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
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再比如今年的高考试卷:文言文阅读第12题,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的字的理解,三套试卷一共是12个选项,几乎都和教材中实词的注释直接对应,有的甚至下延到初中教材的古诗文注释。还有文言文语句翻译,关键的采分点都在教材注释中出现过。如“出”“所以”“自立”“笃”“为之辞”“负”“犯”等,再如“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中“贤”“高”的意动用法,其他题目选项中的“斥鸀”“蜉蝣”“鲲鹏等典故,这些都和教材有直接的关联。
今年的高考风向明确指出要回归教材,重视课本,跟着时代走,跟着教材走,注重思维能力培养,注重情境与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过去的高考文本多次反复训练,加强学生对高考文本的熟悉度,加强语感训练。以求以趣促练,以练提能。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文言字、词、句进行系统讲解和巩固,明确特殊句式和标志词,懂得语法知识,回归教材修炼内功。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比如“是以”(因此、所以),“孰与”(和……相比,哪个更……),“无乃……乎”(恐怕……吧),“得无……乎”(莫非……吧,恐怕……吧)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常见成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文言文除了考查实词、虚词用法外,还考查句子翻译、信息把握、文义概括等。但相对而言,实词、虚词是基础,是根本。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