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日文中,我们经常见到文本竖排的情况,尤其是日文,目前很多杂志中的文本还保留着竖排的结构。这其中的理由很简单,归源于历史问题——早年间我们的文字是书写在竹片上的,类似于书简的模样。
粗俗的讲,就是为了方便装帧和拿在手里,所以竹简的竹片左右装订,哪怕文章很长竹简也不会滚到桌子下面,而文字也就只能竖着写了。这种形式传到了日本,而我国到了民国时期接触到了大量西方文化,慢慢横排版才有了一席之地,最后几乎取代了竖排版。
图片来源:googel
我们说汉字都是方块字,两个方块自然上下看、左右看都可以,不用歪着头,但是英文单词是有宽度的,很可能好多个字母才能组成一个单词,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不把头歪过来,就无法阅读大量文字。
图片来源:googel
也就是说,段落类的英文如果竖排,阅读体验是十分糟糕的。在设计中可以说是“能不竖排则不竖排”。那么不是段落类的文字,是不是就可以竖排了呢?可以这么理解。比如一个标题,几个单词,这种时候由于文本信息量较小,从字形上辨识出几个单词的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我们能见到的几乎都是标题类的竖排版,例如书脊上的书名,如果单词较长,几乎都是竖排的结构。
那么英文竖排版有什么规则吗?我们可以简单的进行一个归类讲解。
这是一个页面,在页面的左右居中位置上,我画了一个“中心点”。在“中心点”以左的文字,文字方向向右,“中心点”以右的文字,文字方向向左。如果不是很好理解的话,下面我们看一个实例演示。
在页面左侧的“congratulations”文字方向指向“中心点”,在页面右侧的“congratulations”文字方向同样指向“中心点”,但两者方向相反。
既然这样,不难想到会出现一种特殊情况——如果文字既不在左侧、也不在右侧,而是正好在“中心点”的位置时,比如在书脊的位置上的文字,文字方向会是怎样的呢?
文字的方向会是向左的。这是因为“congratulations”在阅读时候,我们会先读字母“C”然后读字母“O”,以此类推。而一般我们的阅读顺序是从上到下,所以在居中位置时,单词开头的“C”就会在靠上的位置,而最后一个字母“S”就会在下面了。
那么还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呢?
还真有。如果文字是从左写到右的,或者是从右写到左的,也就是跨过“中心点”的文本,文字的方向是冲向哪里的呢?
从右边跨到左侧的文字,按照从右至左的阅读顺序,文字依旧保持原有的方向。
从左边跨到右侧的文字,按照从左至右的阅读顺序,文字同样保持原有的方向。
以上就是英文竖排的基本规则。下面我们简单的看一下应用在海报中的实际案例。
从页面左边跨到右侧的文字,文字方向统一向右。
图片来源:googel
从页面右边跨到左侧的文字,文字方向统一向左。
图片来源:googel
那么,文字竖排有没有更好玩一点的版式设计呢?
图片来源:googel
我们可以把文字当图片的一部分去使用。像是把文字进行形变,从而产生透视或者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都是竖排版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的设计。例如上面左边的案例,由于画面是由近到远、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所以“underground”的阅读顺序,单词开头的字母“U”应该在靠下的位置,而最后一个字母“D”就会在上面了。右侧的案例也是同理,这是照顾了小号文字“从左到右”的阅读顺序,所以标题中的单词也要符合“从左到右”,单词开头的字母“F”就被迫在靠下的位置了。
所以总结下来,文字具体的旋转方向,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而一般的评判准则,依据的是阅读顺序。
那么,“文字方向必须符合阅读顺序”这件事是绝对的吗?
图片来源:googel
很遗憾,并不是……如果为了增加画面的节奏感,将文字的方向故意“反向而行之”,也是可以的。这就好比我们做了网格系统,但是不必所有内容都依据它,可以进行破网格的设计。
图片来源:googel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页面最左侧的文字方向是向右的,右侧是向左的,这和我们之前讲解的情况是一样的。但是画面中间的单词“PSICO NAUTA”,它的竖排是将单词完全打散,并不是将单词旋转90°,而是每个字母的方向都是不变的,这种叫做特殊的“竖排版”吗?
这种情况严格意义不算是文本的“竖排版”了。以上的这两个案例,其实都是文字做图形去使用的,文字不再是以“阅读”为主要属性,而是形成图像用来“看的”。而这种排版设计的灵活度、自由度会更加高,甚至可以完全忽略文字的可读性、易辩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