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率先“户户通电”的壮举|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电力之光 打卡经典⑬

学术   2024-10-10 18:49   北京  



编者按: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为生动反映90年来学会在推动能源电力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展示我国电力事业的突破性成果和经典案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英大传媒集团组织开展了“电力之光——打卡经典”大型直播活动。





你能否想象,身处大山深处没有电的日子是怎样的?在山东临沂的沂蒙山深处,有一个仅有8户人家的小村子,叫西红峪村。“红峪子,山连山,吃饭喝水全靠天。”村里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道出上个世纪村民无水无电、生活不便的煎熬和苦楚。





30多年前,山东省启动“户户通电”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山东境内最后62万多无电户电。最后一站,便是地形复杂条件落后西红峪。历经一个月艰苦紧张的施工,小山村终于在1996年除夕迎来了合闸送电。至此,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通电,现代文明的曙光洒满了齐鲁大地。





在“户户通电”工程告捷23周年之际,为了传扬“户户通电”精神,激励新时代电力人勇往直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在西红峪村的原址修建了一座“户户通电”精神教育基地。基地内的展馆生动地重现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永久留存下了这段历史。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展馆

重温那段时光




三年打一场“硬仗”

“户户通电”工程吹响号角




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先后完成了“乡乡通电”和“村村通电”工程,让大电网覆盖了全省约90%的地区。截至1995年年初,山东省还有62万余户居民没有通电,分布在菏泽、聊城、滨州、临沂4个地理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当时的山东省电力局下定决心,要让身处每个角落的老百姓都用上电,计划用3年时间打完这场“硬仗”。1995年3月,“户户通电”工程的号角正式吹响。


在“户户通电”精神教育基地的展馆里,有一张捐款表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记录着山东省各地区为“户户通电”工程捐款的明细。“当年,山东省政府为工程拨款700万元,但依然不够支撑全部的建设成本。于是,山东省各地区政府单位纷纷捐款,集全省之力完成全面通电。”“户户通电”精神教育基地展馆负责人于培善介绍,“在那个年代,要实现这样的大工程,除了有莫大的魄力和决心,还要依靠团结的力量。”


▲捐款明细表。


签责任书、立军令状、倒排工期……山东全省所有政府部门都为这个工程“开绿灯”。为工程组建的数百个工作队数以万计的电力施工人员全员出动。经过近一年的奋战,山东“户户通电”取得阶段性胜利,仅剩下临沂最后11万余户无电户。





八百里沂蒙山

全力以赴的光明“决战”




“户户通电”的“决战”,发生在八百里沂蒙山。地处大山深处的西红峪村是整个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村子。


“距离这儿最近的行政村得有五六里路,当时全都是土路,还是羊肠小道,都是老百姓放羊、种地走的路。”当年参与施工的电力突击队队员季文晓站在西红峪村村口回忆道。那时,年仅22岁的季文晓刚刚来到费县供电公司方城供电站,负责到村民家中抄表、收电费的工作。工程推进到西红峪村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供电站全员上阵,熟悉地形的老百姓们也都来帮忙。身为女子的季文晓也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方城镇西红峪村“户户通电”工程施工现场。


运器材、装设备、架电线……施工如火如荼地开展。受地形条件所限,施工队队员们只能人抬肩扛,全靠人力往山上运送施工的器材、设备,用最原始的作业方式在山间艰难地立起一根根电杆,架起一段段电线。


紧张的施工建设打破了小山村往日的宁静,而一场美好的蜕变,也正悄然发生。


▲电力施工队队员合力将电杆运送上山。


1996年2月18日除夕,西红峪村合闸送电。至此,山东省全面实现了“户户通电”。





从无电到有电

他们一步迈进幸福生活




“通电那一天太热闹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过来了,敲锣的、打鼓的,到处都插着彩旗,放寒假的孩子们蹦蹦跳跳,高兴极了。我们总算把这一天盼来了!”


回忆起通电那天的场景,西红峪村村民赵连香喜不自胜,“当天下着大雪,俺老伴直接跑到县城去买电视机了。我们终于能看电视了!”


没电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以前总觉得自己命不好,也想过很多回要不要搬走。”村民王恩平告诉记者,他很多年前受过伤,又是独自一人生活,干农活、干家务都有些吃力,通电后,他陆续置办了许多电器,干活省力了,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了。


后来,王恩平经营着自家的一块田,每天种种地、喝喝茶,时不时邀山下的好友来家里喝酒、看球赛。当记者问及还想不想搬家时,王恩平咧嘴嘿嘿一乐:“赶我走我都不走啦!我就觉得住山上好,舒服!”


从通电那天起,好运似乎重新眷顾了他。



看到山区村民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欣慰的莫过于季文晓和她的同事们。能够参与这样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为老百姓送去光明,他们备感幸运和自豪。


“我们饮沂河水、食蒙山粮,为老区百姓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电力人应该永远记住这份初心。”季文晓眼眶湿润,向记者诉说自己真挚的承诺。


山东省率先实现“户户通电”,燃起了全国“户户通电”的澎湃斗志。进入21世纪后,光明的足迹在祖国大地上快速延伸。2015年12月,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合闸通电,全国最后9614户3.98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由此,我国成了全球唯一一个实现全面通电的国家。


和当年西红峪村的8户人家一样,那些身处每一个遥远角落的人,全都没有被国家忘记。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这座城拥有了新“名片”




时光流转,电力事业的发展推动着我国经济的一步步腾飞。当年山东最后实现“户户通电”的城市临沂,也乘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山色旖旎、隔山为邻,是人们曾经对临沂的印象,而现在,这座城市拥有了全新的“名片”——全国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享有“南义乌、北临沂”的美誉。


在临沂的兰田智慧物流港,物流分拨厂房内设备高速运转,进出的货车络绎不绝,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的线路运力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4个重点城市,直达区县,一共426条物流专线。”兰田智慧物流港的工作人员王欣介绍道,“目前,我们的年物流量达到2200万吨,年货物流通价值达1500亿元。”


物流的发展带动了商贸的繁荣,让机会和资源不断涌向临沂,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底色。而这背后,是优质电力服务始终如一的强力支撑。


物流港项目建设期间,临沂供电公司组织专班开展“一对一”服务,多次为客户优化供电方案。“为了让客户节约成本,我们对本地区的10千伏线路进行优化和迁改,为物流港建设运行提供最大的便利。”临沂兰山供电中心副主任吕文说,“‘让电等人,不让人等电’,为企业客户创造最有利的营商环境,是我们一直秉承的理念。”


说起昔日的临沂,吕文不禁提及“户户通电”工程:“当年,行业前辈们辛辛苦苦为我们打下了坚实基础。‘户户通电’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更好地服务老区百姓!”



从过去的“没有电”到“用上电”,再到如今的“用好电”,电力人的初心从未改变。


“户户通电”,在山东谱写了一曲造福经济社会的“光明乐章”。



在这片孕育着沂蒙精神的红色沃土上,“户户通电”精神正开出新的花朵。


老一辈电力人的精神始终鲜活——他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心系人民的品质,不断激励着后辈们努力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户户通电”精神所激发的力量涌动在华夏大地,必将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记者|徐天萌

感谢|国网山东电力 临沂供电公司  费县供电公司

责编|陆旻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CSEE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官方订阅号,为会员及电力领域专业人士提供资讯类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