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要来了
孩子接触网络机会增多
加上涉世未深
防范意识较差
很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假期孩子们容易遭遇的诈骗手法如下: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网络游戏等渠道发布虚假引流广告,谎称可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待受害人信以为真,主动联系诈骗分子后,诈骗分子便会要求受害人扫码领取所谓的皮肤,再以“未成年人扫码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不解除冻结就要起诉逮捕其父母”等理由对受害人进行恐吓。通过这番恐吓使受害人失去理智思考后,诈骗分子再以“需使用父母手机操作”为由,迫使受害人借用父母手机,按要求转账汇款,或者提供银行账户、密码和短信验证码,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带有某“明星”账号、某“明星群”账号的信息,锁定追星未成年人群体后,通过冒充“明星”、“律师”等特定身份,与未成年人建立联系。当未成年人进入“明星群”后或添加“明星”账号后,诈骗分子以怀疑学生泄露明星账号等为由,要求学生配合“调查”,威胁、恐吓未成年人获取家长手机。当未成年人获取家长手机后,诱导未成年人通过视频通话将家长手机中的钱扫码转账。
诈骗分子通过盗号或其他方式假冒他人身份,根据被冒用身份者与受害人之间亲属、朋友、同学、同事等不同的社会关系,有针对性地编造代买机票、交学费、帮接收退款、支付合同款等虚假事由,利用受害人对被冒用身份者的信赖,使其陷入错误认识。在此期间,诈骗分子为增强自身诈骗行为的迷惑性,往往会通过伪造虚假收付款证明、合成虚假语音片段等证明材料,降低受害人的心理防备,加深受害人的错误认识,继而要求受害人向其进行转账。
诈骗分子借助各类平台发布大量虚假广告,声称可以低价代练游戏账号,诱使那些急于求成的受害人将自己的游戏账号、密码交给诈骗分子,并要求受害人先支付一部分费用,诈骗分子收到钱款后,就会把受害人游戏内的装备、游戏币等洗劫一空。
双柏警方提示:
1.社交安全:家长务必提醒孩子,在社交平台和游戏中,绝对不能向陌生人透露姓名、学校、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更不能私自与陌生网友见面。
2. 交易防范:家长要告诫孩子,当遇到低价游戏装备、虚拟货币交易信息,以及刷单、点赞赚钱之类的活动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易转账付款。
3. 隐私守护:家长需妥善保管好支付密码,同时教育孩子不要随意在网上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4. 话术辨别:家长要和孩子一同学习 “中奖信息”“冒充公检法要求转账”等常见诈骗话术,让孩子清楚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网络要求转账汇款,一旦遇到此类情况,要先与家长沟通确认。
5. 日常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上网习惯和社交动态,定期给孩子讲述真实的诈骗案例,提升孩子的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
审核:杨晓东
编辑:刘恒宇
供稿:刑侦大队 李飞(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