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岁月如歌,征途如虹。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山西这片历史悠久、人民勤劳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杰出科技人物,他们以爱国之心、创新之志、求实之行、奉献之情、协同之力、育人之责,为山西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如同一股蓬勃的力量,以热血与智慧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强大紧密相连,推动着科技的车轮滚滚向前。
从10月9日起,本平台开设“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三晋杰出科技人物学习宣传活动”专栏,讲述三晋杰出科技人物践行科学家精神,扎根基层科技一线,爱岗敬业的光辉经历,宣传他们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锐意奋斗,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现他们与山西同呼吸、共命运的拼搏历程。在新时代征程上,我们也期望,通过本专栏宣传,能够激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献身科技事业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以强大的创新自信奋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前沿逐梦 智能领域擎灯
——访山西大学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梁吉业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涌现出创新成果。梁吉业教授作为山西大学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站在了这一领域的前沿,引领着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添砖加瓦。他常说:“科研之路,当以坚韧为基,创新为翼,不负时代使命,用科技力量推动国家进步。”
12月4日,就在记者采访当天,山西大学传回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揭晓的2025年度新晋IEEE Fellow名单中,梁吉业教授凭借在多粒度数据建模与图数据挖掘领域的杰出贡献位列其中。
求学逐梦 砥砺前行
IEEE是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会员人数超过40万人,遍布160多个国家,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等领域制定了许多行业标准。IEEE Fellow为协会最高等级会员,即IEEE会士,是该组织授予的最高荣誉,每年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当年会员总人数的0.1%。当选者均为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因此,该头衔也是学术界和科技界公认的权威荣誉和重要职业成就。梁吉业教授在科研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突破自我,攀登着一个又一个学术的高峰。
1983年,梁吉业从山西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本科阶段,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与决心,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每一份学术营养,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后,梁吉业在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深造,不断拓宽学术视野。读博期间,他有幸得到了徐宗本院士的悉心指导。“徐宗本院士不仅传授给我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让我深刻地理解了科研的真谛在于不断探索与创新,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勇气。正是这些宝贵的教诲,让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进。”导师的谆谆教诲如明灯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此后,梁吉业的学术探索的脚步并未因此停留。在2002年至2004年间,他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然后又在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拓展了学术视野且建立了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正是这些宝贵经历,塑造了梁吉业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严谨求实的学风。
学生时代的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工作以后,他更是潜心钻研、不断进取,敢于挑战未知领域,并获得诸多荣誉。他先后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他还在多个学会或科研机构担任重要职位,他是教育部科技委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科技伦理专门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主任。他在相关领域的贡献和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为山西乃至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攻坚 创新领航
在科研的道路上,梁吉业教授和他的团队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他们深知,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要跨越重重困难。山西大学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凝聚国内外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力量,协同攻关,开展了大量的创新性研究。面对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不断尝试,终于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梁吉业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带领团队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领域开展了系统地研究。他提出了多粒度计算新理论与新方法,为大规模复杂问题求解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了泛化误差引导的表示学习方法,在核函数的选择、深度神经网络性能提升方面取得了成功应用;提出了基于概念认知的模糊学习机,为提升机器学习的整体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提出了自适应构图的机器学习方法,形成了半监督分类、无监督降维、点云分割等系列数据分析核心算法,并有效应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他的相关成果发表在AI、JMLR、IEEE TPAMI、IEEE TKDE、ML、NeurIPS、ICML、AAAI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获得了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际重要学术机构知名学者的正面评价。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三次。梁吉业教授带领团队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山西中液互联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围绕燃气管网智能化关键技术等问题,研制了管道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管网仿真系统、燃气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形成了燃气智慧管网平台,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成果应用覆盖燃气全产业链企业,已成功服务于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等9个省、6839km 高压管道、125 座长输分输站、16 座液化工厂、72 个 LNG 加注站。梁吉业教授团队与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出了面向煤矿安全生产的视觉感知、识别与决策算法,研发了面向煤矿企业云边应用的智能感知与智能服务平台,也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成果已服务于11个省份、25个地市的行业管理机构、约1200 余座煤矿,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约20%以上。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省内、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实力。
春风化雨 桃李芬芳
走进山西大学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记者看到的是一幅温馨而专注的学习画卷。老师们以满腔的热情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们的科研工作。他们时而俯身查看学生的代码,指出其中的可改进之处,时而用清晰的思路和生动的例子为学生们剖析复杂的算法原理。学生们则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时而点头表示赞同,时而眉头紧锁陷入深思。他们或手持笔记本认真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或围在老师身边,积极提问、热烈讨论,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整个实验室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充满了互动尊重与信任。梁吉业教授曾担任山西大学副校长(正校级)、太原师范学院院长,现任山西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山西大学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担任高校领导职务并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地方高校的科研团队普遍面临着优秀人才引进难、科研投入相对不足等突出问题,但我们的优势是研究人员大多愿意加入一个团队,通过合作研究来发展自己,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团队。基于这样的情况,我要做的就是凝练前沿的研究方向,通过一些重要研究问题或研究项目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经过一定时间的合作,团队成员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科研能力也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另外,我也很注重团队成员的结构问题,依托山西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吸纳了计算机、数学、控制、管理等多学科的团队成员,多元化的学科背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团队的创新能力。”作为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梁吉业教授介绍了他在团队管理方面的经验。
经过多年培养,梁吉业教授指导的1名博士生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与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名博士生获得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名博士生获得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名博士后获得了国家博新计划支持。培养的2名博士生进一步成长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名博士生成长为国家优青。
2023年,在“华为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梁吉业教授指导的由3名学生组成的AI创客队与来自世界各地269个单位的1778支队伍同台竞技,荣获一等奖(季军),创造了参加该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
“我认为一个优秀团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需要很多人的不懈努力。因此,我尽力给青年人才(包括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发展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快的成长起来,这样团队才能具备良好的人才梯队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在指导学生科研时,梁吉业教授给予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又在关键节点给予精准的指导和帮助。他所培养的学生,不少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骨干力量,继续传承着他的科研精神和教育理念。
梁吉业教授常说:“科学家应以探索未知为己任,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家精神,为强国复兴贡献力量。”这份对科学的执着与对国家的热爱,正是他科研生涯的真实写照。
点击
!!!!
⬆️ 点击问题,查看AI给你的答案
转发来源 | 山西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