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i采访|心若繁花,自有芳华——《无悔芳华》第三轮展演演员采访

文摘   2024-11-18 20:29   北京  


心若繁花

      自有芳华



《无悔芳华》第三轮展演演员采访




幕布拉开,灯光开启,校史剧无悔芳华的第三轮展演开始了,它再一次将前辈们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故事带到同学们面前,带给我们感动与力量。

遇者,不期而会也。故事中的角色似乎正在等待一个人,与他相识、相知、相惜。演员们在排练的过程中与角色对话,逐渐走进了角色的心灵,也让角色们的印记逐渐成为自己生命底色的一部分。他们之中有的人与角色久别重逢,有的人则是初次相遇,在这样的碰撞之中,他们的内心有什么样的体会呢?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团的脚步,一起走进演员们的内心世界






芳香如故•重逢篇



记者:您所饰演的角色是老年吴华,也就是吴悔的爷爷,请问您对于“爷爷”这个角色有着怎样的理解呢?

泽正同学:我认为“爷爷”这个角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诠释:

首先,作为中央工委青年干部训练班的教员,他在苑班长牺牲之后奔赴战场,接受血与火的洗礼与考验,自然带着一种铁血军人的气度,他对苑班长的感情正印证了那句诗:“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其次,爷爷的年纪比较大,1947年时,他大概二十多岁,按照时间推算,到他跟吴悔发生争执时,爷爷已经有八十多岁了,是一个老年人,他对待吴悔像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无微不至的关爱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爷爷”呈现出来的是一位经过血与火考验的英雄形象。

记者:请问您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您希望观众们能从您和其他演员们的表演中看到些什么?

泽正同学:我认为我的表演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我希望观众能从我们演员身上看到一代代电科院人薪火相传的精神。在话剧中,有一幕是我向吴悔解释培训班与电科院的关系,这是我们薪火相传的体现,老一辈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将这份生生不息的薪火传给了他的儿子、儿媳,现在又传给他的孙子吴悔。

记者:您再次站在无悔芳华的舞台上,用热爱与汗水演绎出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再现历史的足迹。请问,与上一次演出相比,此时您的心中是否有新的感悟呢?

泽正同学:我上一次出演《无悔芳华》是在2022年,那年的我与今年大部分的演员一样是大三的学生。在电科院度过本科时光后,我身边的很多同学已经走向工作岗位,而我选择留在本校读研,于是我更觉责任重大,激励自己在学院多学习、快进步,珍惜时间,充实自己,为投身党的事业做好准备。

记者:《无悔芳华》作为具有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特色的校史主题原创舞台剧,当您站在舞台上向大家演绎这段光荣艰辛的历史时,内心是怎样的感受呢?

东雨同学:我认为肯定是紧张和激动都有。

紧张是因为就像导演所说的一样,我所参与的这场戏是整个《无悔芳华》的最高潮,我们需要把整个舞台的气氛、节奏都推上去;虽然之前已经演过一遍了,但内心还是经常担心自己会演得不好。

激动是因为自己在参演过一轮后还能在大学期间有机会饰演董健民这个角色,能够和历史中的人物再次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能够为大家诠释好这段故事,我认为这也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意义。

记者:作为演员,您最喜欢《无悔芳华》里的哪一个角色?可以谈谈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吗?

东雨同学: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小不点这个角色。他在整个话剧里是一个开心果的存在,他能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让观众跟着他一起哭一起笑,也为整个话剧严肃的氛围带来了些许活泼与温暖。




花枝悄绽•初遇篇


记者:校史剧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与精神,在排练过程中,您对我们学校有没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王老师:今年是我入职的第一年,作为一名党的事业的新接班人,在对剧本的钻研和排练过程中,我对“忠诚”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也对咱们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希望自己能够秉持着排练过程中的这种热情和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这份热爱。


记者:长江后浪推前浪,舞台也将不断地传承下去。能否请您给以后的无悔芳华演员分享一些经验呢?

王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参演《无悔芳华》。在入职第一年就参与校史剧的排练,我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在排练过程中,我认识了一群非常有担当、有能力的同学们,我也非常欢迎各位同学在下次展演时积极加入到我们剧组。如果说让我给下一届演员传授一些经验的话,那就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非常认真地去了解我们学校的校情校史,充分地学习每一轮演出的视频材料,带着自己的热情和责任心投入到下一轮的排练工作。

记者:在此次展演的准备工作中,您肯定有很多收获吧,能否展开谈谈您的收获,以及这些收获会对您未来的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吗?

于老师: 我在准备校史剧的过程中有以下收获:

首先是更加深入了解校史。通过对整个话剧的情节架构、人物塑造和对话内容的了解,我对学校的发展脉络、重大事件及历史变迁有了系统而深刻的认识。

其次是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我更理解了学校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

最后是通过扮演辩论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树立正向的榜样和先锋作用。同时也启发了我在工作中要传承守正创新的精神,向榜样学习。

记者:校史剧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精神,在排练的过程中,您是否对我们学校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于老师:通过参与准备和演出,能够将校训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起到传承和弘扬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励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秉持这些精神,不断努力奋斗。

记者:同学您好,请问作为一位演员,您在准备、彩排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您是怎样应对和解决呢?

茜然同学:我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就是身份转变的问题。因为我本人是一名辩论队的队员,但这次却是要扮演一个辩手,而辩论表达和戏剧表演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比如,对于辩手来说,更注重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说话是否够快够激烈,然后才是是否具有逻辑性;但对于在表演舞台上的辩手来说,则是要更多地注重自己的台词是否念得清晰,观众是否能够理解,以及肢体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是否到位。因此,我难以控制表演尺度,有的时候表现得太过僵硬,有的时候又表现得过于夸张。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的。第一个就是先和我同剧组的演员朋友们多切磋沟通,然后大家一起搭戏,在团队氛围慢慢地培养出来后,演技就自然而然地提上去了;第二个方面就是向有相关表演经历的学长学姐去取经,或是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记者:在此次展演的准备工作中,您肯定有很多收获吧,能否展开谈谈您的收获?

茜然同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统筹协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比如,我不仅是分组导演,同时也是道具和编剧的导演,与此同时,我还担任演员职务。当然,我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学生身份和其他的工作。在时间紧凑的情况下,我必须做出一些取舍,或者是和别的同学沟通协调,齐心协力地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当然,这一收获将会持续影响着我往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无论是在如何分配好自己的时间上,还是在如何跟我的同事、朋友去协调分工上,它都会为我提供经验与智慧,从而帮助我把一件事干得更好!



演员们的内心宛若繁花,他们与角色之间心有灵犀的共鸣化作一点芳华,宣誓着青春无悔。这缕芳华将冲破漫漫长夜,照亮电科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是的,舞台上的话剧或许会结束,但我们的青春永不落幕戏中人与戏外客之间的桥梁将长久留存。校史的精神也早已与老师、同学们的心愿脉脉相通,内蕴于我们的基因与使命,给予我们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我们终将成为像剧中角色一样为党的事业奉献一生的奋斗者。我们始终相信: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青春的答案,永远在路上。


学生融媒体中心制作

文案|唐近仁

排版|李芊烨

审核|余一瀚、黄琳焜

Besti青春范儿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官方公众平台,把每一个电科院的故事说给你听。
 最新文章