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游甘南 为家人携福
地处祖国版图中心的甘南,山川壮丽、民风淳朴,一地一节庆、十里不同俗,堪称中国民俗大观园,是沿袭中华传统文化,春节祈福、讨彩,开启新年新气象的好地方。
碌曲年俗
贡保东知
一、祛秽迎新
格跺、九面、waiting新年爷爷。
农历腊月29日下午,碌曲的藏族村寨举行着一项古老的仪式——“格跺”,即送“跺麻”仪式。
青年男子们在雄壮的高呼声中,把几十斤液态酥油倒在火苗上,霎时间火光冲天,鞭炮齐鸣,欢呼声、鞭炮声、号角声汇集成独有的交响乐。“格跺”仪式寓意送走旧年所有邪恶、灾难与污秽,以干净、圣洁、吉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这一天,也是妇女们最忙碌的一天。需要对房屋的里里外外进行彻底清扫,晚上要洗澡或者洗头,在倒掉最后一桶垃圾和污水后,放几声鞭炮,寓意跟“格跺”仪式相同。
对孩子们来说最为期盼的莫过于晚上吃“九面”,即由九种食料组成的面食,类似内地的“八宝粥”。面团中会掺和一些不同的东西,其意义也不同,这将成为一家人欢声笑语的主要来源。吃“九面”时,大人总是对孩子们说:“九面”要多吃,晚上“新年老爷爷”会称重,不达标的会被“新年老爷爷”带走,孩子们在对“新年老爷爷”的期盼中睡去,谁都没有见到过“新年老爷爷”,却悄然迎来了新的一年。
“除祛洁屋、迎接新年”“欢聚一堂的吃年夜饭”“除夕守夜,等灶爷回家”,这样的年俗在大西北很普遍,只是各地各民族的说法上稍有不同。
二、新年的第一桶“龙水”
在龙族之地,向龙王祈宝,把“龙水”背回家。
大年初一凌晨,在被罗伯特·埃克瓦尔称之为“西藏的地平线”的郎木寺,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还没有照进这片“地平线”,郎木寺郎木村的郎木们(郎木藏语意为仙女)却早已盛装出门,背着水桶走在去接新年第一桶水的路上,他们的欢声笑语打破了郎木寺黎明前的宁静。碌曲县郎木寺地处甘川交界处,长江重要支流白龙江发源于此。这里的人们会争取接到新的一年白龙江源头的第一桶水,“龙”在藏文化中是财富的象征,认为村里谁家的女人接到第一桶“龙水”,会为一家人带来最大的财运。
碌曲是白龙江和洮河的发源地,舟曲和碌曲分别指白龙江和洮河,在藏语中的含义其实是一样的,就是“龙族之水”。碌曲是“白龙青龙双生之地”,又是锅庄之乡,接新年第一桶“龙水”的习俗在这一带普遍流行,长袖飘扬的锅庄也随处可见。
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我们是“龙的传人”,到碌曲这个以龙为名县,来看看别样的龙文化,体会传统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三、山水也过年
金山银山的祈愿,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起过年。
千百年来,藏民族在这片被人们称之为生命禁区的高原,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山水林田湖草沙”都与人息息相关,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化,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祭山敬河,这是一种原始而朴素的生态观。每当年节也必定不会忘这些与人类共生的朋友,邀请他们一起过年。
大年初一,男人们骑着河曲宝马来到神山,开始煨桑祭“山神”,谁能生起新年的第一缕桑烟,谁就是当年的幸运儿。女人们则把干净的食物放在泉眼之旁,把牛奶倒在泉水之中,以此祭“水神”。
四、罕见变常见
剃发、祝寿,一老一小的关爱。
大年初三,有小孩的人家忙得不可开交,要为满三岁(虚岁)的儿子举办剃发宴,还要到村里其他有孩子并为其举办剃发宴的家里做客,送上祝福、送去贺礼。
由家里最年长的男人为孩子剃发,一般是舅舅优先。剃发时,长者边说各种吉利话边为孙子剃发,在天灵盖位置留一撮长发外,其余剃成光头,最后把留下的那一撮头发结成小辫子,并以贝壳进行装饰。奶奶要把剃下来的头发缝制成一个小球形的袋包,与铃铛、核桃等一同挂在曾孙的藏袍上,仪式完成后亲朋好友陆续赴宴,奉上绸缎布料以示祝贺。
初四,有老人的家庭来不及休息,更加忙碌了。她们要在初五为家里的老人准备办80岁的寿宴。老一辈的藏族人不过生日,一般也不办寿宴,但80大寿是个例外,要大办特办,更是要精心准备。
初五,亲戚朋友们再次来到他家做客,不过这次带来的礼物更为丰厚。寿星老人坐在一起,向前来贺寿的每个人送一勺白砂糖和一龙碗红枣、花生和糖果,同时嘴里念到:“我的寿命送给你,愿你长命百岁”。
新中国成立前婴儿夭折率极高,到了三岁(虚岁)才算安全过关,所以在大年初三摆宴庆贺。以前生活条件差、人均寿命短,在年节里能为老人办80大寿是稀罕事,也是全村的大事。随着甘南各县市完成精准脱贫和实现全面小康,如今办剃发宴和长寿宴已经成为常态,再也不用等到年节的丰足,年节里的习俗随时都在举行。
80寿宴已从罕见变为常见,牧区年俗的演变,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体现在了老百姓的点滴生活里。
五、正月的“法会”
新年祈愿、国泰民安,表达和平、幸福、健康的心愿
对甘南牧区群众来说,农历正月十三日至正月十六日的法会才是过年的重头戏,也是一年来的期盼。藏族有句谚语:“有美食吃在大年初一,有锦衣穿在正月法会”。可见正月“法会”不仅仅是个宗教节日,更是信教群众的盛会。甘南的正月“法会”精彩纷呈、独具特色,如果你是旅行者,那十三日看郎木寺的晒佛,十四日看拉卜楞寺法舞和西仓寺的“亮宝”,十五日看合作寺的酥油花,十六日看拉卜楞“香巴转寺”,四天下来绝对会让你大饱眼福、收获满满。
正月祈愿法会,不仅有前来观瞻祈福的藏族、蒙古族信教群众,也有汉族、回族、土族等各族干部群众扶老携幼前来欣赏或感受氛围,孩子们嬉笑追逐并燃放烟花,地上人群摩肩接踵、天上烟花竞相绽放,一幅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其乐融融的团结欢乐的画卷将展现在你面前。
随着“香巴转寺”活动结束,正月的各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全部结束。
来源:甘南史志
主办|碌曲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马占伟
审核|桑德加 华贡才让
总审核|李学明
投稿邮箱|2841509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