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个孩子请假,其余9个孩子都到齐,现在准备上课。”11月22日清晨,四十七团二连心连心幼儿园的教师阿则古丽·阿巴拜克日边说边领着小朋友们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教学活动。
一所幼儿园,只有两名老师,一名厨师,两名保安,12个孩子,为啥还要开办?带着疑问,记者探寻了这所第十四师昆玉市最小幼儿园背后的故事。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奉命由甘肃酒泉向新疆进军,同年12月5日,从阿克苏日夜兼程15天,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580里,进驻和田粉碎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及民族分裂分子武装叛乱阴谋。进军和田后,为维护社会稳定,部队就地转业,屯垦戍边在昆仑山下,在几代军垦人的努力下发展成了今天的十四师四十七团。
四十七团二连是老兵们最先开垦建设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初,团部搬迁后,二连仍像钉子一样嵌在和田地区墨玉县的阔依其乡、吐外特乡、英也尔乡6个村之中。
由于四十七团二连距离团部20多公里,为了让连队职工群众安心维稳戍边、发展生产,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托和教育难题,二连幼儿园一直保留着。近几年,随着适龄儿童逐渐减少,幼儿园虽然变得“冷清”起来,但仍然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在二连住习惯了,这里有我的好朋友,有我精心管理的小菜园,我和老伴哪也不想去,没有这个幼儿园,我就不得不去和田带孙子。”二连退休职工董建宇说。他1988年就来二连了,有了孙子之后,他们老两口就在二连带孙子,每个周末儿子媳妇过来看孩子。
董建宇学过园林技术,无论是连队职工群众,还是周边地方村民,都经常来请教他种植技术,他也担心退休搬走之后,有些村民找他不方便了。
四十七团年轻的职工更是离不开这个幼儿园。“团部太远了,每天接送不太现实,我地里的活忙起来也顾不上,多亏了我们连队有幼儿园,而且这个幼儿园教得特别好。我儿子三岁时候还不会说话,送到幼儿园之后,啥话都会说了,特别感谢幼儿园老师。”二连职工阿卜杜喀哈尔·如泽提说。
除此之外,地方村的孩子也非常愿意来这所幼儿园,6名孩子都是来自阔依其乡、吐外特乡、英也尔乡。
“我们乡里也有幼儿园,但是我觉得兵团幼儿园教得好,我家儿子上了一年学后,学会了好多知识,一天不来他都不愿意。幼儿园离我家就3公里,接送也很方便。”墨玉县阔依其乡吐特鲁克村村民阿卜杜热伊木江·伊马木尼亚孜说。
离四十七团二连两三公里的墨玉县阔依其乡再盖尔村也有几个村民送孩子来心连心幼儿园。该村村民吐尔逊托合提·艾麦尔说:“大一点的孙子在四十七团中学上学,小孙子就到二连幼儿园上学,他们学习都很好。”
孩子少并不意味着轻松。心连心幼儿园的两名老师中,老师班黛花是总负责,除了代课还要处理幼儿园的全部事务,另一名老师阿则古丽·阿巴拜克日给孩子上课,还得承担保育员的工作,每天两层楼的幼儿园,包括院子的环境卫生,基本上都是两名老师承担,有时候保安和厨师也要一起来干。
“我们是混龄班,孩子不多,但我会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我们两名老师也会经常家访,确保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后具备上小学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阿则古丽·阿巴拜克日说。
阿则古丽·阿巴拜克日是二连职工的子女,她有着兵团人的努力和坚韧。因为人手少,她基本上不请假,就是生病也都是坚持代课。如果班黛花去团里开会,只有她一个人上课时候,她就是去个卫生间都会喊保安或者厨师看一下孩子。有的小朋友刚来不适应,她会耐心地给孩子喂饭,午睡时候帮他们换衣服,慢慢引导他们学会自立。兵地家长都对这名有爱心的幼师赞不绝口。
目前,除了四十七团二连心连心幼儿园,第十四师各团场的连队幼儿园还有四十七团四连手拉手幼儿园、皮山农场八连海绵宝宝幼儿园,都是距离团部较远,离地方村近,虽然孩子不多,却为连队职工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也成为兵地融合发展的一座桥梁。(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春燕 张芳军)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宝月
二审:尚群奥
三审:罗天慧
终审:吴怡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