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周五见| “绿”动金陵 “碳”寻未来

政务   2025-01-03 16:58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锚定“双碳”目标,南京正在探路先行。自国家开展“双碳”试点,江宁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试点园区后,我市又有五区获批为省级试点。它们何以脱颖而出,它们如何“试”出新路径?今日发改周五见,一文来了解。

国家级试点: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秉持低碳转型创新

强化绿色发展引领

高水平打造

碳排放“双控”先行区

亮点一:以虚拟电厂为引领,点线面实现数字化降碳

强化虚拟电厂和能碳平台协同,面上以能碳虚拟电厂为牵引,线上构建6大组团式微电网示范区为核心,点上着重推进N个低碳场景应用,全年新增光伏项目容量近30兆瓦,新增充电桩300根,投运首个光储超充放示范项目,拉动多层次低碳设施投资。

英飞源投资的国内先进、全市首个光储超充放(V2G)交能融合示范项目正式投运

亮点二:产业创新低碳转型,增强区域绿色发展带动力

制定15类低碳场景产业招商图谱,做强智能电网、绿色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未来网络产业等绿色产业,招引近40个亿元以上低碳项目,新增总投资额约210亿元,在建低碳类重大项目35个,总投资额335.8亿元,打造双百亿、双千亿产业集群。

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开工建设

亮点三:聚焦排放关键领域,提升资源利用和降碳协同

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在建筑、交通、环境治理等重点行业领域,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推动排放大户建立3年减排计划,年度实施75个治气和源头替代项目,实施绿色建筑节能诊断,打造近零碳示范建筑,提升环境设施低碳化。

长安马自达深入推动清洁化生产

亮点四:加快碳双控探索,打造全国一流绿色营商环境

实施数字降碳、标准先行、机制创新、引导示范等4项碳排放机制创新举措,系统性摸清碳排放底数,积极探索碳排放管理路径。发挥政策引导、节能诊断、金融助力、树牢理念等4项服务措施,提升绿色营商环境,推出“碳索圆桌汇”和企业“碳路巡礼”方案,年度举办活动20场近1500人次,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第九届紫金论电学术研讨会在园区举办

省级试点一:六合区

努力成为发展绿色生产力的特色区

用科技创新探索新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谋划布局虚拟电厂和智能微电网,着力实施大工业用户侧储能,推进智慧电碳管理平台建设,积极参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打造“全绿电”行政区。全区持续推进新能源项目有序落地,利用丰富的坑塘水面开发“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已建成光伏项目3个,总容量82兆瓦;已纳入省新能源实施库项目10个,总容量742.28兆瓦,实现首批分布式光伏绿电交易。此外,六合区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完善园区规划建设,强化项目招引,积极布局10万吨退役锂电池综合利用、10万吨/年废弃动植物油脂资源化、汽车资源循环再利用等项目。

六合区龙袍街道大河口渔光互补项目建设现场

省级试点二:江宁区

聚焦“双碳”试点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

以打造虚拟电厂为牵引,加强光储充、光储直柔试点,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助力新能源聚合发展,助推能源绿色转型,助力零碳示范新突破。加快布局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新赛道,推动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等新产品技术在园区先行先试。出台《江宁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保障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南京市首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发展政策,修订虚拟电厂接入、储能多元化应用等政策条款,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截至11月,全区光伏装机容量达53.29万千瓦,光伏发电量4.53亿千瓦时,已建、在建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超70MW,创建首个国资载体微电网(紫金山实验室)、首个光储超充放(V2G)示范站,江宁区湖熟街道陡门口村获批全市首家“零碳村镇示范村”。

湖熟街道陡门口村零碳村镇示范村

省级试点三: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推进新能源示范应用

发展新兴产业

全面深化“双碳”目标的实施,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打造产业链条循环化示范区、能源结构清洁化先行区、能源设施集约化样板区。2024年博世汽车、正大天晴制药、中铁宝桥三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入选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已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实现绿色制造体系“量”“质”双提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7兆瓦,累计装机容量超150兆瓦;新建5座储能电站,累计建设规模达4.455/9.126兆瓦。

国家级绿色工厂博世汽车生产车间

省级试点四:徐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数字赋能

智慧领航

打造绿色低碳服务业集聚区

打造“国际数碳谷”,建设全省绿色低碳服务业集聚区,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加快构建碳管理、碳认证、碳交易、碳金融和碳培训等五大服务体系,为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算碳、管碳、降碳、消碳”一站式全产业链服务。先后引入中节能“零碳云”、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天工LCA数据库、全国清洁生产信息化平台等绿色低碳服务产业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碳排放监测与管理服务,开展碳足迹核算、推广碳标签应用和绿色低碳产品认证,推动企业对产品上下游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高效生产,为产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江苏国际数据港

省级试点五:鼓楼高新区

打造“双碳”经济的智力与技术高地

紧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脉搏,积极打造“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发挥科创引领和校地融合优势,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头部企业不断集聚、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国际化平台加速发展,“双碳”产业梯级创新平台逐步形成。先后成立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南京南智碳中和研究院,设立“江苏省院士专家(国际双碳经济)产业创新中心” “SGS-南智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先后落地“双碳”产业项目80多个,签约投资总额超100亿元,园区“双碳”产业规模聚集效应得到深度显现。

江苏省院士专家(国际双碳经济)产业创新中心揭牌

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念20周年,做出“双碳”重大宣誓5周年,南京市将以“1+5”碳达峰碳中和试点为引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更好彰显省会担当、作出示范引领。



来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中心

编辑:顾苏苏

审核:李慧

发布:刘欣一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这是南京市发改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南京市发改委是市委市政府的参谋部门,是策划关注推进全市发展改革、建设民生等的实施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