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该我们办的事儿我们办了,靠你们了!”
政务
2024-10-18 17:52
甘肃
60年后,83岁的刘书鹤仍记得当年在青海金银滩草原上种树的艰难。那里地处高原,年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种树是“年年种,年年死”。
“一年青,二年黄,三年就当劈柴棒”,刘书鹤记得,后来大家发现在暖气管道附近挖沟,填上半米厚的牛粪羊粪,才能种活几棵杨树。
就是在这树木难以存活的地方,他这一代人像野草一样扎下根来,
建起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基地,制造出让中国“挺起腰杆儿”的原子弹和氢弹。
当时,中国集结了精锐的青年技术人员来“草原大会战”,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的年轻人刘书鹤是其中一个。
刘书鹤在221基地办公楼前。图/受访者提供
将军住帐篷,学生住楼房
今年8月底,受邀赴青海参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活动时,刘书鹤坐着轮椅回到当年的厂区,这位老人想起,58年前邓小平视察基地那天,他就在夹道欢迎的人群里。
他在221基地担任过技术部的环境实验室主任。“从我们221基地出来的装备,所碰到的气候环境和各种运输、飞行动态环境等,都要做试验,完成后才能交付给部队使用。”他对记者解释。
刘书鹤工作的设计部,在221基地标志性的105大楼。20世纪60年代,这里有“西北第一高楼”之称,当时就有了一部电梯。刘书鹤记得,那些顶级科学家的办公室在顶楼,因此大楼里群星闪耀。多年后,好几位科学家的名字都刻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上:王淦昌、郭永怀、彭桓武、邓稼先、朱光亚……
不过,刘书鹤没去过顶楼的办公室。因为保密制度,在这里,不同办公室的人互不串门。
60年前的很多物事已不复存在,可有些东西又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近几年,当地努力根据刘书鹤这代人的回忆,试图复原过去的厂区。
当年,刘书鹤和3名大学同班同学的“报到证”上写着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报到地点在青海省西宁市。去“国家保密单位”工作,他们觉得自豪,决心去大西北“大干一场”。
恶劣的条件已经等在他们前面——报到后,每人领到了221基地标配“四大件”:一顶皮帽子、一双翻毛棉皮鞋、一床毛毡和一件蓝色棉大衣。
到西宁一个月后,一天晚上,广播里传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当时举国欢腾,有人走上街头庆祝,而
驻扎在西宁杨家庄的这些大学生接到通知,不许出门、没有聚会,只在驻地出了一期有关原子弹的黑板报。
谁也不问、谁也不说,这源于他们的入职第一课——保密教育。保密课上,800多名新人同时举起右手对着《保密守则》宣了誓。
那天晚上,刘书鹤心中已有些明白——
这就是我要奉献终生的事业,这里,就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高寒缺氧的金银滩很快就给了这些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一个下马威。他们坐上铁皮闷罐车,被送往高原上的生产部进行劳动锻炼。
刚拉开铁皮车门,飞沙走石,吹得大家直不起腰、睁不开眼。好不容易来到宿舍楼,搬行李时又发现由于高原反应,呼吸困难,没了力气。
这些大学生已经享受了221基地最高级别的待遇。为了让技术人员能有较好的条件,第九研究设计院的领导李觉、吴际霖等人主动迁到帐篷里居住。很多工人师傅常年住在“干打垒”,一种半地下窝棚。
将军住帐篷,学生住楼房,
刘书鹤回忆,那情景让年轻人受到很大鼓舞。
青海金银滩草原深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基地初建时的全貌。图/新华
“刚进广寒宫,又来追太阳”
来到基地,刘书鹤最先学会的就是,这里的人和事,建筑和工号,都用代号和暗语。
一本签发于1965年11月的工作证上,不同数字标记着刘书鹤当时的身份:“105”表示他工作的105大楼;“402”是四厂区402试验室的代号,他在那里做环境试验。证件上没有印代码的地方,不允许进入。
221基地有几十种工作证,只有带“全”字的,才能够“全部通行”。
刘书鹤记得,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基地里最忌讳的名词,大家不会主动提起“弹”这个字。它们被称为“产品”,每个产品有不同的代号。
第一颗原子弹送去试验时,前后方通信联络还用了密语。那颗球形原子弹叫“老邱”,也被称为“邱小姐”,因为原子弹装配叫“穿衣”,插接雷管称为“梳辫子”。
人们对它寄予美好想象:一位美丽的邱小姐,坐到梳妆台前,正在梳辫子,很快要出嫁了。
仅让“邱小姐”出嫁还不够。第一颗原子弹是在高塔上静态引爆的,不能算真正的武器。当时有外国媒体称,中国是“有弹无枪”。
刘书鹤说,要使原子弹真正成为进攻型核武器,必须要用运载工具比如飞机、导弹、潜艇等,把它投到预定目标,才是真正的战斗力。
“邱小姐”出嫁一个月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提出了中国核武器研制“三级跳”的设想,刘书鹤一来就赶上“二级跳”攻坚时期,要实现1966年原子弹和导弹“两弹”结合试验。
第一次见到导弹核弹头时他惊呆了。他以前只见过手榴弹和炮弹,当这个大家伙从图纸里“站”到眼前时,他感到震撼。他记得,弹头的壳体玻璃钢表面不太光滑,但在光照下依旧闪着宝石绿的光芒。
核弹头的战力,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温度和气压,日晒和雨淋,震动和静电,甚至动物和霉菌……大大小小的因素会对它的性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是刘书鹤他们需要弄清的问题。
冬天,他们到东北大兴安岭、海拉尔等地做低温试验,在零下45摄氏度的环境里跟着导弹一起挨冻;夏天他们拉着弹头跑去武汉、去云南追高温,热得工作服拧出汗水。有人形容,他们是“刚进广寒宫,又来追太阳”。
后来,“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带领他们设计建设了国内第一个、性能也最好的大型气候模拟实验室。刘书鹤才结束了东奔西跑做试验的日子。
“郭永怀最关心环境试验。”刘书鹤记得,郭永怀对这些年轻人说,自己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都要从头学。
“环境试验要求一专多能,大学毕业后,我又自学了40多门学科(知识)。”
刘书鹤说,他至今保存着跨专业苦学的旧书本。
性命攸关的考验
与不同型号的武器装备打交道,做环境试验往往面临着双重危险:炸药和核辐射。
刘书鹤做试验的221基地四厂区,每个工号都有厚厚的土围子,这样一旦发生爆炸,可以保护建筑和人员。
刘书鹤亲历过“氢弹三次投不下来”的历史性时刻。
那是一次新的氢弹小型化的核试验,一种国产新型飞机执行投弹,这是该机型第一次执行核试验任务。
刘书鹤和同事负责核武器的恒温系统,就是“保证它在响之前的温度”。他早早等在马兰机场,在机场的保温厂房分解好保温弹衣,把核弹交给空军地勤人员。
周恩来等在北京中南海办公室电话旁。在现场领导这次试验的是日后的“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
这是第一次尝试采用“甩投”方式投弹,为此,飞行员杨国祥做过上百次试飞。每一次,刘书鹤等人都要在场,“目送飞机起飞,一直到视线尽头,这是规矩”。
据他回忆,为了实现武器小型化,飞机进行了改装,挂在飞机上的这颗氢弹并没有被完全包住,“还露了肚皮”,需要做临时的保温措施,这就要对飞机的保温系统进行测试。其他测试还包括振动、冲击、离心等,全部过关才行。
他记得,那年12月“老下雪”。真弹试验那天,杨国祥尝试了3次甩投,竟然都没成功。千钧一发之际,周总理直接从北京跟他通了话,批准他带弹着陆。
“那要掉下来摔响了,我们不都‘光荣’了吗?”刘书鹤至今心有余悸。
可当时,他并不知情,看到飞机返回,还以为试验结束。按照惯例,他和同事们准备好了大红纸写的感谢信,等在停机坪。飞机停在塔台旁边,杨国祥跳下飞机警告他们:“别靠近,弹还在机上。”
朱光亚一直等在那里,坚持要看到飞机带弹着陆。按照要求,他本应跟别人一起,撤到地下去指挥。机场的其他飞机都已转场。“我很敬佩他。”刘书鹤说。
原221基地手绘图,刘书鹤、张明学绘捐
跟着大专家 成了“小专家”
“辛苦也辛苦,有意思也有意思。”刘书鹤多年后感慨。正如“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所说,曾经以为是艰难困苦的关头,却成了中国人干得最欢、最带劲、最舒坦的黄金时代。
来到金银滩那年,刘书鹤23岁,和很多年轻人一起,跟着那些大专家“学了很多本事”。
“老专家让我受益匪浅。”他说,“老专家亲自指导你看哪本书,你做完试验后你就有经验了,你就说了算了”,慢慢地,“就成了‘小专家’了”。
郭永怀给这些年轻人上过课;被他们喊做“王老头”的王淦昌会提醒他们注意安全防护;他们跟邓稼先和陈能宽一起讨论过核弹头的存储试验。工作之余,邓稼先的房间是年轻人常去的地方,因为他有一台录放机,他们总能在那里看到精彩的电影。
那些年,刘书鹤做了很多以前没人做过的事:
他做了中国第一个核弹头的储存试验,也曾“带着一发核弹头全国跑”……
他获得过国家科技奖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但他说,那是千万人的事业,每个人最多是青海湖里的一滴水、金银滩上的一棵草。
晚年,刘书鹤把过去的一些经历记下来,写成一本书,为书名费了不少脑筋。
他的妻子马秀芳也是221人,
她的意见起了决定性作用。书名就叫——《两弹中的年轻人》。
他们想让今天的年轻人知道当年那一代年轻人的状态。
“我想跟年轻人说点儿话。”受访时,刘书鹤告诉记者。他挺起腰说:
“我们这代人,该我们办的事儿我们办了……我们终身无悔。如果还有这样的选择,我们还像60年前那样,听到召唤,还去!”
他没做一点停顿,一口气对记者说:“我这个接力棒要交了!我希望当代的年轻人要学习、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把这个接力棒接过去……我相信你们这代年轻人,在新时代也会像我们一样,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你们的才智。靠你们了!”
★
来 源丨共青团中央
编 辑丨崔有岗
审 核丨张雪平
责 编丨杨 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A1MzM0Mw==&mid=2653013673&idx=1&sn=cd9ec3c0fb7fe780134bb05a7eeec79e
青春通渭
了解共青团通渭县委最新动态、参加青年大学习、线上转团、重置智慧团建登录密码等,请关注“青春通渭”公众号!
最新文章
团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河道清理志愿服务活动
团课能量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团课学习资源包(十三)
忆百年党史 悟青春担当——通渭一中校团委组织全体团支书开展学党史悟青春主题团课
青联委员孙柏:90后返乡创业带领乡亲发“羊”财
团县委联合县一中团委开展“传承中华美德 共筑敬老之心”志愿服务活动
共青团中央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重要寄语精神5周年座谈会
第六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启事发布!一起来,更精彩~
【团团帮就业】招聘555人!正在报名→
“青年实干家计划·青春传承中华文脉专项”工作指引
英雄航天员唐胜杰为家乡学子作专题讲座
“红领巾爱祖国—我心中的五星红旗”国旗传递活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举行
关于未成年人上网,国家网信办发布重要指南!
共青团通渭县委召开作风建设专题会议
祝贺!我县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获评全国2023—2024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
国家级奖学金!通渭学子上榜
青少年廉洁文化主题征文开始啦~
第七季红领巾爱学习⑩|迎风向海的大风车
青联委员石明奎:秉承工匠精神 致力科研创新
团课能量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团课学习资源包(十二)
人民空军,生日快乐!
通渭县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团团就业帮】报名开始!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
今日立冬
团课能量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团课学习资源包(十一)
节约粮食,拒绝浪费,从你我做起!
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
青年大学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辑(一)
一句“这里需要我!”二十余年来,54万余名大学生和西部双向奔赴……
通渭县文明祭祀倡议书
你问我答|不懂最新发展团员流程?来看这篇权威回复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最新消息!神舟十九号发射时间、乘组定了!
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选调公务员
走路还能做好事?“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行为公益专场活动来啦
青岛·定西青年党员“重走长征路 追寻红色足迹”共建活动通渭站圆满结束
公示 | 甘肃省享受202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优惠政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名单
【团团帮就业】定西市公安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公告
今天,纪念伟大胜利!
团日能量站|第四季度主题团日攻略来啦
锻造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团十九大以来共青团组织工作综述
【团团帮就业】2024年甘肃省新华书店招聘公告
“该我们办的事儿我们办了,靠你们了!”
【团团帮就业】2025年甘肃电投集团招聘111人公告
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
铭刻!“两弹一星”精神穿越时空
@青少年朋友们:青春守护中国粮,这有一份倡议书请查收!
团课能量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题学习资源包
关于开展“金秋招聘月”就在定西·职引未来─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的公告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国考报名,明日开启→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