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有同学来问这个问题:
不依靠留学机构的帮助,选择自己DIY申请,可行吗?
如果学生和家长已经熟悉了申请流程且能够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大学和专业,家长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并有很好的资源支持,同时能够接受可能申请不成功的风险,将这次申请视为一次成长的历练……那么,完全可以选择DIY申请。
当然,最最重要的前提可能还是目标校不包含美本TOP20以内学校。
DIY不仅可以掌控申请的进程,时间节奏更灵活,还能锻炼统筹能力和写作能力。下面的这篇文章,就是来自于人大附中ICC学姐的DIY申请经验。
我是Emily,毕业于人大附中ICC,高中就读的Alevel体系,在申请季中没有找中介机构DIY申请,最终拿到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香港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学校生物和计算机专业的offer。
我想分享一下我的DIY申请经验,供各位学弟学妹参考。
01 我为什么选择不找中介,DIY申请?
我九年级是在北京一所民办国际学校就读的IGCSE课程,相当于英国的初中体系。在学完IGCSE的第一年后我就决定以英国大学为主要申请方向,并且决定不考虑在本科阶段就读美国的大学。
在简单的了解过后,我发现英国大学需要的材料比美国大学简单许多,五所大学只需要一篇申请文书,并且所有申请都在一个网站中完成。
我当时认为英国大学申请所需要的材料我自己也可以准备好,加上我妈妈也比较了解国际教育,能够为我提供一定的支持。于是我选择省下十几万的中介费自己DIY申请。
02 为申请,我都做了哪些课外活动?
由于英国本科的申请比较注重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我高中做的活动大多都与我的意向专业——生物相关。
我高一在参加了一个斯坦福的线上脑科学夏校后发现了自己对生物的热爱,于是开始阅读和生物相关的课外书。
在高二时,我自己学了大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网课,参加了阿斯丹的X-lab基因实验室,打了USABO和BBO两个生物竞赛,还参加了Pioneer的生物科研项目并产出了一篇与渐冻症相关的学术报告。
这些活动都对我的申请帮助比较大,我也在英国主文书中写到了这些活动。我个人认为我的活动规划得还蛮不错的,论文写作、实验、理论知识全都被涵盖了。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我对生物领域的了解,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细分领域。
03 有哪些渠道可以找到好的活动和项目?
大部分我自己做的活动都是通过学长学姐,和同专业的同学口中了解到的。我在进入ICC时加入了学校的生物社,社团里有学长学姐也有很多一起学生物的同学。我们会一起交流竞赛的备考进度,也会互相分享读过的有意思的课外书。
现在有很多学校和机构都会开设给高中生做的活动和项目。比如理科生可以去一些活动的官网查看很多实验室项目和竞赛,物化生、计算机相关的项目都有,门槛也不高,不需要额外提交材料去申请。
还有一些校方推荐的竞赛平台,上面也有不少活动。这些活动都比较容易报名,且不需要提供太多额外的补充材料,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有很多比赛都是需要找队友组队进行的,可以加入学校的社团或者找几个学校里的朋友一起组队。
一个文科生经常参加的比赛是John Locke论文竞赛,参赛的学生需要在很多题目中选一个进行写作,领域覆盖了历史、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这个竞赛非常适合文科生,主办方选择的题目都非常有意思,如果最后拿到了比较好的成绩的话含金量也非常大。
不仅如此,很多美国大学也会组织高中生夏校。相比机构组织的项目,夏校需要更多的申请材料,也会有较高的进入门槛。我参加的Pioneer夏校就需要提交两篇夏校申请文书和标化成绩,不同的夏校的要求也会不一样。
不过我认为比起找到各种所谓"含金量高"的活动参加刷奖,选择真正适合和喜欢的事情做更为重要。
拿我自己举例,虽然我也跟着不同机构做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我在文书中依旧用了半个段落写我在高二备考USABO时阅读了一本生物科普书籍后的感悟。对于招生官来说,许多小竞赛的奖项并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从打竞赛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带走了什么。
04 DIY申请,我积攒了哪些经验?踩了哪些坑?
高一的时候我跟风报名了BrainBee脑科学竞赛,那个竞赛对当时的我来说难度很大。竞赛的准备材料是大学的脑科学教材,但是我备考时刚刚学完IGCSE生物(可以类比成中考生物水平)。最后考得比较一般,这个竞赛对我兴趣的打击也很大,以至于备考过后我直接放弃了脑科学道路。现在回看当时的教材,其实很多当时不会的东西只是因为还没有打好高中的生物学基础,直接放弃了这条道路还是挺可惜的。
我从这件事中吸取到的教训就是不要盲目地跟风去报所谓"含金量高"的比赛,而是要评估自己当下阶段现在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再以自己当前的水平规划未来的方向。
在申请的过程中我也碰到了一些比较麻烦的事情。因为我是DIY申请,所以大学需要补充材料时不会有人提醒,需要自己频繁去查看大学网站。
英国的申请还容易一些,所有学校的申请都是通过UCAS完成的,过程也比较简单。但是像加拿大大学的申请就比较繁琐,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申请系统,申请时每所学校要求提交的材料也不一样。
比如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需要先在安大略省的申请系统申请完毕之后再去学校单独的网站补充材料。这些信息差让我吃了一点亏,我在提交完申请后才知道多伦多大学需要补充提交五篇单独的小文书。不过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申请。
05什么样的人适合DIY申请?
我个人认为DIY申请虽然过程比较繁琐但是并不困难,所有人只要可以下定决心就完全有能力DIY申请。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DIY申请。
首先,我认为DIY申请美本比申请英本要难一些,因为相对于英国,美国要求学生提交更多样独特的申请活动,这些活动相对来说也没有英本的活动好找,有些可能需要组队或者人脉推荐。这时候有些机构可能就可以帮忙介绍相关的人脉资源。
其次,我认为DIY申请需要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我家长也帮助了我很多,我妈妈比较了解国际教育,所以她也在我需要的时候帮我找到了一些辅导老师,比如竞赛和面试的辅导课。我爸爸也在申请结果下来后查了很多学签相关的资料,申请学签。所以我认为如果选择了DIY申请,那么家长就会需要与孩子共同为这个选择负责。
最后,我认为DIY申请比较适合希望对自己掌控感强的人。需要自己完全对自己的申请负责这件事即是劣势也是优势。自己负责整个申请过程确实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也可以在选择的时候不受其他的因素所影响,也不为自己做出的选择后悔,听从自己的内心。
文章来源:国际部家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