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就业和升学市场,竞赛经验和成绩不仅是一份宝贵的经历,更是许多学生职业及求学生涯的跳板。然而,如何引导学生能够转换学生思维,通过建立系统的设计方法论,深入思考,夯实基础,成功赢得国际设计竞赛?却是一门学问。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邀请到SODO x HART的Luke老师,深入探讨一位教育者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他将分享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国内外设计类竞赛的名次。
本期分享导师
▿
我学生拿下iF奖、红点奖、红星奖、伦敦设计奖、缪斯设计奖、A`Design、K-Design、Core77、G CROSS等诸多国内外设计大奖。
总结一下我指导学生拿奖的经验,工业交互设计专业的同学可以优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有意识的关注工业概念、产品工程结构
说到投奖,现在的学生普遍都能意识到建模、高保真的效果图是评委审核项目的第一门户,所以在设计技术方面没什么需要特意强调的,大家多学几个软件,多练几个项目自然而然就成了。
但有这么一个问题,很多次拿到学生交给我的第一版效果图,能明显看出大家缺乏工业概念的意识,也就缺乏对工程结构的思考。
因此,我经常问我学生:你的产品/物体是怎么搭建起来的?你在建模的过程中有没有思考零部件组装的问题?
可以说,不管你是投奖,还是保研、留学、就业,专业导师和面试官的眼睛都相当毒辣,项目中如果不能体现你对工业设计基础知识的思考,任何一位导师都很难给你发奖发offer。
当然,同学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难,就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
比方说去年H·ART冬令营有一小组同学做了战时急救箱的产品设计项目,他们小组5个人没有一个是产设/工设背景的,但同事们一点一点辅导着学生从最基础的设计流程、设计思维,再到做项目试验、建模、找3D打印做实物、拍使用说明视频等。
其中,到了建模和做实物的环节,他们用纸板模拟产品零部件做了组装实验,发现当初仅凭想象建出的模型,压根无法实现产品的可折叠功能。后来多次试验后,学生们仅调整了1cm误差,项目一下子就合理起来了,最后还拿下了获奖率仅有1%的K-Design Grand Prize,以及A`Design 卓越奖、3枚缪斯设计银奖。
H·ART D同学、X同学、P同学、S同学、Z同学
小组合作 战时急救箱项目
获 K-Design Grand Prize
A`Design 卓越奖
缪斯设计奖-Pregnancy&Maternity赛道银奖
缪斯设计奖-Healthcare赛道银奖
缪斯设计奖-Medical Devices赛道银奖
■ 重新思考项目的落地可行性
我接触过不少以投奖、就业为目的的学生,大家普遍都很在意项目的“落地性”,认为只要做出能进行实际物理产出的项目,就能证明自己是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未来设计师。
这么说吧,像APP设计类型的项目,只要你能把界面设计做好、把代码、编程的逻辑理顺,然后多做几次测试,在手机上跑一遍,应该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落地”了。或者像产品设计类型的项目,只要你的工业结构是正确的,同时能够找到投资人乐意帮你生产,那么应该也能算得上“落地”。
但是,评奖和职场工作中的“项目落地”真是这样吗?
其实很多同学对所谓的落地性有误解。像H·ART有位Y同学,他的社区堆肥机设计项目开始其实不是我们带着完成的,学生想的是设计一款堆肥机,让社区居民利用这款机器把厨余垃圾转化成肥料,然后带回家栽花种草。
当时他拿着项目来到H·ART的时候,我同事何老师让他再深入调研一下,Y同学发现针对他的设计想法,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并不高。那么,这样的设计谈何闭环?又谈何落地?
H·ART Y同学 《C-Loop》项目
获 Core 77 Student notable
而修改后的项目,学生把设计的侧重点转向思考如何鼓励居民使用堆肥机,比如可以把社区跟城郊果园联系起来,将社区转化的肥料用于果园、农场,生产出有机食物后,再以优惠价格贩卖回居民手中。这么一来,他的项目就形成了一套系统,也拿了Core77奖。
所以换句话说,同学们想要让你的设计项目达到一定高度,讲究落地可行性,根本要求是要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共情用户、多方面的思考更多设计可能性。
■ 打破信息茧房
讨论完以上两个比较基础的问题,下面再聊聊竞赛评委、保研/留学导师、职场设计专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你能不能打破自己的信息茧房。
因为,当下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让各位同学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同时也有很多同学过度依赖用手机、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导致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窄。孩子们缺乏多样化的生活体验,不知不觉就限制了自己的设计思维。
比较直接的影响,像很多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习惯性走虚拟交互的思路,忽视了实体产品设计的实际价值。那么,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在物理产品上做交互?
这一点我学生Y同学、W同学、L同学、Y同学、L同学他们小组完成的很好,他们合作的模块化冷敷贴项目,交互部分一方面在产品下加入传感器,检测用户淤伤下的血流情况,另一方面,用模块化拼接的设计,让用户根据於伤大小自行增减产品用量。
H·ART Y同学、W同学、L同学、Y同学、L同学
小组合作 《Mtto》项目
获 缪斯设计奖银奖、伦敦设计奖银奖
可以说,这5位同学把智能交互和物理交互两者关系,做到了很好的平衡。也一并拿到了缪斯设计奖和伦敦设计奖2枚银奖。
■ 拿到设计大奖的同学,不止项目做的好
最后,想要拿设计大奖的同学,除了需要准备一个精心打磨出来的项目,还需提高另外两方面能力:
其一,文书撰写能力。
绝大多数竞赛都要求大家提交设计说明、产品使用说明、产品规格说明等文书材料,且具有一定字符的限制性要求。因此,利用有限的空间做解释,把原本大篇幅的设计思路反复提纯至简明扼要,这对一部分同学来说,语言难度不低。
其二,小组合作能力。
团队项目深受国际大奖喜爱,主要是因为以小组为单位的设计往往涉及跨学科内容,完成的项目更具完整性和系统性。但同时也考验学生们在合作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和沟通技巧。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我的这些观点能够帮助到大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参加【H·ART最新一期冬令营】,体验全流程的设计投奖/作品集项目制作、与来自国内外不同高校的同学们展开小组合作。
非常期待再次与同学们继续碰撞,产出更多揽获众多大奖的作品,为同学们的保研、留学、就业更添一份力~
并且,也欢迎了解我们最新研发的艺术作品集竞赛式培训课程:
我们的作品集辅导服务旨在帮助设计师全面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从基础技能的夯实到创新思维的培养,从作品集的结构规划到每个项目的深入打磨。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辅导,设计师不仅能够打造出一份专业、有说服力的作品集,更能够在面试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潜力。
最新研发的竞赛式培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项目式创作专业技能,激发创意潜能,为学生在各类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提供指导和咨询,从而确保学生不管是在留学、保研、申博还是实习、就业,都能具备强悍的竞争优势。
此课程有以下六大特点:
1、专业师资:由经验丰富的设计教育专家和行业资深设计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反馈。
2、实战导向: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设计竞赛,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3、个性化辅导: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建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关注。
4、竞赛准备:专门针对设计竞赛的准备课程,包括作品构思、设计执行、作品呈现等各个环节。
5、就业指导:获得奖项的同学,可以通过汉艺的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和推荐网络,去应聘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或就业,指导课程包括简历制作、应聘技巧、企业选择等各个环节。
6、资金安全:传统的作品集培训动辄7-30万的学费金额,如此昂贵的学费金额往往对应着两年以上的学习周期,期间很少收获阶段性成果,且在经济下行的情势下,大多数艺术留学企业现金流堪忧,这种局面对于还未能真正体验到教学成果就缴纳高额学费的客户来说,不仅有较大的经济风险,且无法有效率地快速进步和成长,同时也非常的不公平。因此,本课程项目针对这些行业痛点,从客户的资金安全角度出发,专门设计了全新的培养模式和方案。
此课程不限课时,不限项目数,一年的服务期之内,您至少能够收获2个知名设计奖项,获奖设计项目可以用于就业、留学、保研、申博等。优秀学员还可获得就业指导和推荐网络,免费推荐实习内推机会。价格优惠,详情欢迎通过文末二维码咨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