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回响 赓续运河文化
无锡惠山发布联合惠山高新区(筹)发布
推出“运河珍藏”专栏
让一件件物品打开时间的记忆
生动再现大运河与惠山的历史文化渊源
传承因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的古今记忆
今天的“运河珍藏”
让我们来看看
80、90年代的自制机械磨床
“这台丝锥刀口磨床、丝锥外缘磨床、丝锥倒角机,还有这台,都是他自己设计制造的,他真的太聪明了,在别人车间坐一上午,回家没几天就能造出来一台磨床……”每当说起父亲俞忠兴,俞晓总是无比自豪,对于父亲的往事能滔滔不绝地讲好久好久。
他口中描述的这位机械大神到底是何方神圣?
他又是如何设计制造出这些精密机械的?
▲丝锥
紧固件俗称“螺丝螺母”,属机械根底零件,被誉为“工业之米”,大到航天飞机、轿车和机械设备,小到桌椅板凳,皆有其身影。而丝锥就是加工螺母所使用的一种刀具,也叫“螺丝攻”,按照使用环境可以分为实用丝锥和机用丝锥,这些机械设备是用来加工丝锥的。洛社镇的石塘湾素有“螺丝攻”之乡之称,生产的丝锥销往全国各地,且国产丝锥较进口丝锥价格便宜且好用,于是,在当地形成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丝锥加工工坊。“90年代初,不仅每天加工机用丝锥200-300个,实用丝锥2000-3000个,且师傅自主设计制造的机械磨床也卖出过3-4台,丝锥产品供不应求。”李国荣回忆道。
▲自制铣方机
50年代初期,上海一批下乡的知识分子来到大运河畔的无锡县,随之带来先进的机械技术,他们兴办实业,开办了最早的工业加工工厂。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无锡城乡工业双轮齐动,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以洛社镇为代表,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并举、高中低技术并存、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基础,机械、纺织、化工、冶金等产业迅速壮大,工业零件需求量激增。
1980年,俞忠兴在积累多年经验后,正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当时“作坊式工厂”里也就只有三、四台机器,3名工人,机器都是淘汰下来的老设备,经常出问题,想要加工出更精密的丝锥还需要再进行设备省级改进,于是,俞忠兴开始了从设备改装到设备自研自制的探索。
▲自改磨床
“我师父年轻的时候在舟山当过一年炮兵,在部队里也学习积累了不少机械知识,退伍后他干过配钥匙工,也在无锡县钢窗厂做过磨具设计师,还获得过模具设计的省级一等奖,机械设计一直都是他十分热爱且愿意钻研的事情。”李国荣谈及其中一台摇摆磨床,主要用于加工轴承内缘,他的师父骑摩托跑去县里的机械厂学习经验,搬着一张小板凳,在车间门口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上午,下午回到自己厂里,就开始画图设计并进行设备制造。
▲自制丝锥外缘磨床
机械制造者仅凭铸、锻、车、钳、铣、刨、磨的经验来设计制造机械是不够的,必须细分到铸造时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零件切削加工过程也需要在脑海里虚拟出来,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往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摇摆磨床制造出来后,其使用技术当时也获得部分客户青睐,甚至要购买师父的设计并申请专利,可惜当时轴承、纺织业发展十分迅速,等他使用一两年后打算再转卖时,已经有新设备、新技术投入市场,失去了被投资机会。”李国荣慢慢道来,“虽然错过时机,但期间我们受同行邀请前往梅村、藕塘等地进行技术交流,技术和产品得到不少客户青睐。”
▲自制铣槽机
▲自制丝锥刃口磨床
“到90年代,公司逐渐发展扩大,搬进了新厂房后,逐渐增加了制作产品精度高的机械,这台螺丝磨床和丝锥磨床都是95年买进来的二手机机械,它们是上海机床厂1984年造,虽然是二手,但是应对客户需求的的确足够了。”李国荣继续介绍道。
▲螺丝磨床
▲丝锥磨床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父亲的口头禅。”俞晓说道。的确,俞忠兴老先生在公司发展初期以其个人之力自主设计制造这十余台机械设备,节约生产成本,在当时实属罕见,完美地诠释了“高手在民间”这一词语。
时至今日,这些机器仍能灵活地继续生产加工丝锥,虽然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技术装备在不断迭代更新,但这批留有时代发展痕迹的机械磨床,见证了一个时代工业发展的蓬勃动力,展现出洛社百年工商基因的强劲,大运河畔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正在打造中的江南运河文化公园
现向全社会征集
反映运河文化、工商文化、在地文化
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
实物或老照片
以下是展示馆待征集藏品清单
诚望大家积极提供线索
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展示馆(A馆) 拟征集展品清单 |
青铜器 |
石器 |
工艺品 书画 |
布艺/纺织品 |
票据 |
文史资料 |
陶器/泥塑 |
无锡传统工商业或老字号商标/厂牌 |
体现工商文化的老照片 |
航运工具 |
工业产品生产机械或配件 |
船模型 |
如有藏品线索提供,可在后台进行留言,或发送至藏品征集邮箱:3057523646@qq.com。
热线电话:0510-83312533(法定工作日 8:30-11:00 13: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