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气温变化较大,寒冷的天气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人群外出活动减少,身体抵抗力下降,室内通风较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做好预防至关重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小知识吧!
1、流感病毒:各年龄段均易感
无论男女老少,都容易反复中招流感。但与健康成人相比,老年人、婴幼儿及孕妇、有基础病的人群的抵抗力较弱,感染流感后发展成重症的几率更高,因此更需要提高警惕。
流感通常起病较急,人感染后3~6小时内会出现发热,并迅速发展为高热(38.9~40℃),还可能伴有头痛、咳嗽、鼻塞、乏力、咽痛、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一般持续3~5 天后,会逐渐好转。
2、肺炎支原体: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
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程普遍较长,大约持续2~4周,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乏力、头痛、咽痛。其中,发热多为中高热,咳嗽也大多比较剧烈,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婴幼儿患者还可能出现喘息表现。
3、鼻病毒:不分年龄段
鼻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在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暴发和流行。成年人中招后,一般7~10天就能痊愈。但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不仅容易加重原有疾病,也可以伴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同时也可能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4、呼吸道合胞病毒:儿童易感
5岁以下儿童出现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大多是它干的。这种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污染物表面进行传播,早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会引起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病情较重时,人会出现憋喘、呼吸困难,少数重症也可能并发心力衰竭,应及时就医。
5、腺病毒:“最爱”婴幼儿
腺病主要经飞沫传播、粪口传播,全年可流行,潜伏期一般为2~12天,平均3~8天。各年龄段人群均有感染的可能,6个月到2岁之间的孩子更容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39℃以上的高热,可伴有咳嗽、咳痰、咽部红肿、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也有可能会出现结膜炎、水样腹泻和呕吐、泌尿系感染及中耳炎,一般会持续7~12天。
此外,对于医务人员等高风险职业人群,还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护服、佩戴医用口罩和手套等。
(内容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