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前后,走村串户登门表演的芦溪上埠牛带茶,是对一年辛劳的总结奖励,更是对来年土地丰收、万事如意的美好祈愿。街上任谁大喊一声:“走,去看牛带茶吗?”街头巷尾的人总会放下手里的活,结伴而行,循声来到就近的表演场地。
牛带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尧贤说起与牛带茶结缘的故事,那双圆圆的大眼睛骨碌碌地转,就像小孩谈到自己最爱的玩具一样,满心欢喜。作为非遗传承人,刘尧贤觉得自己能成为牛带茶主演非常幸运,为人们送去美好的新春祝福,是自己坚持了大半辈子的使命。
牛,是人类古老农耕文明中的忠诚老友,任劳任怨。在田野间讨生活的人们对牛不会陌生。茶,是人们最熟悉的中国传统饮品,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地区,茶叶的种植不仅给茶商们带来可观的收入,还衍生出采茶戏等戏曲艺术形式。那牛带茶到底是牛还是茶呢?其实都不是,也可以说都是。
芦溪上埠牛带茶大约起源于清朝,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萍乡采茶戏的一种,俗称“三脚班”,又称“牛灯”,广泛流传于芦溪县,是一种带有简单故事情节和农家特色化妆的灯彩表演。表演最初有锣鼓及唢呐伴奏,一人主演、多人帮腔,扎一纸牛犁田,丑角则穿插其间,并以胡琴与笛相和。
牛带茶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彼时的牛带茶表演集说、唱、舞、灯为一体,内容多从历史故事和传说中采撷,又融入当地民俗进行创作,总共分为渔、樵、耕、读四个段落,每段含一个或两三个小故事,一套表演走下来,既有传统故事的表现,更有村民耕作田园之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既满足群众日常娱乐需求,又常被用于祈福、庆贺等,是家家户户都愿意来讨个好彩头的热闹所在。
每年春节,左右村邻相邀演出,团队邀约应接不暇,平均演出30余场,曾于1955年获得萍乡县文艺汇演一等奖。当时流行“茶园人演戏”一说,足见其影响之大。
2010年,芦溪上埠牛带茶入选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刘尧贤成为芦溪上埠牛带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刘尧贤的朴实,不仅体现在他真诚热情的性格上,也流淌在他对牛带茶的热爱中。
60多年前,他还是孩童时,便走上了芦溪上埠牛带茶学艺之路。
刘尧贤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好在他的父亲就是牛带茶表演中的主角之一。每年演出最多的时候,刘尧贤都会要求跟父亲一起去赶场。父亲忙着演出,还要带个小孩,本来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但拗不过儿子的坚持,父亲逐渐习惯了演出时有这个小小的身影在一旁陪伴。在刘尧贤的记忆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芦溪上埠牛带茶最红火的时候,家家户户看见牛带茶表演队走近,听见锣鼓和唢呐的声音响起,便会端出家中最好的糖果招待众人。又或是村里要举办什么大型活动需要歌舞助兴,牛带茶表演队伍便常受邀前去,演出完成后的流水席对那时候的刘尧贤来说是人间美味。
小孩天性爱热闹爱玩爱吃美食。芦溪上埠牛带茶,就是一个伴随着好吃好喝好节目的存在,别人要抢占最好位置看的演出,刘尧贤能随时观看,还能获得父亲手把手教学。在家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鸡鸭鱼肉等硬菜,遇有大型演出时,热情的群众早已准备好丰盛的一日三餐,刘尧贤就可大饱口福了。
从此,刘尧贤在心中便种下了要跟父亲学习牛带茶表演的种子。当他还是五六岁孩童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练起说、唱、舞的基本功。
父亲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逐渐退出牛带茶的舞台,刻苦练习了将近十年的刘尧贤从父亲手中接过一盏盏憨态可掬的牛灯,一步一步走向牛带茶的舞台中央。
和刘尧贤一样,演员们虽然基本都是农民,但他们的创作内容从未止步于展现农家生活日常。20世纪70年代,牛带茶表演团队通过唱曲、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社会宣传毛泽东思想,受到广大观众交口称赞,每年都会受邀到市里参加巡演。表演的舞台或是村民家的院子,或是街头露天的大广场,或是市里偌大的电视演播厅,团队里的人来来去去,而刘尧贤见证团队的每一场表演,并由此深深热爱。
上埠牛带茶曾在20世纪因特殊原因停演过一段时间。但牛带茶表演团队的成员们深知牛带茶这项民间传统艺术不能丢,也不敢忘记曾经在舞台上展示过的一招一式,演唱过的一字一句。偶尔有机会,他们还是会小范围地聚在一起,虽没有华丽的演出服和锣鼓喧天的配乐,能哼上几句,能过上几招,都是对过去演出的深深怀念和对演出恢复的殷切期盼。
2004年,在党和国家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下,芦溪上埠牛带茶逐步恢复演出。虽然时代在变化,但在芦溪本土群众心中,牛带茶表演仍是最贴合百姓实际生活,最能在农忙季节抚慰疲惫身心的一剂良药。
刘尧贤作为牛带茶表演的传承人,在接受邀请演出时,总会卖力演出,为的就是让更多观众能够感受上埠牛带茶流传数百年的民间文化底蕴,几十年过去了,小小少年心中埋下的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15年,刘尧贤成为芦溪上埠牛带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年逾古稀的刘尧贤依旧目光炯炯,但他也明白,非遗的传承不能没有年轻人的参与。近年来,他受邀与萍乡市舞蹈学校合作,收下的四位徒弟都勤学苦练,这让他很是欣慰。
当年的牛带茶有多达13个节目,如今他们的团队大多数时候都只能演牛带茶中的一小部分。他希望能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参与,让完整的13个节目都能保留和传承下去,或是能有更专业的年轻人来,以专业的创作手法融入现代元素,创作出能让年轻观众喜爱的节目。
每一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背后,是非遗传承人们无数次被汗水浸湿的演出服,或是无数个担心着几百年来用心传承的心血无法前行而难以入睡的深夜。生性乐天的刘尧贤也曾担心过,害怕过,但每一次登上舞台,观众们期待的眼神和齐刷刷的掌声,给了他最坚定的信心和鼓励。
刘尧贤望着墙壁上牛带茶表演的图片,图片里是他表演时的各种样子。他眼里闪过的光热情天真,脸上始终绽放的笑容纯净自然,一如60多年前看着父亲在舞台中央闪闪发光的小小少年。
来源:《萍乡日报·赣西都市》1月12日 1版
作者:付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