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高位股尾盘密集炸板,多股上演“天地板”

财富   2024-12-16 15:37   四川  

12月16日,市场全天震荡走低,创业板指领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16%,深成指跌1.3%,创业板指跌1.51%。


板块方面,冰雪产业、铜缆高速连接、零售、养老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游戏、半导体、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板块跌幅居前。


高位股开始出现退潮,建设工业等多股上演“天地板”,此外中百集团等多只高位股尾盘炸板。


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但仍有逾百股涨停或涨超10%。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7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694亿。

今天,大盘整体延续上周五的跌势,仅沪指盘中飘红,深指、创指、科创50均跌超1%。个股方面毫无意外地跌多涨少,但收涨个股又有一些玄机。

1)短线投资者看到的是政策驱动下,“首发经济”养老概念得到活跃资金拥护,前者可以说带动消费板块成了当下新主线。

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全市场涨停家数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超100家,整体有一丝“无视大盘”的气质。

比如上周五,约每9只收涨个股中,就有1只涨停;

今天,每15.4只收涨个股中,也能找到1只涨停股。

2)但换个角度看,红利指数今天在主要股指中逆势领涨除了我们常说的“防御”思维,也和债市存在一定联动。

这样的盘面,往好了说是“结构性行情”;但通常而言,短线情绪不会一直与大盘走势背离,其本身也有冷热交替的周期。

如今天尾盘,新的一批高位股也开始松动,不仅尾盘出现炸板回落(中百集团、三维通信、岭南股份、广博股份等),还有多只个股日内走出“天地板”或准“天地板”(帅丰电器、建设工业、天娱数科等)。

“首发经济”继续带动消费股大涨

上周末以来,市场讨论最多的关键词就是“首发经济,有观点认为:如果新质生产力是上半年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板块持续上涨的催化剂,那么眼下的首发经济则有望成为消费股走强的有力推手之一

经过几天的发酵,各类机构、媒体对该概念的科普已层出不穷。

但除了“学知识”,股民还应注意到,“首发经济”成为热词且相关板块表现强势,至少说明了两件事:

1)政策驱动仍是当下行情的重要风向标;

2)短线资金依然“喜新厌旧”。

比如今天,同花顺数据显示,涨幅居前板块中的教育、高压氧仓、冰雪产业、零售、免税店、养老概念等,都与上周重要会议通稿中的一句话挂钩——“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消息面来看,零售行业再度传来政策利好。商务部网站今早消息,近日,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培育现代零售体系的目标。按照“全面部署、试点探索”思路,以城市试点为抓手,聚焦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社区商业中心等零售商业设施改造提升,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支持政策,力争到2029年,初步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均衡、渠道多元、服务优质、智慧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零售体系。

养老板块(银发经济)方面,上周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证监会、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对普通股民来说,现在“上车”首发经济算不算晚?

中国银河证券社会服务行业首席分析师顾熹闽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期消费板块的大涨主要受益于预期反转,即目前的估值提升主要来自市场预期伴随明年宏观政策进一步扩大对消费的支持,企业的基本面有望随之改善,建议重点关注春节前后相关消费数据的验证节点。

“首发经济,我们建议关注具备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品牌,以及会展、零售百货等首发渠道标的。冰雪经济,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具备优质冰雪资源的景区公司和产品型企业。目前重点关注相关需求的爆发节奏,以及企业在供给侧是否具备承接能力。”

红利资产逆势“独红”
是市场转向防御吗?

截至收盘,红利指数上涨1.35%,在主要股指中一枝独秀,且反包了上周五的阴线。

个股来看,三大运营商、四大行、“三桶油”、中国神华、长江电力、中国核电等“老面孔”都有不错表现,其中有些日K线已走出多头排列

有分析称,在近期个人养老金新政、被动投资的兴起、市场不确定性升温三大因素或持续推升红利资产的表现。此外,债市的表现也对其构成支撑。

今天早盘,中国长债收益率继续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1.7%,30年期也跌破2%。

天风证券认为,市场“强预期,弱现实”状态可能尚持续一段时间,在此背景下杠铃策略最适宜,杠铃策略是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于低风险的红利等资产,将小部分资产配置于高风险的成长股等资产。

但目前断言市场全面转向防御风格,可能还为时尚早。

展望后市,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牛市逻辑没有被破坏,目前仍是很好的布局时刻。

对于近期重磅会议,其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全方位扩内需。这个力度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强的,它不是托底,不是结构性的扩内需,而全方位扩内需。第二,对资本市场也十分重视,提到要稳定楼市、股市,直接提到了资产价格。第三,在消费领域上,还有专项提振消费这样的表示,也是之前没有的。

投资有风险,独立判断很重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行情软件截图
每经记者  肖芮冬   每经编辑 彭水萍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每经牛眼
每日经济新闻旗下《每经牛眼》官方账号,做有锐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投资理财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