“全年招聘不打烊、就业服务不断线”。去年,我省切实抓好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8.6万人,创历年最高。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各项民生政策干货满满。


农民能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之后,在外务工的铁岭市农民工杨宇立刻办好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20.4万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民生“礼包”远不止于此,我省加快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健全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异地住院费用医保直接结算率达到70%以上,社会保障网托住群众稳稳的幸福。



解决“急难愁盼”


打出溜滑儿、抽冰尜儿、滑冰车……正值寒假,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校园里却热闹非凡。前不久,浑南九小的寒假托管服务在网上开启报名,吸引了校内外共3000多名报名者。学校精心设计了攀岩、室内滑雪、象棋、书法、阅读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们“花式”过寒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省锚定普惠、公益、优质、均衡发展方向,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目前,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98.2%,全域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优质特色高中在校生占比73.4%,基础教育资源布局更趋优化。在实施三年行动中谋划和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了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走在了全国前列。


实施三年行动,办好民生实事,群众可及可感。


“太感谢了!多亏了你们,我爸才捡回一条命!”患者家属激动地向医生表达谢意。1月12日,78岁的任文林突感心口疼痛,被送到阜新市彰武县大四家子镇卫生院,医生及时为其做了心电图检查后,立即将结果上传到彰武县县域医共体胸痛中心网络会诊群。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镇卫生院随即将患者转诊至彰武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整个过程衔接紧密,任文林得到了及时救治。这也就有了患者家属连连道谢的一幕。


让百姓在“家门口”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我省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县级层面上解决要素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全省14个市46个县区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同时,加快国家肿瘤、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分区域遴选确定了8个省级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十四五”以来累计建设517个国家、省、市、县四级临床重点专科,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全省各地各部门紧锣密鼓,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1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和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全面落实高龄津贴、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服务(护理)补贴政策;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实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出生医学证明网上申办……


一桩桩一件件,“民生之盼”变成“民生之赞”。



绘就温暖底色


每天一大早,辽阳市幸福爸妈养老服务发展中心的护理员就会如约来到一位瘫痪卧床的老人家中,叩背、拍痰、翻身……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老人立马感觉舒服多了。


聚焦“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


如今,看护、照料、送餐、洗澡、理发、家政、购物、精神慰藉……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走进老人家庭,让更多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种养老服务。去年,适老化改造也走进全省1.5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配置失能护理床、防褥疮坐垫,生活空间加装扶手,配备沐浴椅、浴室防滑地垫、马桶助力架……“小改造”撬动“大幸福”。


乐享、优享,还需近享,“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幸福触手可及。全省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达到776家,医养结合型、护理型、旅居式、候鸟式,越来越多养老服务业态满足养老的不同需求,养老变为“享老”。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步入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的梧桐书房,木质空间、绿植围绕,三五小学生聚在一起学习。谁能想到,这个书房的原址是废弃锅炉房。


这样的变身在全省社区屡见不鲜。我省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完整社区试点建设,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一个个“老破小”变身“幸福院”。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联动发展,老百姓“人在家中坐,幸福来敲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把民生保障好,让振兴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随着辽宁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

一个个“民生愿景”正在

一步步变成“幸福实景”。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记者:徐铁英 关艳玲 王敏娜 王月

编辑:李晓玉  检校:于勇 刘永志

责编:王晓领  审核:李德强

辽宁日报
价值 链接 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