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拥进场!主力坐不住了,2024年逾万亿资金借道ETF进场扫货!沪深300最吸金,但这几个火爆的题材却被悄然抛售

财富   财经   2025-01-01 15:29   四川  

2024年全年,A股整体表现出色,沪指的涨幅为12.67%,深证成指的涨幅为9.34%,创业板指的涨幅为13.23%。

从全年来看,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曾出现一波持续反弹行情,但随后持续震荡走弱,直到9月底,在多重政策刺激下,A股市场主要股指走出了一波强势反弹行情。

而在A股走强的背后,借道ETF进场的资金值得关注。Wind数据显示,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全年净流入资金约1.19万亿,其中沪深300指数最受资金追捧,3只跟踪该指数的ETF净流入资金超千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主题方面,证券、半导体相关ETF却出现了资金净流出。

1.19万亿资金借道ETF进场

昨日,沪深两市震荡调整,但不影响A股2024年全年表现。2024年全年,A股整体表现出色,沪指上涨12.67%,深证成指上涨9.34%,创业板指上涨13.23%,科创50上涨16.07%。

A股的走强,ETF资金功不可没!Wind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去年净流入金额高达约1.19万亿元。

其中,4只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去年合计净流入资金逾5200亿元,最大的沪深300ETF规模近3600亿元。

2024年ETF规模前20

2024年,ETF发行市场仍然延续了此前较快增长,年内发行份额超千亿份,其中股票ETF占据绝对优势。

以中证A500指数产品为代表的宽基ETF成为去年发行市场的重要助推,其中有11只中证A500ETF的规模突破百亿元,中证A500ETF、中证A500ETF南方和中证A500ETF龙头基金规模超200亿元。

2024年年内上市ETF规模前20

有券商表示,A股市场底部可能已过,2025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整体好于2024年,结构性机会进一步增多。我国部分产业基本面历经多年调整,产能有望在政策引导及产业自身趋势下走向出清,景气回升产业明年有望逐渐增多。结合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善,过去3年的投资理念可能面临调整,赛道研究、景气投资有望逐渐回归。

9只行业主题ETF净流入逾20亿元

在行业主题ETF方面,2024年有9只ETF净流入逾20亿元,其中科创芯片ETF、医药ETF和消费ETF份额分别增加了93.09亿份、145.12亿份和55.24亿份,净流入资金129.08亿元、53.76亿元和49.48亿元。


资金流出方面,2024年同样有9只行业主题ETF净流出逾20亿元,其中证券ETF、半导体ETF和芯片ETF份额分别减少了117.52亿份、89.58亿份和68.19亿份,净流出资金126.84亿元、84.97亿元和77.73亿元。

9月底,科创芯片ETF份额爆发式增长,份额一度超过230亿份,资金的快速涌入也让科创芯片ETF持续走高,2024年累计涨幅高达33.33%!而临近年末,部分资金也在落袋为安。

科创芯片ETF(588200)份额变化

有券商表示,从创新周期角度来看,近期AI眼镜多厂商新品频发,端侧应用产业景气度持续走高,有望提振上游芯片需求量。未来,随着更多AI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半导体需求有望持续改善。

另外,证券ETF在9月底那波大涨行情中也是大幅上涨,但资金态度与科创芯片ETF不同,出现了及时的落袋为安,证券ETF份额在9月底以来,减少了约百亿份。

证券ETF(512880)份额变化

但在机构看来,非银金融Q3单季度业绩增速居前,且营收和业绩增速均出现连续两个季度改善,景气仍处于上行通道。在政策和流动性持续支持下,当前资本市场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对券商经纪,财富,投资等多项业务形成实质性利好。目前A股市场成交活跃,预计将持续驱动券商业绩回归增长区间。

港股互联网、纳指科技2024年受资金追捧

跨境ETF方面,2024年有9只ETF净流入逾40亿元,其中港股通互联网ETF、纳斯达克指数ETF、纳指科技ETF净流入逾50亿元。


与此同时,有6只跨境ETF净流出逾10亿元,其中恒生互联网ETF净流出逾90亿元。

过去的一年内,投资者对降息、经济增长和人工智能的热情高涨,推动美股三大股指在2024年收获较大涨幅,标准普尔500指数连续第二年上涨超过20%。

但12月以来,美股表现一直疲软,其原因是投资者针对2024年的一些最大赢家获利了结,并且年底时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引发担忧。

港股方面,有机构表示,总体上,2025年港股有望在宽幅震荡中上行。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南向资金有望加速流入港股市场。估值方面,港股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水平,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综合考虑估值水平、分红能力、业绩增速、投资者仓位等因素后,2025年,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预计投资价值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非必需性消费、公用事业、资讯科技业。

投资有风险,独立判断很重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每经编辑 叶峰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思琦 摄(资料图)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每经牛眼
每日经济新闻旗下《每经牛眼》官方账号,做有锐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投资理财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