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企业   2024-11-20 13:25   新疆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对外开放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全面的部署,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时期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新形势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时代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升,成就显著,不断汇聚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动力。

协同推进经济平稳运行、外贸转型升级与共建“一带一路”。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反映出当前经济稳健运行、生产稳定增长、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的向好态势。2024年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0.0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占进出口总值的47.4%。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9万列,2024年截至7月初即超过1万列。

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更多国家商签自贸协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签署了12个自由贸易协定,包括11个与单个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此外,在签署这12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同时,还对以前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进行了升级。我国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国的营商环境综合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服务质量、加强法治保障等一系列措施,我国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公平的营商环境,不仅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国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引领国际秩序的变革与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完善细化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中国方案。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断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坚持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坚决维护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为促进和稳定世界经济作出突出贡献。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大国竞争激烈,局部地区战争冲突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外部经济政治不确定性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这是因为,世界总体发展进程与中国自身发展阶段都已迈入一个历史性关键节点——经济发展已经与新一代前沿尖端技术的发展深度融合。历数近代历史上发生过的三次重大科技革命,从蒸汽机、电力到信息技术,每一次都是因为颠覆性的技术应用实现了生产效率的跃升,进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变革,大国竞争格局更是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立足当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依然在于科技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的先进技术正在酝酿并已实现部分突破性进展,对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科技创新,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这意味着,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构建高标准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是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尊重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促使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更加顺畅地流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培育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形势下进一步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着力点

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应更加关注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形式融入全球价值链,即高水平“走出去”的形式。面临全球产业重构与经贸深度调整,为实现扩大国内需求与扩大高水平开放目标,需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更加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内外协同发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继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在这一过程中,持续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破除现有地方保护主义等阻碍,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进一步释放国内生产能力和市场潜力。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巩固贸易投资便利化基础上,继续坚定支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和区域经济中发挥影响力。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为进一步促进企业良性竞争与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支持和保障。加强标准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国标准国际化推广力度。加强国际人才培养、储备和交流,提升中国在标准和规则制定中的国际话语权。

拓展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广度与深度。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借鉴《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谈判的成功经验,推动具有共同利益的多边谈判。继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进程,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贸协定。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推进中国-东盟3.0版升级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积极推动区域能源合作,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拓展新领域合作空间。积极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持续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策沟通与产业对接,高水平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快“两国双园”建设,精准推动产业项目合作,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体系。支持中欧班列发展,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快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拓宽欧亚经贸合作布局。加强民间交往与文化交流,提升中外人员工作、教育、旅游互访便利性,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与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推动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END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宝月

二审:尚群奥

三审:罗天慧

终审:吴怡嘉

多彩昆玉
官方《多彩昆玉》公众号。权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怀、搞好舆论监督。传播第十四师昆玉市党委决策部署,讴歌人民的伟大实践。引领读者参与、沟通、记录第十四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