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喜气盈门
芜湖人熟悉的美食和非遗
都登上了央视节目
下面和团团一起来看看
都有哪些吧~
芜湖美食
登上《中国米食大会》
1月31日(周五)17:30,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米食文化探寻节目《中国米食大会》第二季第十期芜湖站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高博携「米食寻味团」黄小蕾、陈铭「知名美食作家」王慧敏「米食推荐官」何海龙、江勇一起解锁“江东名邑”芜湖,向全国观众朋友隆重介绍芜湖美食。
节目一开场就以视频形式介绍了“半城山、半城水”的美丽江城。随后,水灵灵的“水八仙”登场抢足风头。
琳琅满目的餐桌上,软糯喷香的渣肉蒸饭领衔、咸甜皆宜的送灶粑粑紧随其后,还有酥脆咸香的椒盐米鸡、一口一江南的荷叶烧麦……独特风味的赤豆酒酿、非遗传承的丫山藕糖等地道的芜湖风味统统登上餐桌,各领风骚。
渣肉蒸饭,最平易近人的芜湖美食。早籼米佐以丰富香料炒至金黄,再研磨成渣肉粉裹在秘制酱料腌好的五花肉上蒸制,开启芜湖人香气腾腾的一天。
送灶粑粑,米粉包裹当地的应季食材,以一味江南请灶神回来,要么蒸出个软糯香甜要么煎出个酥脆咸香。
椒盐米鸡,先去骨腌制再炒料酿造,然后蒸炸改装,融汇徽菜精髓工序复杂而讲究……
半城山水的芜湖,衔南接北、物产丰饶、开放自信,这样独特的自然禀赋孕育了融汇南北的地方特色美食,这样包容的城市气质也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前来追寻梦想的人们。
芜湖,起飞!“90后”“新芜湖人”闫怀强携母亲一同走进演播室,向人们介绍他在芜湖的奋斗岁月。2021年,这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带领团队来到芜湖,把宝贵岁月奉献给了芜湖,也奉献给了让他无比自豪的无人机事业。南甜与北咸在芜湖完美邂逅,年轻的奋斗者与古老的芜湖互相成就。现在的他,一家六口已经定居芜湖。这座开放包容、青春无限的美丽城市将成为他新的人生起点。
芜湖非遗
亮相《2025年非遗晚会》
非遗神韵传千载,灵蛇起舞颂华年。大年初三晚黄金时段,来自芜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灯舞(无为鱼灯)“跃上”央视舞台,在《2025年非遗晚会》的开场歌舞《非遗范儿》中精彩亮相。
舞台上,演员们手持鱼灯,通过舞蹈动作和鱼灯道具模拟鱼的生活习性,结合“鲤鱼跃龙门”中“鱼”化“龙”的形态,在舞台上灵动穿梭,既表现出刚健有为、富有生命力的积极奋发状态,又为整个演出增添了传统节日的浓浓喜庆气氛。
此次作为无为鱼灯代表走上央视舞台的鱼灯队,是芜湖无为市无城镇新民村的“八里鱼灯”灯会。无为鱼灯造型古朴,灯舞动作流畅,每年的正月,无为民间都要玩鱼灯。无为鱼灯历史悠久,最远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
目前无为境内玩鱼灯的村庄有17个之多,多年来的演变在各村产生了不同的鱼灯文化。表演时,8位大汉手持绘有不同图案、颜色各异的鱼灯舞动,依次玩出“八鱼戏水”“金钩挂月”“大翻身”“金龙抱柱”等蕴含12个故事的12个动作,并摆出象征“天下太平”“人平水平”“三山六水”等12个造型,体现出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2011年5月,无为鱼灯(灯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些年,无为当地陆续设立“无为鱼灯传习基地”,让更多人通过参观、学习鱼灯制作工艺与灯舞技艺,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2025年农历乙巳蛇年,也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首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新春特别节目《2025年非遗晚会》邀请全国近千名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跟观众朋友们一起“非遗过大年”,通过300余项精彩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展现非遗的传承活力与无限魅力。
每日小程序签到,快把团团带回家
团团的专属表情包——鸠兹小萌鸟
已经上线啦!!! 小伙伴们可以 在微信表情商店里 搜索“鸠兹团团”进行下载哦
编辑|陈紫晶
初审|汪桂鸿
复审|陈子馨
终审|宇雯
综合整理自大江资讯、央视财经等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下方可留言
雨!中雨!芜湖天气即将大反转
芜湖,亮相央视春晚!
@芜湖共青团
我和你还差一个星标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