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团,引导全县各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牢固树立清廉意识,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团奉节县委主动走向青年、贴近青年,组织开设“青廉课堂”专栏,让广大青年干部接受廉政教育,打好廉洁“预防针”,拧紧思想“总开关”。
谨 身 节 用
“谨身节用”出自《孝经·庶人》:“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意思是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人的孝道了。
“节”,形声字,从“竹”,即声。《说文解字》释为:“节,竹约也”,本义是竹节,是竹子各段连接处的环状突起。引申指事物的分节、分段,后又引申出节俭、气节、约束、礼节、法度等多种含义。“谨身节用”重在强调严格自我要求,生活俭省,有节制。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为人之德、持家之本,更是治国之宝。先贤圣哲对此反复论述,如:“俭于财用,节于衣食”,“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与否,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对生活的态度,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兴衰。
“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为官守廉的最好办法就是谨身节用、俭朴生活。历史上凡为官有德有为者,大多生活简素、不尚奢华,守身不染、为政清廉,为后世所称颂。据《宋史》记载,北宋李沆身为一朝宰相,府邸却十分狭小,中厅前的空地仅够一匹马转个身。有人嘲笑他太过吝啬,也有人建议他修整家宅,他却说:“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官者能做到谨身节用,成为表率,就能对社风民风起到引领作用。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不仅吃穿用度节俭,还将自己的俸禄用于接济朋友和穷人,为百官树立了清廉的榜样,也对齐国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
节有约束之义,谨身节用需要约束和克制,这是一个人自知、自省、自律的必经途径。苏轼节俭自律,写下小文《节饮食说》贴在墙上,时时警醒自己;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训言。有了自律的意识和恒久的坚持,就能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自觉在生活中克制欲望,养成俭朴之风。
相反,倘若失去自律,没有了谨身节用的精神力量,就必然陷入“由俭入奢易”的境地。写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唐朝诗人李绅,为官后却渐次豪奢、鱼肉百姓,失去了悯农的初心。如此前俭后奢、弃清就浊,让人惋惜的同时,也带给人更多思考。
艰苦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采访时,为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矢志奋斗的坚强意志所震撼,称赞这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今天,党员干部当从“谨身节用”中汲取智慧,养成俭朴之风,自觉抵挡各种诱惑,以优良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来 源 |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主 编 | 李忠雨
审 核 | 张润芝
终 审 | 王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