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饶县加快盐碱地改造治理脚步,深入挖掘盐碱地农业综合生产潜力,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升现有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
寒冷冬日,正是大棚西红柿丰收的季节。在广饶县惠泽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巨型温室大棚里,一米多高的西红柿植株整齐排列,藤蔓上挂满了色泽鲜亮、圆润饱满的西红柿,工人们穿梭其间,采摘、分拣,忙得不亦乐乎,大棚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西红柿的产量与往年相比产量可以,价格也可以,一个棚28亩地,能摘四十来万斤西红柿,西红柿一斤在两块钱左右,一个棚能收入80万元左右,这六七个棚一年下来收入在五百万左右。”广饶县惠泽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于景军说道。
一直以来,惠泽果蔬所处的大码头镇高港村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给当地村民种植带来了很大影响。近年来,大码头镇加快盐碱地改造治理脚步,通过种植棉花、建设高标准农田等方式,改善土地含盐碱情况。
“原来这一片是含盐量千分之十的盐碱地,种植任何作物基本上都不生长,我们通过土地整改,深挖深埋稻壳粪、食用菌渣这种方式,不断改善盐碱地情况,现在含盐量基本上在千分之三左右。”大码头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王洪雷说道。
即便成效显著,但千分之三的含盐量依然使得粮食作物产量不高,对此,大码头镇探索在土地最盐碱的地方建设起两座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设施蔬菜大棚,引进耐盐碱的西红柿种子,向盐碱地要收益。
“我们通过选种育种,选了西红柿大哥大m135品种,它适应盐碱度比较高。”王洪雷说道。
又经过几年的摸索,今年高港村的大棚西红柿终于迎来丰收。
近年来,广饶县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梯次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记者:聂义山 延乐春
编辑:张华凯
编审:吕 宁
监审:王军艳
#理响黄河口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创新实干事争一流 #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走在前开新局 #我们的新时代 #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