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直流输电领域的“瑰宝”

学术   2024-10-14 23:38   北京  



1964年,曾南超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西北电管局工作,主要从事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在这里,他走上了直流输电技术研究的卓越之路。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国内直流输电领域基本空白,国际先进直流输电技术封锁严重。


面对技术封锁,曾南超尽一切努力研究发展动态。凭着满腔热情和钻研精神,他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参与了多项技术改进项目,还主导了多个创新实验,在直流输电领域崭露头角。


基于光触发晶闸管(LTT)元件的直流输电数控装置就是他主导的研究成果之一。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提高了直流输电的控制精度和系统稳定性。从这里起步,他在直流领域的卓越才华逐渐显露。



1974年,中国启动首个8.5千伏晶闸管背靠背换流站建设,曾南超负责控制保护系统研制。他带领团队解决系统同步难题。受报纸上卫星同步系统报道的启发,他和团队成员克服万难,将卫星同步应用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20世纪80年代,浙江舟山渔业发展迅猛,渔业冷库用电需求增大。但在当时,电能必须穿过海峡才能送到舟山。为此,我国计划在舟山建设首个高压直流工程。为支撑中国直流输电技术研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成立直流输电研究室,并在全国范围招纳优秀人才。




曾南超作为专业佼佼者加入团队,随后带领团队参与舟山直流工程建设。面对弱受端系统接入等技术难题,他和团队成员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仿真试验,成功解决了换相失败等问题。这一研究成果至今还在直流输电领域发挥作用。舟山直流工程的投运开创了中国直流输电的历史。该工程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为中国直流后续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005年,曾南超在河南灵宝换流站指挥系统调试。


经历了直流输电工程研究建设的举步维艰,曾南超更坚定了直流技术自主创新的决心。


1984~1990年,曾南超参与葛上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主导编写了±500千伏直流系统的调试方案,并攻克了接入系统稳定等关键技术难题。这为此后直流工程现场调试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该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开创了中国±5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历史。


此后,曾南超还参与三峡工程建设,提出受端交流系统接入高压直流巨大电力的消纳对策,解决了三峡电力远距离外送的难题,并前瞻性开展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式的模拟试验,为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000年,曾南超带领团队建成中国首个先进的数模混合仿真实验室,后来又参与编写我国第一套高压直流工程领域的技术规范。他主持编写控制保护部分,为我国特高压技术发展奠定了平台基础和理论基础。


2010年是中国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更是曾南超科研成果取得突破的关键一年。在他的精心指导参与下,国内厂家成功研发并生产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设备。该设备的成功研发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也极大提升了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010年,曾南超在奉贤换流站。


此后,中国迎来了直流电网发展建设的“黄金时代”。曾南超更是勇攀高峰,为中国特高压技术创新引领作出卓越贡献:


2011年,他参与指导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保护设备在青藏直流工程中首次应用;


2012年,他参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研究……



此后10余年,他先后主持30多项特高压工程建设,他主持的工程电压等级从±500千伏至±1100千伏,工程项目横贯东西、纵横南北。



在雪域高原缺氧的夜里,在猎猎风沙中,在冰天雪地里,曾南超从未缺席重点工程现场调试。从技术员到首席专家,曾南超不断追求卓越、勇攀科技高峰。


他曾获国家电网公司个人突出贡献奖、功勋个人奖,被评为首席专家。他在直流领域的研究成果获2个国家级奖项,累计获70余个科技进步奖。他参与并指导多个国外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促进了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和技术交流。他曾发表30余篇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文,作为副主编编写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已成为直流输电科研人员的必读经典。


2014年,曾南超在新疆哈密换流站。


荣誉见证了奋斗的人生。曾南超的卓越成就不仅推动了我国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也为全球电力科技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才的接续奋斗。曾南超更是把科研精神和学术态度融入了人才培养的日常中,影响和培育了特高压直流领域的中流砥柱。如今,他们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直流输电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推动着直流输电技术不断进步。



2013年,曾南超在敦煌风电场。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曾南超深耕特高压直流领域,生动诠释了这句话。


作为中国电力科研领域的杰出代表,他见证了中国直流输电技术从无到有,从依赖到自主,从低压到高压再到特高压的飞跃式发展。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对电力事业的无限热忱,激励着更多电力人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投身于科研事业,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许显青 黄子乾 章咸成

感谢|中国电科院 刘海龙 刘英志

责编|郑欣月

执行审核|陆旻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CSEE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官方订阅号,为会员及电力领域专业人士提供资讯类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