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大家好,我是豆妈。
近期,一位 20 岁女外卖员李生的经历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热议。
在节目中,她说,“妈妈嫁了5次,每次害全家做驴,我平等地恨每一个爸”
对于李生的经历,网友纷纷表示,“有没有可能病的不是孩子,是她妈妈。”
还有网友表示,“希望李生能够找到更好的自洽方式,越来越好。”
01
家庭破碎下的童年阴影与心灵创伤
在2004 年,她诞生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那时她名为翟欣月,父母的爱也曾短暂地围绕着她。
然而,三岁那年,父母离异,父亲仅留下一笔抚养费,此后再未在她的生命里出现过。
从此,母亲的感情生活则陷入了频繁改嫁的漩涡,先后经历了四段婚姻。
继父们的表现相当糟糕,有的对家庭施以家暴,有的则如同寄生虫般只知伸手要钱。
每当母亲与这些继父之间矛盾爆发,姥姥和舅舅就要去收拾残局,不是去给被家暴的母亲撑腰,就是给因为养“软饭男”没钱的母亲送钱。
在这一系列的变故中,李生被迫两次更改名字,拥有了三个名字,名字的变换也见证了她漂泊不定的家庭生活。
后来,13 岁的李生本应是充满希望与憧憬的年纪,却由于母亲混乱的家庭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她患上了抑郁症和强迫症。
她总是担心病菌会随着口水被吞入体内,因此不停地将口水吐在纸巾上,纸巾用完后甚至吐在自己的衣领上,这一怪异行为使她在同学眼中成为了怪人。
同时,她走路时常常感觉有人在身后跟踪,内心的恐惧让她忍不住频频回头。
在家里,她时刻害怕有人会破门而入,每次吃饭都要用凳子抵住门才能勉强获得一丝安全感。
02
家庭因素如何将孩子推向心理疾病深渊
看完李生的故事,让我想起某社交平台上,网友探讨“为什么有的心理医生说年纪小的抑郁患者最难治?”
有网友分享到,“当你看见孩子生病时,往往是那个家庭中病的最轻的一个,而那些家长却往往觉得自己没有病。”
在许多类似李生的案例中,家庭环境的复杂性往往是孩子患上心理疾病的温床。
家庭本应是孩子成长的避风港,然而对于他们而言,却成了痛苦的源泉。
像李生家庭中父母的离异、母亲多次失败的婚姻,继父们的不良行为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极度不稳定、充满冲突与压力的家庭氛围。
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内心时刻处于紧张与不安之中,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心理防线逐渐被削弱,从而极易陷入心理疾病的泥沼。
家长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匮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少家长缺乏对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基本了解,错误地认为孩子的一些异常行为只是暂时的情绪波动或者是故意调皮捣蛋。
例如,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情绪低落、行为怪异,仅仅觉得是孩子 “想太多” 或者 “太矫情”,而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心理疾病的征兆。
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痛苦挣扎,未能及时给予关心和正确的引导,更不会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从而延误了孩子的病情,使孩子在心理疾病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家庭支持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但在这些案例中,家庭支持的缺失却十分普遍。
有的家长因为自身的婚姻问题、工作压力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
有的家长则对孩子采取忽视甚至是打压的态度,让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无法从家庭中获得温暖、鼓励与支持。
就像李生,在患病期间,母亲忙于自己的婚姻纠葛,父亲早已缺位,她只能独自面对内心的黑暗与恐惧,这种家庭支持的严重缺失,使得孩子在心理困境中孤立无援,加剧了心理疾病对他们的伤害。
03
共筑孩子心理健康防线的思考
如今的李生,经过治疗,已经从抑郁症和强迫症的阴霾中艰难走出,踏入社会努力谋生。
她尝试过奶茶店、蛋糕店等多种工作,最终选择成为一名外卖员,因为这份工作能够给予她相对自由的时间安排。
虽然工资并不丰厚,但足以支撑她的生活。
闲暇之余,李生钟情于画画,她怀揣着成为一名漫画家的梦想,常常在网络上浏览他人的作品汲取灵感。
自己也会拿起画笔尝试创作,在绘画的世界里,她仿佛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
李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巨大影响。
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禁思考,为人父母,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又该如何为那些已经遭受心理疾病困扰的孩子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
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要先点击这里哦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豆妈说娃
微信号 : 豆妈说娃
若喜欢本文,点个“在看”,还请三连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