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德阳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阳新篇章的决定

政务   2024-11-13 18:27   四川  

中共德阳市委关于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德阳新篇章的决定

(202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德阳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德阳实际,中共德阳市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阳新篇章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六个坚持”重大原则,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紧扣市委“四五五六”发展总思路,勇担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的重大使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出更多具有德阳特色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重返前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德阳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到2029年,聚焦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成德同城化发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美丽宜居德阳、促进共同富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德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发挥德阳投资控股集团产业引导和股权投资作用,深化德阳发展集团改革转型,整合组建德阳装备科技集团,做强做优德阳产融集团,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市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分级授权管理和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强集团管控、债务管控、业务管控和合规管控,健全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开展违规贸易、挂靠经营、控股不控权等专项治理。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健全分类考核评价机制。

(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深化“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持续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减负赋能。完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体系,健全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信用合规、信用评价等制度,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完善企业服务中心问题诉求钉办系统和“五级”办理机制。创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治理,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探索建立经营主体强制退出和简易退出机制。开展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治理,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开展涉企违规收费罚款专项治理,全面清理政务服务转为中介服务的事项。统筹涉企联合执法,推广“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探索建立行政检查“白名单”制度,实施重点诚信守法经营企业挂牌保护。健全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保护机制,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三)优化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集中力量抓工业组织领导机制,推动工作重心向工业聚焦、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倾斜。完善产业专班推进、项目拉练比拼、奖惩激励约束等制度机制,持续推进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优化设立年度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聚焦“3+1”主导产业完善建圈强链政策体系,健全“链长+牵头部门+产业联盟+主承载地”协同推进机制,统筹推进长期培育的未来产业、中期突破的新兴产业、短期见效的传统优势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国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以大规模技术改造带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鼓励链主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能力输出,积极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健全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支持天府数谷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先行区、打造成为重要的数据标注产业基地,争创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机制,推动企业上规、上云、上榜、上市。

(四)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服务业发展工作专班,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商业贸易、文体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消费走廊,推动夜间经济、会展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发展,构建“蜀里安逸·悠然至德”消费品牌体系,加快建设成都消费分中心。支持旌阳区服务业领先发展,建设一批时尚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等高品质消费场景,打造全市服务业发展极核。

(五)推进成德同城化发展。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完善“飞地园区”共建机制,探索“创新+转化”“研发+制造”“链主+链属”模式,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深化与成都的产业协作、创新协同,构建利益共同体。加快建设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健全成德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机制。支持凯州新城加快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探索“反向科创飞地”模式,推动在成都建立德阳创新中心。深化联合招商体制改革,推动重大招商项目在首谈地与承载地间流转。探索利益联结模式,完善统计分算、税收分成机制。推动以市场化方式合作设立重点产业专项引导基金,鼓励引导在地央企、省市属国企参与投资运营。健全支持成德交界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政策措施,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共兴、民生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治、治理体系共建机制。

(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完善大学科技园管理运营体系,形成市区协同、部门联动的招院引所格局,探索与高校院所“打包式”项目合作模式。推动建设天府旌湖实验室,完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支持企业探索创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深化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揭榜挂帅”项目高质量实施,探索扩大“包干制”试点范围。支持在德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围绕优势产业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成立研发机构、设立域外研发中心。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争创西部中试中心德阳分中心,建设四川省中试研发平台德阳分平台。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组建科创投资公司,探索设立科技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工业人才培育专项,推进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引进一批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打造西部装备制造人才集聚地。实施“技能德阳”行动,全面推进“新八级工”制度,推行双元制教育模式。探索实施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试点,推行“积分制+推荐制”评价机制。探索实施“政聘企用”、“英才计划”自主评定、下放重点领域人才评审权。健全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推进人才入乡“新农人”试点。

(八)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抢抓新一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机遇,探索“一区多园”模式整合县域内相邻相近的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提质升格。建立健全精简高效的园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深化园区去行政化改革,强化园区经济功能定位,推动具备条件的园区逐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完善人事激励制度,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管理水平。深化园区行政审批改革,拓展集成授权改革试点经验,推行部门见章跟章、容缺预审、并联审批和告知承诺制,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完善园区要素资源保障机制,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和“标准地”出让,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

(九)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工业用地红线划定,适当提高工业用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面积占比。建立招商项目土地供应全流程监管制度,完善企业项目履约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低效闲置及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长效机制,建立超期未开发土地定期排查整改制度。鼓励推行工业上楼、新型产业用地等创新供地模式。健全完善环境容量和能耗指标管控体系,优化总量指标调剂保障机制。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机制,构建“四极两片多源”骨干电网架构。全面摸清国有资产、资源底数,分类推进闲置低效资产资源盘活利用。

(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市域副中心。支持什邡市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罗江区全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广汉市、绵竹市、中江县深化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建立健全县城工业壮大培优机制,深入实施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健全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创建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激励县。构建县城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机制,建立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长效机制。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乡镇为实施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结合实际探索跨乡镇整治。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支持旌阳区、罗江区建设国家油菜制种大县。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户合法拥有的闲置住宅。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长效机制。探索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治理提档升级。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区,推进居住证与身份证功能衔接,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支持农民进城购买住房,完善货币化安置,推行“房票”制度。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建立鼓励支持城市资本入乡投资政策体系,健全城乡融合项目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十一)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涵盖资金、资产、资源、资本的“大财政”收入管理格局,健全完善市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保障机制。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序推进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激励约束制度。加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深化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升级。完善全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完善金融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体系,建立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提升国有担保公司实力,健全企业增信制度和融资担保服务体系,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十二)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国家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高水平建设德阳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健全新型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坚持“两多两少”原则,深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金融招商、驻外招商、平台招商、大数据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模式,做实招商服务公司和前沿产业研究院,实施强链补链育链优链延链行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加强招商统筹联动,健全完善市域内园区开展联动招商、跨区域项目流转制度。创新“出海招商”模式,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三、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改革

(十三)深化民主法制改革。坚持以制度体系保障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监督,落实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发挥联系群众“连心桥”作用。完善协商民主体系,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机制,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优化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健全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完善基层统战市县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德阳。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电梯安全等领域地方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乡镇(街道)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完善律师资源调配机制。健全完善问题案件移送处理、司法人员惩戒、违纪违法退额衔接机制。巩固拓展“法律十进”,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加强全民普法宣传教育。

(十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和文化遗产保护督查制度,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加快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高水平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完善文旅名村推进机制,加快构建“3+N”文旅发展新格局。完善一体化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机制,组建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改革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宣传、研究阐释和科普活动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十五)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体制机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评价指标体系,优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打造“雁归德阳·业兴家乡”返乡就业创业服务品牌。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完善支持银发经济、适老化改造机制,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支持什邡市建设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推进托幼一体化改革,完善普惠育幼服务供给机制。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支持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扩大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保关系转移经办机制。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深化殡葬综合改革。深化双拥共建,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深化新建商品房“交房即领证”改革,探索现房销售模式试点。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建立城市初中建设联动机制,加快推动农村初中向县城集中。深入推进集团(学区)化办学。突出头雁名校建设,探索建立成都名校与德阳重点中学区域协同合作办学机制,完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机制,开展小学、初中、高中贯通式培养。深化职普融通改革,探索筹设综合高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培育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完善校地校企合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支持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创设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深化“县管校聘”教师管理改革。健全尊师重教政策体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德阳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争创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健全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机制,完善高层次医疗人才及团队引育机制。构建医疗医保医药协同体系,完善政策协同、监管联动、信息互通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深化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绵竹市、中江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疾控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改革。

(十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健全主要污染物总量管理体系。优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机制,推动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大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沱江流域、涪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广“一断面一策”水质管控模式。探索建立土壤污染物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报告评级制度,健全磷(钛)石膏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健全双碳政策体系。推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创建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城市。优化绿色低碳交通运输结构,构建立体多式联运体系。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支持罗江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十七)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平安德阳建设长效机制,探索“空地一体”巡防新模式。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金融等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设试点应用工作,探索在农业农村、行政执法等领域推广“四书止纷”工作法,持续实施基层治理“十大微改革”,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持续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和响应联动机制,推进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全链条管理。深化森林防灭火常态化治理。持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制度机制。

四、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十八)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深化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九条措施”、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办法,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机制,鲜明“以干成之事评价干事之人”。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结果运用机制,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干部选拔历练全链条机制,构建全覆盖基本培训体系。建立党建引领企业共建机制,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

(十九)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强化重点项目“嵌入式”监督,深化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监测预警评价。完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效机制,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完善精准容错纠错激励担当作为工作机制。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正风肃纪反腐,建立“全链条”系统化治理有效机制,持续压缩违纪违法潜伏期。加强诬告行为治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化家风立德“四个同步”。健全巡察工作体制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派驻机构、内设机构改革,推进市级部门(单位)机关纪委规范化建设。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二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坚定落实中央和省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强化全市改革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干,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健全改革推进机制,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察内容。完善改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

德阳发布
传递党政声音 沟通政民桥梁 回应群众关切 切实为民办事 展示德阳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